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理晶

通讯员 杨子仪 袁棣

没有直接参与办案,却能为破案提供关键证据;没有直接参与抓捕,却能用技术手段锁定真凶;没有讯问过嫌疑对象,却能让“证物说话”揭露真相。

今年41岁的江汉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民警陈浩,从事刑事技术工作17年来,已经出过2700多次现场,提取的各类痕迹物证高达5300多件,协助抓获嫌疑人27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潜心苦学练就一身本领

烈日下,蓝色的警服已被汗水湿透,豆大的汗珠从脸颊流下,陈浩半蹲着一动不动,稳稳拿着刷子对车窗玻璃上面的痕迹物证进行提取。

成功采集完后,陈浩长舒一口气起身,他将收集的痕迹物证仔细收好,背起勘察包马上往局里赶。一小时后,比对结果出来,嫌疑指向前科人员柯某。一日后,柯某被成功抓获,车内被盗10万元现金被悉数追回。

这是近日陈浩破获的一起砸车窗盗窃案,当记者问及陈浩是如何知道车窗上会留有嫌疑人的痕迹物证时,他腼腆笑着说:“凭直觉。”

其实,直觉准是源于他多年养成的工作习惯,到现场他首先要与报警人仔细询问经过,从交谈中找到勘验方向。

虽然陈浩现在已经是技术队的骨干,但他也曾是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治安专业出身的陈浩刚接触刑事技术工作时,连最基本的现场照相都不会。为迅速学会技术民警必备技能,陈浩专门买来各种专业书籍边学边练,空闲时便拿着相机训练,对现场的细节、方位、概貌等进行拍照,积极向老同志学习请教不懂的问题,厚厚的一摞笔记记录了他的成长。

现在的陈浩已然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但他依然不断学习完善自己。陈浩常说:“技术活就得学习,不学习就没技术。”

痕迹物证比对现在大多是由电脑完成,但有时会有遗漏而无法比中。“经过不断训练,他现在已经能做到只用痕迹物证的几个特征点便能快速完成比对工作。”同事张冲说,陈浩身上有一股钻劲,为了提高比对准确率,陈浩潜心苦练,每天盯着电脑研究各种痕迹物证,一坐就是一天。

“刑事技术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枯燥费神的工作,除了需要精湛、过硬的技术外,能静下心、坐得牢、耐得住也是必备的要素。”陈浩说,只要能够发现蛛丝马迹,协助侦查破案,一切都是值得的。

揪出20年前的命案嫌犯

20年前,常青二垸附近一副食店发生一起命案,现场十分凌乱,只提取到一个残缺模糊的嫌疑人痕迹,无法通过系统比对,因此该案一直未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全国开展命案攻坚行动以来,陈浩再次认真梳理历年未破命案积案,将该案痕迹物证导入人员信息数据库,初筛出100名吻合度较高的人员。

近日,陈浩进行人工复核比对,关联到其中一名重庆籍盗窃前科人员陈某,通过仅有的3个痕迹特点,经过4小时不间断比对,成功锁定嫌疑对象。办案人员立即对陈某实施抓捕,到案后,陈某对当年的杀人事实供认不讳,至此20年前的命案积案成功告破。

“你看他抽屉里的东西都摆得整整齐齐,就知道他是一个特别细心的人,他就是干刑侦的料!”刑侦大队技术中队中队长胡斌说,无论现场多么混乱,陈浩总是能从冗杂的证物中找到关键线索。

今年6月,唐家墩一电器商场仓库被盗,其中50部手机和10部平板电脑不翼而飞。接警后,陈浩迅速到现场勘查,发现现场一片混乱,很难找到嫌疑人痕迹。但陈浩并没有放弃寻找,他仔细检查现场被翻动的物品,突然在一个角落发现一个手机包装,包装上有一层胶纸。

“这个东西有问题!”陈浩马上对包装进行检验,果然在胶纸上发现了痕迹残留。通过比对,该痕迹指向前科人员杨某,经过追踪发现杨某作案后逃往汉川。次日,办案人员便在汉川将其团伙成员抓获,并追回14部手机和2部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