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调研博士实践团,用实践行动践行初心使命,7月1日,该实践团前往岳阳市及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2022年暑期发展成就观察实践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暑期实践博士服务团集结完毕。

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华龙码头湿地采样 。

博士实践团此行主要开展五项工作。一是打造绿色生物技术专业博士团队。博士实践团由刘高强教授指导,马江山副教授及生态学党支部书记荣梓娴老师带队,其中党员和预备党员13人,生物学博士2人,博士生5人、硕士生5人。团队拥有较强的绿色生物技术力量,致力于农林生物质资源绿色转化和森林珍稀真菌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

二是利用微生物技术助力湖区环境治理。近年来,洞庭湖周边的水质污染逐渐引发关注,主要原因是湖水受到了富营养化污染。微生物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分解者,具有净化污水、治理富营养化、抑制蓝藻生长等作用,其中真菌作为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可能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新思路。基于这一背景,暑期实践博士服务团来到岳阳洞庭湖旅游度假区,先后考察了花语世界、南湖公园及尚书山公园的真菌资源分布情况,及湖面环境治理情况。通过野外采样,收集到周边木腐真菌资源数十种,随后进一步通过科学手段探索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可行性。

三是了解渔民上岸后的洞庭湖鱼类恢复情况。7月2日下午,暑期实践博士服务团前往岳阳楼景区,在鱼巷子文化街及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进行走访调研,了解十年禁渔政策下洞庭湖的治理情况和渔民上岸后的安置情况。随着禁渔政策的实施,岳阳市鱼巷子没有了往日的腥脏乱,岳阳市政府为做好渔民安置工作,同时响应市民对提升街区品质、完善配套功能的需求,对落后的鱼巷子进行改造,出台一系列安置政策,保障了渔民的生计问题。随着捕捞活动的减少,洞庭湖的鱼目种类与数量也在迅速恢复。

四是宣传生态文明思想。暑期实践博士服务团于7月3日上午,在湖南省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林阁老巡护监测点,实践团观看了《大美洞庭》宣传教育片,学习了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手册,在“江豚吹哨人”周辉君的指引下,欣赏到了白鹭飞、江豚跃的珍贵景象。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宣教服务中心,保护区管理局的宋玉成博士带领大家观看了东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片,及野生动植物标本,了解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物种资源。在城陵矶水文站,团队现场观摩了水文站宣传栏,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处望着面前一江碧水的心情,察看了水文站水位自记仪实时读数,了解了洞庭湖近几年水位变化有关情况。

五是举行洞庭湖生态保护座谈会。团队与管理局在现场召开话洞庭,谈治理:助力洞庭湖生态保护座谈会,会议由王思贤博士主持,主题围绕了解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和微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展开座谈。会议提出,希望团队基于自身专业能力,提供合理方向,通过积极宣传,让更多的知识分子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此次暑期实践博士服务团在洞庭湖的社会实践,提高了生态环保意识,践行了“把科研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思想,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了洞庭湖的生物治理、微生物资源利用等重要课题中来,收获满满。(文\王思贤 薛菲菲 刘必扬 图\黄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