“调剂”这个词,本不生僻,词典中解释为“调整有无、余缺等情况;调整使合宜。”调剂的对象,有资源之调剂,有报考志愿之调剂,谁能想到,一家之子女会被调剂到另一家里?广西桂林全州县卫生健康局的一纸公文里,对“调剂”这个词用错了地方,顿时震惊天下、耸人听闻。

2022年6月28日,唐月英、邓振生向广西壮族自治区信访局反映,“要求追究高丽君等人涉嫌拐卖儿童罪行,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他们所说的被拐卖儿童,源于他们当年超生的第七个孩子。

7月1日,全州县卫生健康局对唐月英、邓振生的信访事项发出了一份不予受理告知书,其中出现了“调剂”一词的罕见用法,披露了计生部门对超生孩子的处理办法。告知书发出后没几天,7月5日,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告知书中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对违反计生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强行超生的子女中选择一个进行社会调剂,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决定。经核实,唐月英、邓振生超生的第七个孩子是由全县统一抱走进行社会调剂,不存在拐卖儿童的行为。而当时被全县统一进行社会调剂的超生孩子去向,没留存任何记录。因此,全州县卫生健康局对他们提出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当年为了落实这一政策,各地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具体措施,五花八门的宣传标语几乎随处可见。归纳起来,应对超生的举措无非是无指标不怀孕,怀孕的要引产,超生的要罚款,名曰收取社会抚养费。此外还有广泛动员育龄妇女实施结扎手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农村里有很多人渴望生出一个男孩,不生男孩绝不罢休。为了逃避超生惩罚,有的人离开家乡躲避到外地。想当年黄宏宋丹丹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社会现象。

对于超生行为的处罚,除了罚款,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党政机关的干部,还会受到党纪政纪的处分。在高强度的计生宣传之下,这些处分办法人们基本都了解。可是,全州县的以“调剂”之名抱走孩子的做法,闻所未闻,世所罕见,令人震惊。

全州县卫生健康局的不予受理告知书出现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桂林市委市政府迅速派出工作组到全州县进行调查。7月5日,根据初步调查情况,责成全州县对漠视群众诉求、行政不作为的县卫健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等相关人员停职检查。

桂林方面的动作不可谓不快,然而这个迅速的应对之举,却未必能产生平息舆论的效果。广大网民关注的是造成了骨肉分离的“调剂”办法,是多年前全州县这一值得商榷的土政策,避开“调剂”不提,处理现任的卫健局领导,似乎有点顾左右而言他的味道。

有人说,处理卫健局领导也不冤,因为他们的这份告知书有甩锅给县委县政府之嫌。当年县委县政府做出的决定,他们想必是无权纠正,但又不肯背锅,于是乎一纸公文踢爆了真相,从此把自己置身事外,却使得县委县政府处境尴尬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超生的孩子“调剂”给别的人家,而且特意不留记录,在惩罚了超生的人家同时,也埋下了一个拐卖儿童的隐患。没有记录,没有线索,无从考证是“调剂”还是贩卖掉了,谁能保证当年的计生干部都是奉公守法的正人君子?谁能保证他们中有没有个别人会见财起意?依照当地的土政策把超生的孩子抱走,已经是灭绝人伦的残忍之举,倘若再如唐月英、邓振生所说的有人拐卖儿童,岂非恶中之恶、毒中之毒?

既然是一地之土政策,像唐月英、邓振生的第七个孩子一般被强行抱走“调剂”的孩子肯定还有不少。这一土政策造成了多少人家的骨肉分离?世易时移,对于全州县当年的“调剂”办法应该做一下反思了。

反思,固然无法弥补当年的伤痛,至少可以避免今后再犯相似的错误。既然全州县卫健局的一纸公文爆出了这个当年的土政策,就不要让它再埋进历史的烟尘里!

(此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