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香港作家倪匡去世,享年87岁。作为一名老人,也算是得享天年,寿终正寝,再也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许多媒体偏偏要将他作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大书特书一番,好像他为香港作出了多大贡献似的。事实上,这些媒体都是别有用心的,他们是为了放大倪匡的某些言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前,香港有人将倪匡与金庸、黄沾、蔡澜合称“香港四大才子”,好像“江南四大才子”一样,文采风流,放荡不羁,笔者颇不以为然。

金庸早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又长期在大公报任职,才识宏博,雅量高致,礼贤下士,是新派武侠小说之集大成者。同时,他还是香港基本法的起草者之一,一度任过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对历史和佛学都有系统的研究,所以,金庸大侠被称为才子,名符其实;

黄沾毕业于香港大学,专著于音乐创作和电视台主持,为人放荡不羁,贪酒好色;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称为才子,倒也差强人意;

蔡澜毕业于日本大学,专著于美食品尝,与其说是才子,还不如说是个吃货;

倪匡初中未毕业,便进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受训;3个月后,被分配到内蒙古第四监狱工作。后来因为犯下错误,戴罪潜逃,通过伪造证件,潜出国门,经澳门进入香港;然后通过上夜校自学成才,开始在报社发表文章、小说,逐渐在香港文坛崭露头角。但倪匡何德何能,敢称才子?

佛语云:“相由心生”。青年时代的倪匡,颇像香港四大恶人之一的何家驹;老年以后,大腹便便,矮矮胖胖,圆脸,圆眼镜,好像旧式的土财主。本来笔者不想评价他,只是他作为半个文人,性格狂狷怪僻,没有家国情怀,不认祖国母亲,而且数十年来在文坛沽名钓誉,所以实在忍不住要批判他一番。

倪匡本名倪聪,1935年出生于上海,家里还有两个哥哥、两个弟弟、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家住在霞飞路899弄来德坊35号。他在住所附近的一所学校上完了小学,12岁以后,跟随家人移居虹口区邢家宅路34号。1951年,十六岁的倪匡从江苏省立上海中学辍学,进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第四部受训,时间为三个月;肄业后,成为一名基层公安干警,参与了苏南的土地改革、苏北洪泽湖的引河工程。

1952-1953年间,在苏北滨海县的陈家港一带开垦盐碱地,创办劳改农场。

1955年,倪匡志愿报名去了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赉特旗绰儿河畔开辟劳改农场,种植水稻。他带了一批犯人来到了黑龙江的泰来县,每天监管犯人在大兴安岭砍伐木材,有时出去大中城市采购物资,工作还算轻松。但倪匡作为上海人的固有的小资情调就显露出来了,比如不愿跟上级汇报思想,不愿开检讨会,经常与领导顶嘴;在严肃的批斗会上偷偷发笑;还私自饲养狼狗。

1956年冬天,他们运煤北上,时值暴雪天气,为了生火取暖,他和几名士兵竟然将一座木桥拆了!造成交通中断,这个馊主意不知是谁出的;结果被大队书记丁建民指为“破坏交通罪”,遭到隔离审查;同时,他私自蓄养的狼狗还把大队长巴图给咬伤了,两罪并罚,起码要坐十年的牢。于是,他开始了南逃计划。

当年五月中旬,他找机会骑马来到了泰来县,坐上了到大连的火车,再乘船赶回上海老家;然后继续南下广州,通过伪造多种公章、证件、介绍信,骗过了边防武警,乘船到了澳门;1957年7月,再由澳门潜入香港。

那时候,香港对外来人口管得很松,你只要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获得香港身份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倪匡逃到香港之初,进入一家工厂当杂工,晚上就在一所大专院校进修。那时候有文化的人还很少,只要你能理通语句,就可以当个作家。后来,他开始给《真报》和《工商日报》投稿。他的运气也好,稿子不但被采用了,还被《真报》聘用,先后出任校对、助理编辑、记者和政论专栏作家。他写的第一部小说就叫《活埋》,写的是土地改革时期的故事,看其名字就知道是什么黑内容了。

1958年,开始以笔名“岳川”写武侠小说,写了包括《黑侠木兰花》系列、《浪子高达》系列、《神仙手高飞》系列、《六指琴魔》等。翌年与妻子李果珍结婚。

1962年,在金庸的鼓励下,又以笔名“卫斯理”写系列科幻小说。那时香港电影业兴起,又开始创作电影剧本,据说他写了四、五百套剧本,拍出的就有三百多套,代表作是《独臂刀》、《精武门》。

1992年,倪匡与妻子移居美国,声称“……,他不会回来”,但最终在2007年又与妻子回到了香港。据说是妻子不习惯美国的生活。他自我调侃称:“我晚节不保就是了!儿女情长一定英雄气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倪匡曾公开称自己年轻时风流,同时周旋于五、六名女子之间,喜欢欣赏美女,也爱搜集写真集,尤其喜欢舒淇,但自己只谈过一次恋爱,就那是他的妻子。香港四大才子除了金庸之外,其余三人都好色,不过黄沾敢公开承认。

六十年代,金庸正在创作巨著《天龙八部》,每天要在《明报》上刊载。当时金庸好不容易挤出了两个月的假期,要去欧洲云游、散心,就托好友倪匡帮他创作。金庸一再嘱咐:“你可不能把人弄死,一个都不能死!”倪匡答应了。不料,金庸早上才登上去欧洲的飞机,下午倪匡就把“阿紫”的眼睛给弄瞎了。金庸回来后,气得哭笑不得,小说已经发表出去了,覆水难收,只好对他创作的其余部分进行大改。至于倪匡为何要将“阿紫”的眼睛弄瞎,他后来说:“阿紫性格极坏,手段残忍,连爱人的方式也古怪,对生命完全不尊重,应列为‘下下人物’”。可见其性格狂狷的一面。

倪匡的文笔功力自然也不能与金庸相比。他写了约三万多字,主要是游坦之与阿紫的故事,成为《天龙八部》的一道伤痕,言辞冗长,平淡无奇,如同嚼蜡;再看金庸写的,言辞精炼,白文糅杂,言语活泼。后来金庸在整理《天龙八部》时准备将这段删除,不料倪匡却说“删了就绝交”,金庸只好保留了这段。幸好金庸大侠内力深厚,接着往下写,最终将阿紫与游坦之的爱情写得荡气回肠。

倪匡说了许多无国无家的言论。他崇尚的是自由散漫、无政府主义和人上人的生活,没有家国情怀,没有民族尊严,无论是哪个国家,只要能给他这种生活,他就说这个国家好!这是典型的旧式资产阶级思想。旧式文人大多都有这种思想,像柳亚子先生一样,卫兵没有给他买到他每天必吃的青瓜之后,竟然出手打了卫兵一耳光,比一个将军的脾气还大!

倪匡潜逃到香港后,一生再也未回大陆,他可能心中有怨,但我想他更多的是“无颜见江东父老”。在“大跃进”中,全国人民都吃了苦、受了累,倪匡作为全国人民中的一员,并没有受到什么迫害和不公正待遇。就算他在逃亡过程中受尽苦难,他心中有怨言,说点激愤的话,大家也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无国无家!何况他拆毁木桥烤火,蓄养狼狗咬伤队长,这在哪个国家也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你不能把你的不法行为并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都归结为社会对你的不公吧!

金庸同样是大陆人,金庸的父亲还在文革中含冤而死,但金庸仍然冰释前嫌,多次回到祖国探望,你所受的苦难就不能和人家的杀父之仇相比吧!

当然,倪匡也有嫉恶如仇、关心内地百姓的一面,这是值得赞扬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