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战新 编辑:黄汉城

苹果阵营,大巨变。

当年哭着喊着要为苹果供货的企业,受不了蒂姆·库克的“盘剥”,抱上了埃隆·马斯克的大腿。

包括东山精密、蓝思科技、领益智造、长盈精密、兆易创新、得润电子、胜利精密、精研科技、富驰高科、科森科技、安洁科技等苹果链概念股,近来纷纷“叛变”,跑到了新能源汽车的阵营。

为了勾搭上特斯拉,这些供应商费尽了心思。2020年,长盈精密就发布了高达19亿元的定增方案,要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隔壁搞一个大型制造基地。

安洁科技更进一步,不惜血本去美国和德国投资办厂。可以说是,特斯拉去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那么问题来了,“马爸爸”到底靠不靠得住,他会不会像库克一样翻脸不认人呢?

除了给巨头“打工”外,中国的电子厂还有没有别的活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中国电子厂总喜欢跟在行业老大后面讨生活?

一位长者告诉我,当你看不懂现代企业的行为逻辑时,可以去历史书上找答案。

农业时代,东亚地区谁最牛逼?当然是中原王朝了。所以,朝鲜半岛的王国就以抄中国作业为荣,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的那种。也就是说,古代的朝鲜属于“华链”。

二战以后,谁是全球霸主?当然是美国和苏联了。所以,北边的人做了苏联的老弟,南边的人把美国爸爸当上帝。换句话说,朝鲜和韩国分别加入了“社链”和“资链”。

同样的道理,那些散落在中国各地的电子厂,既没有资金优势,又没有技术优势,要想快速打响旗号、做大规模、拉高营收,就得抱大腿,最粗最壮实的大腿。

过去十多年里,最强的山头莫过于苹果公司,一年能卖2亿台高端手机、约3000万台电脑、约4000万台手表,比销量更“恐怖”的是利润,每秒钟净赚11376元。

苹果掌舵人库克拥有“点石成金”的超能力,只要被他选入供应链,哪怕是山鸡也能变凤凰。

立讯精密的创始人就是典型案例,原本是富士康工厂的女工,加入苹果供应链后,迅速成长为身家几百亿的女富豪。

图中右一是库克,右二是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

不过苹果再牛逼,也改变不了手机行业全面衰退的事实。

Canalys报告指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11%。2022年1-5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累计达1.06亿台,同比降幅高达27%。

而当全行业不可逆转地衰退时,苹果的辉煌业绩也就快到头了,让给供应商的利润也就变少了。

放眼全球科技圈,最有可能取代苹果“代货之王”地位的是特斯拉。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几十年内最大的风口,市场渗透率将由10%增长到70%左右。而作为全球新能源的领跑者,特斯拉的年销量可能会达百万级,甚至不排除增长到千万级。

单从销量看,特斯拉汽车可能不如苹果手机。但你别忘了,特斯拉的单价可比手机贵了几十倍。也就是说,特斯拉能给核心供应商带来的经济利益会越来越丰厚。

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了拓普集团、旭升股份等特斯拉概念股。

从2016年起,拓普集团就与特斯拉进行合作。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加码,特斯拉单车用到的拓普集团产品价值从1000元一路飙升到10000元,这给拓普集团业绩安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1年,拓普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4.63亿元,同比增长76.05%。

从2019年7月到现在,拓普集团的股价从10元左右增长到了70多元,两年涨了7倍。

拓普集团的成功,给“苦苹果久矣”的中国电子厂指出了一条明路:打进特斯拉的供应链,和世界首富分享财富。

从现实条件来看,新能源汽车其实是放大版的智能手机,电子零部件的生产原理是相同的。另外,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电子零部件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据统计,1990年汽车电子产品占整车生产成本的比例为10%,2000年达到15%,2020年占比30%,2030年将猛增至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为MacBook、ipad和Apple Watch提供金属机壳的东山精密,成为特斯拉供应商,提供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及模组等相关产品。

2020年,就在特斯拉超级工厂大建之时,长盈精密也在当年4月签约入驻临港产业园区。

2020年11月,其发布了一份融资额高达19亿元的定增方案,其中9亿元用于总投资11亿元的上海临港新能源汽车零组件一期工程,而彼时,长盈精密总市值不过百亿。

另一家著名“果链”企业蓝思科技,也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旁边搞了个项目,将开展车载结构件、智能驾驶舱、充电桩、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贴合、组装等。

蓝思科技的智能汽车业务

为苹果iPad 生产元器件的安洁科技更进一步,为马斯克马首是瞻,居然跟着特斯拉去美国和德国设厂。据悉,安洁科技是唯一一家确认供货特斯拉人性机器人的上市公司。

在特斯拉的带动下,安洁科技迎来了业绩大爆发。安洁科技董秘透露,预计公司今年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占比或将超过25%,明年营收占比将达到30%-35%。

此外,东山精密、领益智造、兆易创新、得润电子、胜利精密、精研科技、富驰高科、科森科技、金桥铝材等企业也“背叛”了苹果公司,投入了特斯拉的怀抱。

不过,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并没有占据垄断地位,它在中国市场上遇到了劲敌。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在销量上已经超过了特斯拉。

于是,部分果链企业选择加入“比亚迪供应链”,比如中国声学电子龙头“瑞声科技”。

瑞声科技为比亚迪X-DREAM进行了整车微型扬声器系统的新尝试,包含超薄全频扬声器和超薄低音扬声器两大创新性产品,获得了业界人士的好评。

不管是“果链”、“特链”,还是“比链”、“华链”,中国电子企业似乎很难克服“巨头依赖症”,摆脱不了做代工、做配件的命运。

1352年,24岁的朱元璋加入了红巾集团濠州分公司,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经过四年的发展,他攻占了南京城,被红巾集团任命为分公司总经理。

有人劝朱元璋自立门户,自封为王,但朱元璋不为所动。他奉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发展策略,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地盘搞得大大的。

直到1368年,万事俱备的朱元璋才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大明王朝。

六百多年后,朱元璋的小老乡王传福也完成了由“打工人—小老板—大Boss”的逆袭传奇。

1993年,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做研发工作的王传福被派到了深圳,负责筹建比格镍氢电池有限公司。

王传福虽然当上了总经理,但本质上依然是个打工人。当时的深圳流传着各种各样的造富神话,穷苦出身的王传福也想分一杯羹。

1995年,拿到表哥吕向阳和股民夏佐全的300万天使投资后,王传福创办了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专做手机电池业务。

很快,比亚迪就抱到了第一条大腿,台湾最大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电子”。后者是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国际大牌的代工商。

亚洲金融危机后,全球电池产品价格下跌20%~40%,日本电池大厂掉入了冰窟窿,生产成本较低的比亚迪则逆势翻盘,跳过大霸等代工巨头,晋升为飞利浦、松下、索尼、诺基亚的一级供应商。

2003年,在诺基亚等国际品牌的扶持下,比亚迪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熟悉手机发展史的朋友都知道诺基亚的威力,它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高达40%。

但王传福并不满足于做“诺链一哥”,不想一辈子做“洋大人”的跟班。他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的纯电动汽车品牌。

这个梦想当时听起来就像是痴人说梦,那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国有汽车大厂都被人鄙视,你一个民营小公司能掀起多大风浪?!

2003年,当王传福宣布要花巨资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时,比亚迪的投资者们声嘶力竭地抗议“我们要抛你的股票,抛死为止”。几天之内,比亚迪市值蒸发30多亿元。

但王传福有朱元璋一样的钢铁意志,哪怕全世界都反对,他也不会放弃汽车战略。

不过在具体战术上,王传福没有那么激进,像朱元璋一样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与刚出生就all in纯电动车的特斯拉不同,比亚迪选择了一条更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先造燃油车、再搞混动车、最后进军电动车。

前进之路并不顺利,比亚迪花2亿研发的第一款燃油车“316”,受到了经销商的无情嘲讽。王传福只能忍痛割爱,推倒重来。

于是他选择了“最笨”的办法,把市面上所有的畅销车都买过来,全部拆开看结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终于鼓捣出了外形漂亮、性能很好、价格又不贵的F3。

出道即巅峰,这款车在2006年卖了63153辆,打破了当时的销售纪录。打铁要趁热,比亚迪又马不停蹄地推出F0、F3R、G3、L3、M6等经典车型。

2009年,比亚迪汽车销量超过奇瑞,成为了自主品牌销量第一!

虽然燃油车卖得很火爆,但王传福没有忘记搞新能源的初心。

他把几乎所有利润全部投入电动车,先后研发了双模的F3DM、纯电的E6、以及电动大巴K9,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生产商。

2013年推出了王朝系列的首款车型比亚迪秦,紧接着元、宋、唐等车型陆续登场,自此开启了“比亚迪王朝”。

比亚迪在2015-2017年间连续三年斩获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年度销量的冠军,“中国新能源一哥”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为了防止被别人“卡脖子”,王传福就建立了垂直一体化模式,同时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芯片、底盘、车身等各个部件的制造技术和工艺。

新冠疫情爆发后,汽车供应链屡屡暴雷,原材料持续涨价,电池大厂要价高,芯片供应量严重不足,几乎所有车企都乱了阵脚。“什么都能造”的比亚迪却稳如老狗,产能和产量逆势爆发,业绩曲线漂亮到令人难以置信。

另外,消费者的民族自尊心也越来越强,比亚迪获得了“国货之光”的美誉。

所以,比亚迪的市值一路往上飙,晋升万亿俱乐部。王传福一战封神,比亚迪也获得了“迪王”称号。

回过头来看,比亚迪也算是给中国电子厂们打下了一个样板,不管你的出身多么卑微,不管你的初始业务有多low,不管你刚开始的技术有多落后,只要认准了方向,找对了赛道,持续不断地改善产品和服务,就有可能完成由供应商到品牌商的转变。

在全球娱乐圈,有不少嫁入豪门的女明星变成了生育工具,把自己活成豪门才是正道。企业也一样,不要总是想着抱苹果或特斯拉的大腿,有本事的就应该做别人的大腿。

当然了,一线大品牌毕竟是稀缺物,比亚迪和华为的成功也有运气加持,对于大多数供应商来说,最靠谱的出路还是争取做“隐形冠军”。

什么是“隐形冠军”?大概有三项指标。

第一、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达到全球前十;

第二、企业的年营业额不超过50亿欧元或7000亿日元;

第三、企业的知名度相对较低,不为普通消费者所熟悉。

为什么要以欧元或日元为单位?因为欧洲和日本盛产“隐形冠军”。

说起日本工业,有些小粉红会噗嗤一笑,他们喜欢把索尼、松下、东芝、夏普的衰败挂在嘴边。

直到今年3月各大媒体都在报道“日本大地震加剧全球缺芯”的时候,他们才知道了日本“隐形冠军”的威力。

日经中文网数据显示,在作为半导体基板的硅晶圆领域,信越化学和SUMCO两家日本企业占有全球5成以上的份额;在集成电路生产不可或缺的光刻胶部分,JSR及信越化学在内的日本企业所占份额达到9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半导体行业观察”报道,2018年,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TOP15的企业里几乎有一半是日本企业。

当部分国内“果链”企业把命运交给苹果公司时,这些日本的“隐形冠军”却在卡美国巨头的脖子。

日本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中国目前具有全球最大且最完善的电子产业链集群,过去的中国企业普遍靠行业巨头的订单生活,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

今天更需要突破高附加值产品,这就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具有全球竞争力品质和技术的“隐形冠军”。

只有诞生越来越多这种类型的公司,才是支撑我国电子产业迈向中高端过程的脊梁。

期待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腾飞!

参考资料:

1、《日本半导体的隐形冠军》,半导体行业观察,2021.06.23

2、《困在“果链”中的立讯精密》,股市动态分析周刊,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