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一年之内,我换了5份工作,被裁员3次,拿到近12万元的补偿金。

横跨35岁和36岁本命年,这样的经历令我有些无奈。北漂17年来,面对坎坷,早已心如止水(阿Q精神)。人生奋斗路,不管碰到怎样的糟心事儿,心向光明,唯奋斗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下的职场中年:一年3次被裁员 换5份工作

第一次被裁员

这次被裁员是我始料未及的,在这家医疗集团工作了三年,我实在没想到竟然会被裁员。得知自己被裁员的消息,我意外非常,有些懵。

如此反应的缘由在于,我固执地认为公司会续签合同避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即便行业TOP3的一家企业5月底挖我过去,我都给拒绝了。毕竟在熟悉的公司工作顺风顺水,懒得动弹。现在反思,就是这样追求安逸的思维,导致我在被裁员的时候没有丝毫防备。最终我签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拿到近7万补偿金,走人。

感谢老东家提前一个月告知我,给我提供了充足地找工作时间,在合同结束前顺利找到下家,一家江苏的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我得以无缝衔接走马上任。

第二次被裁员

说实话第二次被裁员,我有些遗憾。

在上市生物制药公司工作了几个月,面临转正的时候,我主动辞职,里面缘由一方面和女上司有些嫌隙,另一方面感觉没发展空间。离开生物制药公司后,我短暂的在亦庄一家生物制剂公司工作,因地处大兴区和通州区交界处,下地铁还要坐八九站公交车,来回上班80多公里,我待了一个多礼拜就辞职(很对不住这家公司器重我的老板),随后加入一家数字医疗公司。

加入这家公司是猎头推荐的,给的待遇丰厚,薪水加期权综合下来年包高达70万,关键距家两、三公里。我自然也希望趁着35岁再冲一把,万一搭上快车实现财务自由呢?入职后我全身心投入工作,两个月时间实现公司官网域名注册、认证到正式上线,搞定公司使命愿景价值观等公司介绍材料,期间还顺便做了个商业计划书,参加创业大赛并获奖。

然而,这次我又被裁员了,十分无奈,经协商公司支付了近3万元补偿金,我也就告别了自己一年内第4份工作,第2次被裁员。

第三次被裁员

半年多换了4份工作,接连被裁员,弄得我有些灰头土脸。恰逢2022年元旦,我回了趟老家,休整了几日,与家人团聚后,我再次元气满满杀回北京,北漂17年,这点坎坷不算啥。

回京后我立刻与两家公司进行了深入洽谈,一家是老牌的上市制药公司,总部在江苏,北京办事处位于二环内;一家是数字医疗科技大厂,地处后厂村,与百度、新浪等公司为邻,有独自的办公大楼。最终我选择了数字医疗公司,无他,办公大楼气派,可以体验一下大厂的生活,在中关村软件园转转,没事了去腾讯、联想等公司大楼转转,也是惬意,更是提气儿。

在这家公司待了半年,工作十分不饱和,有时候半个月也没工作任务,受行业政策等影响,公司业务推进也难。基于我圆满完成了“两会提案”、给高级领导建议书、给省部级领导工作汇报、请示等工作,我认为转正是没问题的,可临近六月底,我还是被裁员。

背靠大厂一大优势就是裁员迅速,从得知结果到走人就用了3天时间,当然协商后我拿到2万多元(15薪折算)走人。

至此一年之内,我完美诠释了走马观花式换工作,马不停蹄的一键三连——被裁员,虽拿到了近12万元的补偿金,但职业生涯节奏被完全打乱,可谓得不偿失,但收获了一些经验,令我宽慰甚多。

一点启示,再出发

被裁员后已经两个工作日没上班了,面临着北漂巨大的生活压力,每多空闲一天就损失2000元,这是近十年没有过的事儿,之前换工作都是无缝衔接,甚至可以在半个月或一周内拿双份工资。相反的是,眼下的境遇令我有了思考时间,除了反思自己看重豪华办公大楼等工作环境(村里出来的泥腿子向往繁华),天真相信拿期权加入创业公司可实现财富自由外,以下几点值得深思。

一、居安思危与黑天鹅事件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职场上这句话分外在理,除公务员、有编制的工作,不然都有可能被随时裁员,更不要以老员工、老功臣自居,要多点警惕之心,学会了解行业,洞察公司,即便你很优秀,在行业大变动时候依然会失业,比如教培行业等。

我在医疗集团工作了三年,当初还因优秀表现拿到了公司一年唯二奖状,行业大佬颁奖,与院士等合影,可谓一时风光无两。奈何因疫情、行业变化等影响,公司业务受到很大波动,在断臂求生的时候,自然技术人员才是核心,搞宣传、行政、人力的首当其冲被裁员。

想到这里,第一次被裁员,也是无解。

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工作年头多了,在职场混久了,难免会碰到一些灰色事件,职场上并非欣欣向荣、一派祥和,自然免不了卸磨杀驴、勾心斗角。其实,即便有工作经验,面对这样的事儿也很难防范。工作十余年来,我碰到过2次卸磨杀驴,第一次是2012年,近两年我才意识到当年被卸磨杀驴了。

当初我加入位于副部级单位办公大楼里的媒体,工作3个月负责出版了2期副刊,之后就被裁员,当时我以为自己能力不够,也就默默忍受。可后续几年与老同事沟通,才得知我走后副刊就没再出版,意味着我加入单位职责就是做副刊,副刊停刊了,也就没我用武之地。再则主刊一个萝卜一个坑,关系户还安插不完,自然轮不到我转岗。期刊领导或许当初没意识到副刊做两期后停刊,显而易见最终我当了冤大头。

第二次裁员,难免又有卸磨杀驴的嫌疑,只是即便多工作10年,我还是没提前预知,如何避免类似的事儿,也是值得深思的。

三、坚守本行或冒险拼一拼

在一个行业工作10余年,也是很不容易的,不说能不能混下去,单说各种诱惑、各种意外都令人难以防备。我在医疗行业工作10余年,期间也碰到过别的机会,比如2014年微信自媒体创业、2016年互联网金融、2017年共享单车公司挖人等,但那时候我都没跳出去,坚守医疗行业。

近一年,我的选择令人疑惑。疫情三年,疫苗制剂获得发展契机,生物制药行业也是火热赛道,而我与这两类公司无缘。2021年7月,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一家全资数字医疗子公司聘请我担任总监,我考虑到互联网大厂内卷的紧,自己年纪超35岁,婉拒后加入了生物制药公司,结果因各种原因数月后离职。

2022年1月,面对私企制药巨头和大厂下属数字医疗公司,我选择了数字医疗公司,本以为换个赛道冒险拼一拼会碰出火花,结果造成第3次被裁员。显然,在传统医疗工作十年,继续选择制药公司是明智的,而我竟然转换赛道去数字医疗公司拼一拼,期待搭乘数字医疗公司将要上市的快车,可惜失败。

回想过去一年经历,换了5份工作,涉及到传统诊疗、生物制药、制剂试剂和数字医疗领域,折腾了一圈,我回到了原点,下一步何去何从,虽迷茫但前进的脚步反而更加坚定了。

身为蝼蚁、燕雀又何妨?

疫情第三年,各行业掀起了裁员潮,更预言2022年是最难就业季,其实哪一年轻松呢?有声音说二本毕业生是夹心层,大专毕业生没前途,结合我北漂17年的经历,这些绝非正论。

作为胳膊等有问题的人,生下来当不了兵、当不了警察、弹不了吉他、考不了公务员(体检过不了),生而如此,满腹牢骚无益。

作为歪瓜裂枣的那种人,是的,脸长歪了,偏颌,几辈子前的前世我应该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感谢祖国发达的医学,感谢北大口腔医院李大夫,两次正颌手术后,我变成了正常人。

作为河南考生,我连大专都没考上,实在是绝顶不聪明。别人4年读完本科,我经历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用12年学习考试,28岁拿下专科,32岁拿下本科学历,33岁取得北京师范大学的学士学位,目前正攻读中国人民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希望40岁前能拿到硕士学位。感谢国家和教育行业(真想给教育部磕个头),没有断绝高考落榜生的求学之路,感谢成考、自考和同等学力申硕。

高中毕业2005年开始北漂,从500元薪酬的传菜生(感谢已经被拆迁的仙鹤楼大酒楼收留),600元月薪的群众演员(是的,我和张国立、黄圣依、柳岩等明星对过戏),800元月薪的信用卡推销员(可惜民生银行不给农村人办信用卡),1000元的电话销售(不怕110就怕010),奋斗17年到如今月薪3万的小白领,购车购房有老婆有孩子,虽难以立足京城但家庭和睦、小生活甜蜜。

这些经历令我相信自己生在盛世,享受繁华,国家和社会给我提供了充足上升的空间,让我坚信:唯奋斗尔,不骄躁、不抱怨、不放弃,力争上游,未来是光明的。

我已然踏上找新工作的征途,不管前路多么坎坷,有幸生逢祖国盛世繁华,即便身为蝼蚁、燕雀又何妨?背靠伟大的中国,只要不断向上爬,不断地飞,即便达不到九霄云外,也终会爬上属于自己的山峰之巅。

前路漫漫,壮志不言愁,愿与您同行,力争上游,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