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家电市场的产品越来越丰富,家庭所需的各种电器也相继应运而生,并且每一种电器都有多个品牌相互竞争,给了国民很多选择的余地。换作10多年前,家里面能够装上空调的都是条件比较好的家庭,而现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国内空调生产品牌,其也是经历了激烈的竞争迭代的。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春兰空调曾是我国空调行业的领军品牌。当时的春兰空调年收入达56亿,而格力空调当时市场销量只有4亿。随着时间的发展,如今格力已经成功取代了春兰,在我国空调销售领域当中做了20多年的行业榜首。

然而,就在2020-2021年,格力在空调销量上已经连续两年被美的打败,这让外界纷纷猜测格力空调未来可能疲软,而美的或将成为空调领域的“霸主”。事实上,在春兰、格力、美的等品牌抢占市场大份额的同时,众多品牌也在同步发展,且曾一度短暂登顶。

例如,曾经凭借销量进入到我国国产空调销售品牌前四之列的志高。志高空调成立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是一家老牌家电企业。2009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当时,其创始人李兴浩也以18亿元的财富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可谓是风光一时。

那么又是怎么堕落的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1982年,年近30岁的农民李兴浩决定离开耕作十年的土地去卖冰棍。在当时,这种四五分钱一根的生意在他看来已是“暴利”。和很多粤商一样,“有钱就滚大”是他的生意经。幸运的是,他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嗅觉。

街头的冰棍生意,让李兴浩发现不少工厂需要布碎擦机器这个商机,于是,李兴浩就大批收购布碎加工,在一次次的推销之后,他的50斤布碎终于卖给一家机器厂,为他带来75元收入,但李兴浩的原始积累似乎永远不会停止。

在获得人生第一桶金后,李兴浩开了间海鲜酒楼,但酒楼空调常坏,一个月下来,维修费就要上千元。后来,他就干脆请一个师傅来工作。很快,李兴浩发现维修电器似乎比卖海鲜更赚钱。于是,在1989年,他注册了兴隆制冷设备维修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李兴浩的苦心经营下,公司在短短两年时间就成了全国最大的制冷维修中心,业务做到了整个广东。彼时,李兴浩沿着自己的生意链,和台资一起成立了志高空调,开始正式制造空调,但是在投产的那一年,正好遇到了国内空调的市场大战。

而在这场“战争”中,李兴浩并没有脱颖而出。于是,他主动辞去总经理一职,开始带领团队跑市场,并筛选了多家经销商,这才使得志高空调的销量一飞冲天,到了2004年,公司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达到了280万台,成为了我国的第四大空调制造商。

但是花无百日红,志高空调在发展的鼎盛时期宣布进行多元化的产业布局,甚至还提出了千亿元的目标,而彼时公司的销量才刚刚过亿元,这样的目标的确是足够远大,但是之后疯狂扩张的结果就是,他们成为了当时唯一一家亏损的家电企业。

其实当时,志高和同样处于珠三角地区的格力之间也存在很大的竞争,五年之前,志高空调还高调的从董明珠手里抢下来成龙做代言,并且一签就是十年,但是这样做并没有为他们的销量带来好处,反而是一年不如一年。

除了挖代言人,李兴浩在2005年还把董明珠的得力干将郑祖义挖来担任副总裁。对此,董明珠曾公开表示,“志高用的人,都是格力不要的人”。可见二人之间的恩怨之深。虽然李兴浩的这些举动不是很“正派”,但在这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商场中,也并不违规。

遗憾的是,即使把竞争对手格力的两个“宝贝”挖走了,志高空调还是没能成为行业老大。数据显示,智高空调在2010年的营收达92.7亿元,并设定了10年内营收超过1000亿元的目标。但是到2017年,志高的营收也仅为107多亿元。

7年的时间,其营收只增长了不到10亿,可见志高在经营管理上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此外,自2019年开始,志高就已经在陆续变卖公司资产与物业,用于弥补资金链断裂问题,到了2020-2021年,志高更是因为拖欠供应商巨款、无法偿还相对应的利息被供应商告上法庭。

就这样,原本的掌舵人李兴浩也被列入老赖之列,辛辛苦苦建立的志高,此刻显然已经成为刺痛他身心的“累赘”。有网友开玩笑说,志高空调的没落是因为请成龙做代言人的原因。因为很多被成龙代言过的企业,最终都“难逃”没落之势,就像一个“魔咒”一样。

但作为空调行业老大的格力,曾经也请过成龙代言,但至今仍然稳坐行业前列。所以说,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企业自身。另外,志高这些年在研发上投入很少,也没有对品牌进行创新。从空调的质量来讲,与格力、美的等品牌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志高在广告宣传方面投入的也比较少。本来就是一个老牌子,知晓的人就不多,加上不做宣传,那么志高想要在当今社会中赢得消费者的喜欢,那确实就太难了。如今,志高已经陷入了窘境,都已经开始通过卖公司卖地来维持生存了。

事实上,志高的昙花一现在我国民企当中并非个例,也是值得我国其他电器品牌深思反省的反面案例。那些依靠着发展低价市场而崛起的电器品牌,若是不能在发展之中逐渐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必然成为最早被淘汰的一批。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