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节:

01、别把校园欺凌看小打小闹

02、哪些孩子更容易遭受欺凌?

03、父母千万不能这样应对

04、如何把孩子受到的心理伤害降到最小?

近日,15岁童星邵一卜的母亲尤永梅在网络发文,称女儿在学校长期被同学造谣、诽谤、孤立,遭受校园欺凌,最终因无法承受,从6楼跳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和创伤性胰腺断裂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件事得到大量网民关注,一度冲上热搜。随后,上海闵行区教育局在6月26号下午发布通报称,针对此事已成立工作组,督促、指导学校“校园欺凌治理委员会”依法依规开展调查。

经过抢救和治疗后,邵一卜已经返校复学,准备中考。

虽然这件事还没有定论,但自带热度的童星疑似遭同学长期辱骂,还差点自杀身亡了,这足以令大众更加关注校园欺凌问题。

希望为人父母者在关注该新闻事件时,更要意识到校园欺凌给受害者造成的巨大心理危害,并掌握科学的预防和应对知识,帮助自己孩子顺利渡过成长的关键时期。

01、别把校园欺凌看小打小闹

近几年,恶性校园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层出不穷,很多成年人都觉得难以想象,明明在我们眼中他们还是孩子,怎么言行举止会有那么多的“恶”?

直到现在,很多父母仍未意识到校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更未意识到校园欺凌的存在和危害,有的父母甚至认为,“这都是小孩子之间小打小闹,长大后就忘了,算什么事?”

所以,在这里我必须郑重强调:校园欺凌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极大地增大他们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的风险,对孩子的一生都将造成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

我们在临床中接诊过不少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甚至伴有幻听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青少年患者,他们的患病根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另一部分是在校园里经历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校园中遭受的叠加性心理创伤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就涉及同学的排挤、嘲笑、辱骂、刻意孤立,甚至是肢体暴力等。

2021年6月1日,我国最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里面明确了“学生欺凌”的定义: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行为。

也就是说,如果学生被同学辱骂“婊子”“贱人”“蠢货”等等之类的词语,或者被同学故意打了一巴掌,这都够得上学生欺凌,学校应该依法加强管教。如果情节更加严重的话,欺凌者及其父母甚至要负法律责任!

而重大的语言和肢体暴力,很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急性应激障碍(ASD),如果1个月后不缓解,可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可是,在现实中,学生之间的欺凌往往不会那么明显,反而更多的是无形中的排挤、嘲笑和刻意孤立,比如邵一卜母亲说的“发卷子、作业本都会跳过我女儿”“不小心碰到了我女儿的东西就作恶心状”,这些行为都很难直接定性为学生欺凌。

这些细节看起来杀伤力不大,但对于受害者来说,实际上侮辱性极强,可以说是危害更大,老师和学校更难有效处理的“隐性伤害”。

如果孩子反复遭受这类伤害,心理压力不断积累,最后很容易患上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或者发展性创伤障碍(DTD)。这两个障碍强调的不是单次的重大心理创伤,而是反复而长期的,尤其是人际方面的心理创伤。

这相当于我们提出的新诊断: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虽然创伤看起来小,但数量很多,无处不在,小李飞刀,刀刀见血。

无论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还是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发展性创伤障碍(DTD),主流的治疗方法康复的难度都很大。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孩子还可能被诊断为双相障碍甚至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如果孩子仍继续在校园里遭受叠加性心理创伤,心理压力不断加大,当到达某个程度时,他们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最终像邵一卜那样付诸行动,但不是每个孩子都像她那么幸运,能够捡回一条命。

02、哪些孩子更容易遭受欺凌?

有很多人不解,学校里那么多学生,为什么偏偏就有小部分人会被欺凌呢?

尤其是邵一卜这样的孩子,她从小出演过多部影视作品,长得好看,成绩优秀,学习勤奋努力,还学习潜泳、拉丁舞、画画等,是不少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这么优秀的孩子,应该得到同学们的羡慕和认可才是啊,怎么会被欺负?

但根据临床心理干预经验,恰恰是这种优秀的孩子,如果父母不懂得积极引导,预防隐患的话,反而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如果这些优秀的孩子不懂得低调、谦虚,总是行事高调,炫耀自己的长处和成绩,这难免会招来很多同学的羡慕嫉妒恨。

其二,有的女生除了学习优秀外,长相也很好看,班上很多男生喜欢她,另外一些女生可能会嫉妒、吃醋、窃窃私语。

如果一不小心成了某个女生的“情敌”,后者三观又不正、爱挑事的话,那就更惨了。后者可能会伙同几个同学一起孤立她,甚至鼓动班里的大部分同学一起排挤她。

其三,孩子虽然很优秀,但主要精力都在学习上,父母也缺乏引导,导致孩子未掌握正确的社交方式,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比较迟钝、笨拙,甚至无意中得罪了别人,这也容易招致校园欺凌。

还有一点,无论优不优秀,如果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不良,性格怯弱、胆小的话,也更容易遭到校园欺凌

这些孩子从小就遭受过大量来自原生家庭的叠加性心理创伤,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动辄批评、指责孩子,导致孩子的性格胆小怕事,自卑敏感,习惯于顺从和忍让。

再加上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和情感诉求,他们只好转向同伴,非常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非常在意伙伴们的评价。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孩子很可能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在人际关系中逆来顺受,遇到欺压不敢反抗,还尽量迎合、讨好同伴,生怕惹别人不满。

但他们不知道,现在的校园也是一个“小社会”,有些三观不正、飞扬跋扈的学生专挑软柿子捏,有时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但这类学生就是看孩子不顺眼,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就很容易遭到他们欺凌。

我们曾接诊过一位曾被诊断抑郁症、双相障碍的患者小林。12岁时,她从普通的县城中学转入大城市里的贵族住宿学校。她的舍友们打扮得时尚,见多识广,相比之下,小林觉得自己就是个“土包子”。

在长达2年的时间里,小林出于自卑以及对舍友的羡慕和崇拜,总是讨好她们。但小林越是讨好,舍友越觉得小林好欺负,经常差役她,逼她做不情愿做的事,还经常嘲笑她。

03、父母千万不能这样应对

一旦父母发现孩子在学校疑似遭到校园欺凌,千万要避免以下几种错误的应对方法,否则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第一,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有些父母听了孩子的诉苦后,脱口而出“就为了这么点事?”

其实父母往往不是有意否定孩子的感受,也不一定认为此事完全不用处理,只是第一反应觉得事情不大,不用太紧张、太担心。

但这是典型的从大人角度出发,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感受,同时也暴露了父母未深刻意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性。

不管事件严重与否,孩子的委屈、难受、生气都是真实的,父母一定要先给予孩子共情和倾听,仔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然后再跟孩子商量如何应对。

如果一句轻飘飘的“没事的,别难过了”“小打小闹,很快就过去了”“就你小气”就把孩子打发了,孩子后续可能再也不想找父母求助了,遇到真正严重的校园欺凌时,风险就很高。

第二,父母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又或者因为孩子没处理好而批评孩子。

很多父母得知孩子被同学欺负后,回应非常简单粗暴,尤其是父亲较为多见,“你打回去啊,还有脸跟我抱怨!没打赢别回来见我!”

这实在不可取。如果孩子不敢打,家长的回应会让孩子压力山大。如果打不过,硬碰硬只会让孩子遭受更大的心理创伤。

就算打赢了,以暴制暴也不是上策,有可能令孩子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遇事外归因,埋下人格障碍的隐患。而且万一下手重了,也可能酿成悲剧。

有的家长也不认可以暴制暴,但他们觉得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你要学会自己处理,好好反省问题出在哪,不能什么都依赖爸妈”。

这类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要求往往太高、太急了。在孩子还不懂得处理人际矛盾的正确方式时,父母应该先给予示范、帮助,让孩子在耳濡目染和父母的引导中逐渐掌握方法,父母再逐步放手。

第三,父母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骂一顿、甚至打一顿。

孩子被同学欺凌,忍不住反抗时,可能会与同学发生冲突。如果老师发现了,很可能会通知家长到学校处理。

很多父母还没了解事情的真相,一上来就先把孩子教训一顿,逼孩子给老师、同学道歉,还指责孩子给父母制造麻烦,“你不惹别人,别人怎么会惹你!”

这会使孩子内心非常委屈,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亲子关系也随之恶化。

第四,父母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还是不够重视,也缺乏足够的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没有真正解决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按照邵一卜妈妈所说的,她得知女儿遭受校园欺凌后,很快联系到班主任,要求其调查并处理这件事,随后,几名欺凌者写下道歉信和检讨书。

邵一卜和妈妈也考虑过起诉造谣者,但欺凌者反复求情,并承诺一定会停止霸凌。结果,欺凌者后续仍然不断对邵一卜嘲笑、辱骂,只不过更隐蔽、更狠毒。

这说明此前的处理方式对于欺凌者没有足够的震慑作用,反而令他们对邵一卜更加怨恨,采取更隐蔽的手段欺凌她,那取证可能就更难了。

其实在这个时候,邵一卜妈妈应该积极搜集证据,坚决采取更强硬的手段,向上级教育部门申诉、报警、甚至提起诉讼,让欺凌者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如果女儿不想把事情闹大,只想保护好自己,那起码可以让女儿转到一个校风更好的学校,甚至可以请假在家上私教、网课等等,总之避开负性的刺激,让孩子在更有安全感的环境下专心学习。

所以很多网友质疑邵一卜母亲怎么不给孩子转学,这位妈妈在微博上做出了回应。

但她回应的种种原因,其实都站不住脚。突如其来的疫情、重要的中考固然是一些客观因素,但如果她能充分意识到不转学、女儿持续在学校遭受叠加性心理创伤所导致的巨大心理隐患的话,这些客观因素其实都不是难以解决问题。

而且,就算那些学生真的不欺凌邵一卜了,但有时难免会投来嫌弃、恶意的目光,或者仍然故意躲开她,这仍然会对她持续造成心理伤害。

甚至邵一卜一进入教室,一看到那些欺凌过自己的人,过去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就被激活,感到害怕、委屈、愤怒,出现情绪波动,在这种状态下自然难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所以,邵一卜妈妈自以为不给女儿转学是正确的决定,还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说明她不懂得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也低估了孩子遭受的心理伤害。

虽然她本意是为了女儿好,但后来女儿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决定自杀,如此绝望和痛苦,竟然没有告诉母亲,这说明孩子已经确认跟母亲反映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自己遭受更严重的校园欺凌,自己无法再承受这种巨大的痛苦,才决心一死了之。所以说,作为家长,邵一卜的妈妈也有一定的责任,主要是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没有掌握科学心理学知识,在无知、自以为是的心态下不懂得及时、科学地应对。

第五,家长急于维护孩子,失去理性,冲到学校大吵大闹,甚至出极端行为。

我们接诊过一个青少年患者星研,她被同学欺负了经常不愿告诉妈妈,原来从幼儿园开始,她妈妈只要听说女儿在学校受委屈了,第二天就去幼儿园找老师讨说法,有时是指责老师教育不当,有时是把别的孩子骂哭,甚至把孩子的家长也骂了。

很快,星研的妈妈在学校里,老师和小朋友都怕她,自然就不愿意跟星研玩了,还排挤她。

我们问她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她妈妈也很后悔,说这跟她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在星研妈妈小时候,她在学校受委屈了,回家跟父亲说,结果父亲不由分说就把她打一顿,批评她惹麻烦。

她妈妈更加憋屈了,愤怒更加强烈,心想无论如何都要报复对方。慢慢地,她在人际关系中特别强势,丝毫不能吃亏,否则大吵大闹、不依不饶,别人都忌惮她。

有了孩子后,她下定决心不能让孩子像当年的自己那样受委屈,有什么事一定要站出来维护孩子。可她走极端了,没意识到过度的反应反而让孩子很尴尬,被同学孤立;也没意识到也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会自我反省。

还有的家长更加极端,2018年温州瑞安发生一起校园惨案,一名家长持刀将一名10岁男孩刺死,原因竟是他认为男孩欺负了自己的女儿,心生怨气。这样的冲动行为酿成了两个家庭的悲剧,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

04、如何把孩子受到的心理伤害降到最小?

那当孩子疑似遭受到校园欺凌时,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应对,才能将孩子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

以下提供一些建议,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如果邵一卜妈妈能看到的话,也希望对她有所启发。

第一,父母要先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有意识地建立真正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一定要及时跟家长说。

父母要反省自己是否重视孩子的心理与情感诉求,孩子是否愿意跟自己说心里话,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

像邵一卜的妈妈,她女儿遭受校园欺凌很久了,她才得知,后来是通过老师才知道的。

虽然她说女儿是为了不让她担心,这有可能是部分原因。但其实她女儿跟母亲之间已经有不小的隔阂了,她都那么痛苦了,别人都欺负到头上来了,她还是不肯跟妈妈说,做母亲的一定要反省自己的不足和深层次原因。

第二,孩子遇到事情,父母要利用良性沟通3步曲,并有智慧地应对。

具体来说,父母先给予孩子共情、倾听,认真听孩子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

如果孩子愿意说,父母要理解孩子,并让孩子的负性情绪尽量释放出来,比如在父母面前大哭一场,狠狠地吐槽一场,说出自己的感受。

那如果孩子不愿意说,父母询问时还厌烦、发脾气,那说明孩子对父母的认可度、信任度较低,甚至亲子关系可能比较恶劣,那就要先回到上面的第一步。

如果事情相对简单,孩子的倾诉就基本能够代表事情全貌了,父母可以在孩子的情绪比较稳定之后,对孩子作出积极引导,引导他们更加深入、理性的看待这件事,别人有什么过错,我们是否也有不足,这背后是什么原因,以后孩子和家长应该怎么应对和提升。

如果事情比较严重和复杂,父母最好找相关人员了解更多细节,还原真相。如果发现孩子真的遭受到校园欺凌,主要责任在于欺凌者的话,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如何维权、“反击”,比如向老师或学校申诉,必要时甚至可以采取法律手段,勇于维护孩子的权利。

当然,如果以上措施的效果都不好,又或者孩子不想维权,只想别再受到伤害的话,父母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一意孤行,比如上面我们提到的转学,甚至换一个城市生活,脱离负性刺激。

第三,父母要重视校园欺凌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要有意识地去修复,有必要的话可以寻找心理干预,即使转学,也要解决背后根源性的问题。

邵一卜妈妈说,“中考后,我女儿就毕业了,她会迈向新的生活,那个阳光快乐的少年会回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想法其实是天真、单纯的,抱有侥幸心理和幻想。邵一卜曾经试图自杀,如果她去看精神科大夫,几乎可以肯定会被诊断抑郁症,甚至是双相障碍。

在校园中遭受的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再加上这次自杀未遂带来的心身伤害,不可能随着她中考结束就就烟消云散。

就算她考上了一所好高中,她很有可能仍出现明显的情绪症状。她本来就是童星,经过这件事后知道她的人就更多了。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的,她每到一个新的环境,同学、老师都难免会对她感到比较好奇和关注。

而邵一卜备受伤害,现在可能已经变得比较敏感多疑了,她很容易像一只惊弓之鸟,从负面角度去理解外界的关注,控制不住地认为同学们又合起来针对她,情绪症状就会越来越严重,学习状态也会受到影响,出现严重的学习障碍,甚至不得不休学。

就算邵一卜比较顺利地度过了高中、大学,后续步入社会并在演艺圈成名了,可一旦遇到巨大压力,或者被相关事情激活了过去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她的情绪症状有可能复发,而且有可能演变出人格问题。

知名艺人郑爽,她就自曝12岁被送到成都学艺时,因为口音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受到周围同学的嘲笑和孤立。最近几年,郑爽的一些行为令人大跌眼镜,被曝代孕和偷税漏税,在工作时的情绪起伏很大,有网友怀疑她是不是一名双相障碍患者。

所以,邵一卜妈妈真的过分乐观了,希望她能看到这一点,积极想办法修复女儿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必要时最好及时接受专业的精神科治疗或心理治疗,还要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在生活中多给女儿制造愉悦、开心的正性情感体验。

这提示广大父母,孩子遭受校园欺凌后,哪怕欺凌停止了,家长也一定要持续留意孩子的精神心理状态。

就算转学了,父母也要跟孩子一起寻找被欺凌的深层次原因,尤其是学会自我反省,思考自己是否存在有待提升的地方,比如人际交往方面有短板的话,一定要及时改进,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跟头。

另外,父母要引导孩子具备时间思维,从一生的角度看待当下的阶段。

求学阶段只不过是人生旅程的一部分,我们在这个阶段遇到的同学、老师,在未来很可能都不会有太多的联系。

我们能与他们成为朋友固然是好事,但若不能,也没必须要刻意讨好,这反而说明互相之间三观不一致,这些人不适合当我们的朋友。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一定会找到三观一致、志同道合的真正朋友,那才是值得深交的人。当下,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

而且在这个阶段,父母会成为我们的最坚强后盾,争取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当然,父母不光要这么说,更要努力去做到。

最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具备“坏事变好事”的意识,塑造出越挫越勇的“高逆商”,将被欺凌的经历转化为人生财富。

比如对于邵一卜而言,虽然校园欺凌确实令她非常痛苦,心身都受到重创,但她真正康复后,经历过这种痛彻心扉的感受,如果还能得到妈妈、长辈的积极引导,这有助于她形成更深刻的人生感悟,对人性有更独特的见解。

如果她以后想继续从事演艺事业的话,这种亲身经历和感悟能使她对剧本和人物的理解更入木三分,更能交出打动人心的演绎作品,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成为非常优秀、备受欢迎的演员。

到那时候,她可能会回过头来感谢这段经历。

对于其他被欺凌的孩子来说,我们可以将委屈、愤怒转化为奋斗的动力,不但要拼搏学习,也要增强体质和自信。当我们由内而外地变强后,才能更从容地面对人生的种种挫折,赢得更多别人的尊重,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