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倾听来自济宁高新的声音

济宁高新区建设30年来

始终围绕科技创新引项目

建平台、调结构、抓产业

从圣地智谷

到济宁创新谷、麒麟岛双创基地

历经30年发展

已经形成完善的创新体系

区域创新新高地加速崛起

创新高地平地而起

创新格局日趋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新区始终高举“火炬旗帜”,披荆斩棘、砥砺奋进,锲而不舍推进“三次创业”,由洸府河时代迈入蓼河新时代。特别是近两年,高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创新灯塔、科技云平台等一批高能级科创服务平台投入运营,构建起“政府引领、企业联动、双创互动”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集聚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500余个,助推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大科技创新”格局日趋完善,“区域创新高地”效应日益凸显。

高新产业集群集聚

科技支撑越来越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济宁高新区牢牢扛起“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使命担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汇聚起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2002年获批国家火炬生物制药与中成药特色产业基地;2004年获批国家火炬工程机械特色产业基地;2006年获批国家火炬纺织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2010年获批国家火炬光电信息特色产业基地,一个个“国字号”牌子不仅见证了济宁高新区四大主导产业的成长历程,也是高新区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荣誉丰碑。现如今,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8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67.17%,碳化硅晶体材料、高导热碳纤维等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实现“井喷式”突破,科技支撑越来越强劲,产业根基越来越牢靠。

创新体系高位突破

创新能级持续提升

从1999年济宁高新区创业中心获批全省首家“国家级创业中心”,创造性提出了“三级孵化”理论;到2013年承担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到2019年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再到2021年承担科技部创新积分制试点,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不断突破。从2009年如意集团“如意纺”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到2013年智能铲运机械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到2014年如意集团获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再到2016年山东省科学院激光所获批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高新区创新能级持续提升。济宁科技馆从2015年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到2018年获批“全国人工智能特色单位”,到2021年获批“国家级海智基地”国家级平台,高新区科技影响力持续提升,“国家级创新名片”愈擦愈亮。

高能平台矩阵发展

大院大所集群集聚

济宁高新区持续突破“中字头”“国字号”高校院所,先后建成各类创新平台300余个,其中国家级60余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呈现矩阵式发展、集群式落地。2014年高标准引进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模式”在高新区开花结果,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2017年创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与国内外120多所高校院所互动合作,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2018年,全省率先实体化运作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济宁分院,与高校共建专业性技术创新平台8个,转化科技成果20余项;建成山东省增材制造设计验证中心,工业企业设计验证服务辐射全国。2020年聚力打造山东省工程机械智能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掌握工程机械装备核心专利技术3700多项,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更有底气。

下一步,济宁高新区将扛牢“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使命担当,全面对标国内先进高新区,聚力实施科技创新“科技硅谷计划”、“科技引凤计划”、“科技赋能计划”、“科技强基计划”,持续放大济宁创新谷辐射带动效应和市产业研究院等平台作用,启动“十城百校”科技合作计划,建设中科科创园、荣联科创园、麒麟岛等一批重大创新载体,新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外国高端人才,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