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国产品牌攻势如此之猛,不知不觉,就追赶了一大批时尚界的老大哥。/UR公众号截图

打个赌,你身边已经没有不知道UR的姐妹了。

这个创立于广州的快时尚品牌,让年轻的吃土女孩们体验到了“实体店也能剁手”的久违快乐。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有广州的朋友直言,逛完UR总部的年度特卖会,斩获了20多件战利品,感觉自己一年都不用买衣服了。

UR真的有这么火吗?数据显示,在今年的618期间,UR成为天猫女装销售品牌第一名(5月31日到6月20日),碾压了曾经蝉联女装冠军宝座的优衣库。

然而就在两年前,还有很多人在百度搜索栏中敲下“UR是优衣库的缩写吗”,误以为它是一个冒充大牌的山寨骗子。想不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国产品牌攻势如此之猛,不知不觉,就追赶了一大批时尚界的老大哥。

UR成为天猫女装销售品牌第一名(5月31日到6月20日),碾压了曾经蝉联女装冠军宝座的优衣库。/天猫截图

话说回来,UR的“上位”在当下的服饰行业里有点不可思议。

近几年,快时尚品牌的日子大多过得惨淡,行业唱衰的论调不绝于耳。眼看Topshop、Mango、H&M等快时尚巨头在国内一家家倒下,UR却在一片萧瑟中筑起了高楼。

2017年以后,ZARA等快时尚品牌的开店速度放缓,UR却以稳健的速度开店,并且人气节节攀升。那么问题来了,“被年轻人抛弃”的快时尚品牌,因为UR,要有救了吗?

悄悄上榜的UR

正在偷偷搞钱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UR的此次上榜,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横空出世”。

因为你几乎没在媒体上见过它的消息。除了自家的公众号和线上店铺的宣传预热,这个品牌的动作大概就像全红婵的跳水,几乎没在舆论场上产生过什么大的水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逛完UR总部的年度特卖会,感觉自己一年都不用买衣服了。/小红书

UR全名Urban Revivo,创建于2006年,按道理讲,也算是个老品牌。但在它最初的10年里,几乎是悄无声息。

2006年,ZARA大张旗鼓地在中国内地开设了第一家门店,拉开了中国的快时尚行业的序幕。彼时,UR的创始人李明光只是一名广州的服装店小老板,在档口卖过衣服,“在时尚界不配有姓名”。2007年,瑞典的H&M入驻中国,随后的10年,是快时尚品牌在中国急速起飞的黄金岁月。

由于对手众多,UR起初并没有显露太多的野心。毕竟,面对这些拥有超强供应链和资本支持的国际快时尚巨头,UR势单力薄,所以在开店速度上一度小心翼翼。

2011年,ZARA在国内的门店数量已接近百家,H&M也开始向国内二三线城市下沉,但当时的UR只有不到20家的店铺,并且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

然而,2017年以后,快时尚行业的风水突变——由于电商平台的崛起及定位策略日渐脱离中国市场,一众快时尚品牌接连刹车。

2011年,ZARA在国内的门店数量已接近百家。/视觉中国

2017年,ZARA的新开店铺数量只有6家,而此前的扩张速度都是每年两位数增加。2019年,名头响亮的Forever 21、Topshop撤出中国市场,GAP、H&M的门店销售额开始急遽坠落。接下来的2020年,疫情让苟延残喘的品牌如多米诺骨牌般挨个倒下。

到了2020年,ZARA关停了中国内地共38家门店,占其内地门店总量的21%,它旗下的Bershka、Pull&Bear以及Stradivarius不得不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这时,唯一战斗力坚挺的快时尚品牌只剩下优衣库。

但也正是这次大洗牌,让国产品牌UR找到了发力点。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UR新增门店22家,仅次于优衣库,2020年的全年营业额超50亿元。

唯一战斗力坚挺的快时尚品牌只剩下优衣库。/unsplash

到目前为止,UR拥有近300家门店,已经完全不是当年那个无人知晓的“快时尚小弟”了。

而且,UR只开大店,全部都是800平米起步,因为创始人李明光认为,UR要“减少开店数量,扩大店铺面积”。

的确,店大才有存在感。在广州最繁华的商圈天河,UR索性来了一个占地4600平方米的旗舰店,让路过的少男少女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UR的线上战绩也让人措手不及。既然欧美大牌面对国内复杂多变的电商环境适应力不足,那么线上销售就是让国产品牌趁机逆袭的好机会。

2020年双十一,优衣库夺得天猫女装销售冠军,此时的UR还未大规模进入大众视野;但仅仅半年后,2021年的天猫618,UR的销售额就已位居榜单第二,紧逼优衣库;2022年的618,UR拿到冠军,超过优衣库。

此外,UR在某宝的直播量也远超ZARA、优衣库,一旦开始“直播带货”“新零售”那一套,UR显然要比国际品牌玩得“溜”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开始“直播带货”“新零售”那一套,UR显然要比国际品牌玩得“溜”多了。/知瓜数据

所以……为什么UR一直没有什么动静?

根据过往的媒体报道,UR的营销预算并不算高,远低于门店投入。请代言人也请得很低调,基本上在官网上蜻蜓点水地划过,就没有音了。

这可能也是UR的聪明之举。过去几年里,大家有目共睹的是,自称要做“中国版ZARA”的快时尚品牌都死得很惨,无论是去年宣布破产的拉夏贝尔,还是几年前一开始被群嘲的美特斯邦威,但凡高调一把,接下来的日子就是仆街。

当然,这不是说UR今天之所以能够出人头地,都是因为在“闷声发大财”,但如果看看这个品牌的发展,我们的确会发现它和国际快时尚品牌,走的是不太一样的路数。

UR的营销预算并不算高,远低于门店投入。/UR公众号截图

是“快奢”,

也是吃土女孩的快乐天堂

你有多久没敢在实体服装店提着篮子买衣服了?

如今,随便走进一家商场,服装的价格都让人望而生畏。这几年线上线下都在大火的女装品牌摩安珂、江南布衣、Edition,随便摸出一个吊牌,就是上千元,如果不看着点自己的余额,噌噌噌,支付宝里小一万就没了。

换几年前,可能还有人会说,H&M你可以随便买,但如今经历了几次重大的“翻车”事件,再加上国人逐渐认清H&M们的寒碜做工,就算是白菜价,大家也失去进店扫货的兴趣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UR给了普罗大众剁手的勇气——它的定位处于H&M与ZARA之间,冬天的大衣基本不过千元,夏天的衣服在几十到300元之间滑动,如果遇到季末促销,打个对折,基本上就可以不用算钱了。

就算是白菜价,大家也失去进店扫货的兴趣了。/unsplash

当然,便宜只是大家“买买买”的原因之一。比起那些水土不服、悬在天上的国际快时尚品牌,UR显然更懂中国人。

首先是设计更接地气。美国人的GAP、荷兰佬的C&A设计太土,超模穿上也秒变路人,因此,UR的时尚感就恰到好处;而比起常年抄袭一线大牌走秀款的ZARA,UR的设计又更加日常,没有让东亚人看了直摇头的超低V领,也没有炫晕全场的“亚逼设计”。

从白领OL的商务装,到女大学生的碎花裙;从小镇青年喜欢的印花T,到亚文化青年的潮服,UR努力满足主流群体的所有审美光谱。但这也限制了它的“时尚上限”,就算稀奇古怪,也是那种咱东亚人能够hold住的潮,如果一不小心,可能就在“土”的品味上一滑到底。

可这恰恰解决了很多快时尚品牌无法下沉的尴尬境地——ZARA在三四线城市无人问津,但是UR就可以。

除此之外,UR也想在品质上下下功夫。一直以来,快时尚品牌的产品质量就像扶不上墙的一摊烂泥,H&M经常被指“下水变抹布”,而ZARA的质量参差不齐,“堪比地摊货”。

就算稀奇古怪,也是那种咱东亚人能够hold住的潮。/UR公众号截图

创始人李明光便见机提出一个有点时髦的概念——“快奢”,似乎要与快时尚划清界限,还想与奢侈品沾沾边。

但UR的生产线注定它很难打造出太上档次的衣服——UR的上新速度,最快可达到7天,比ZARA的两周时间还快,很难保证“慢工出细活”。

因此,有网友吐槽,裤子穿了几次纽扣掉了、面料容易出褶等等,不过,如果和某宝上同价位的产品比拼,UR的质量还算有良心。

品牌还提出了数字驱动消费,意思是说,在当下的中国,他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更及时地监控消费者的喜好和流行趋势。如果从UR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国产品牌的确更擅长在“国际”与“本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UR

能够打破快时尚品牌的魔咒吗

快时尚严重遇阻——这是一个几乎再无需论证的事实,而“快时尚衰亡”的几个重要原因是,设计同质化、线上转型困难,以及品质太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始人李明光便见机提出一个有点时髦的概念——“快奢”。/官网截图

先说设计软肋。UR虽然并没有像ZARA一样,把大牌抄得那么淋漓尽致,但关于抄袭的指控也没少过,YSL的链条邮差包、LV的水桶包、迪奥的马鞍包,UR“照猫画虎”,一个都没落下。

不过,在快时尚界,抄袭大牌的现象也见怪不怪了,而且打起官司来,原设计品牌也未必占优势。比如,“红底鞋贵族”Christian Louboutin曾经想要制止ZARA出售类似的红底高跟鞋,结果不仅败诉,还要支付对方一笔官司费。

抄袭风波过后,快时尚品牌安然无恙,这似乎才是常态。

再说线上转型的问题,对于土生土长的国内品牌,电商也不是一个“猜不透”的领域。

但对UR来说,当下最大的问题大概是“不赚钱”的指控。根据自媒体人“阿福先生”的计算,由于UR采用大店模式,每1000平方米卖出的钱远远不如优衣库、ZARA多。

再纵观此前国产快时尚品牌的“发家-衰落”史,它们都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难题——薄弱的供应链导致的高库存问题。

由于UR采用大店模式,每1000平方米卖出的钱远远不如优衣库、ZARA多。/UR官网截图

2014年以后,美特斯邦威疯狂闭店,就是因为遇到了一场“库存危机”。由于完成一个供应链需要至少两个月的时间,而且公司内部的信息反馈速度太慢,导致服装上线速度追不上潮流变化,最终卖不掉的“美邦”只能沦为库存。

同样的供应链问题也发生在拉夏贝尔身上。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评论,“拉夏贝尔学ZARA只学到了皮毛”。

从供应链上来看,UR似乎吸取了“国产快时尚前辈”犯过的错,它采用了和ZARA同样的SPA(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经营模式,从上游的设计、面料采购,到中下游的成衣制作、零售,全部都是自己完成。

这样做的好处是:因为没有“中间商”“外包商”的插手,服装的流转速度比起普通的时尚品牌可以快出一大截,经营成本也能够降低。

UR似乎吸取了“国产快时尚前辈”犯过的错,它采用了和ZARA同样的SPA。/UR公众号截图

不过,和ZARA的直营模式不同,UR目前开始招加盟店、招代理。如此一来,有了中间商赚差价,吊牌标价压不下去,库存也很难清零。

另外,UR每年的上新款式太多,高达1.2万多件,和ZARA全球的款式数量不相上下,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卖掉,很容易积压大量库存。

目前,还没有太多的信息透露出UR在库存上遇难,时不时出没的“UR快闪折扣店”似乎也解决了不少积压旧货,表面上趋于平静。

UR的另一大野心是——它不满足于国内市场,想要奔向国际,做大做强。在李明光看来,“品牌进入海外市场,能延长平均15-20年的生命周期”。

2016年,UR在新加坡开了首家实体零售店之后,开始在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开店。

如果从海外的销售情况来看,这个目标,实在是一点不着调。/UR公众号截图

伦敦UR旗舰店的员工告诉本刊,伦敦的工作人员还专程飞到中国,学习国内的管理模式,但目前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门店里的客流量冷冷清清——路过的英国人大多对UR的豪华装潢不太感兴趣,相反,大家都是一脸问号:这是哪里来的“野鸡品牌”?

UR能追上ZARA吗?如果从海外的销售情况来看,这个目标,实在是一点不着调。但反观国内市场,毫无疑问,各大国际巨头的谢幕退场,为UR提供了太多的机会——这不,UR一来,ZARA的客人都被抢走了。

参考资料:

第一财经 | UR创始人李明光:快时尚仍有潜力 但要大胆创新

道总有理 | 中国版Zara破产?本尊也站在了悬崖边

界面新闻 | 国货UR逆袭优衣库

ELLEMEN睿士| UR创始人李明光:要打造中国的「快奢时尚」

买手客buyerkey| 她们都说UR开挂了,再这么抄下去是该挂了!

网易科技报道 | 美特斯邦威逃不出的库存困局

阿福 | UR——力不众心的社交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