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是正青春的好年纪,然而,长沙县小伙何胜彬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25岁。今年6月27日,25岁的何胜彬因病离世,生前饱受病痛折磨的他在离世后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和遗体,帮助眼疾患者重见光明,成为一名大体老师为医学研究做贡献。

1997年,何胜彬出生在长沙县一个平凡的家庭,6岁的时候,在一次生病就诊过程中,何胜彬被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小学三年级前,他还能勉强正常上学,不过已经无法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各类活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何胜彬的身体状况慢慢不如从前。结束小学学业,何胜彬不得不因为身体原因离开学校,往后的时间里,饮食起居全部由母亲照顾。虽然饱受病痛折磨,但何胜彬非常坚强、乐观。

“孩子特别懂事,他在病情期间特别坚强,从不喊痛,都是咬牙坚持。”何胜彬父亲贺先生说。

何胜彬的亲属告诉记者,除了何胜彬身患疾病,何胜彬的父亲也患有尿毒症,一家人承受着无比大的压力。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好心人给予了他们帮助,这些善意让何胜彬铭记于心。

“他也知道自己这个病会有那么一天,他提出他走后要捐献自己的角膜,帮助他人恢复光明,捐献遗体用于科研,希望少一些患者,不要受他这样的痛苦。”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登记站负责人杨丽红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胜彬家人签角膜和遗体捐献同意书

6月27日早上,何胜彬因病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25岁。何胜彬的家人第一时间联系上了湖南省红十字会,角膜接收站和遗体捐献中心工作人员立即赶到了现场,帮助何胜彬完成了角膜捐献以及遗体捐献的心愿。

杨丽红表示,何胜彬的角膜非常清透,已帮助一位圆锥角膜的患者。目前何胜彬的遗体在湘雅医学院,未来将用于教学、科研。

何胜彬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但留下了珍贵的宝藏,我们期待在众多和他一样伟大的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下,未来医学的进步和发展能让每一个深陷病痛的生命得到救助。

(政法频道 记者: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