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二季度以来,国内生猪价格“涨”声不断,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生猪价格从低点上涨近65%。而影响猪价运行最主要的因素是供需平衡。因此,从供给端研究生猪价格波动是比较务实和具有参考意义的。那么,当前生猪产业的供需格局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受供需格局影响,下半年猪价的运行趋势如何?本文将做重点分析和展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供需格局研究猪价波动主要考虑的因素

从供需格局来看,国内每年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基本保持在5500万吨左右,相对比较稳定。消费需求在年内变化主要表现在季节性淡旺季上,这也主要反映在近远月份猪价的价差上面。因此,供需变化的变量主要集中在供应端。

从供应端来看,整体上讲现在养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所以母猪存栏量的绝对递增或递减会影响到未来生猪的绝对产能的供应,因此,通过能分母猪存栏量来分析未来猪价的走势是比较具有参考意义的。

其次,是仔猪的存栏数量,因为仔猪意味着未来四个月生猪的供应量;另外,仔猪的生存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在养殖利润低迷的时候,养殖户会出现普遍弃养的态势;另外一个变量是近期的猪肉供应量,也就是商品猪的存栏量,而商品猪主要还是考量生猪出栏体重的变化,从去年生猪价格的行情走势,我们不难发现,生猪出栏体重对于猪价波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半年国内生猪价格走势回顾

整体上来看,上半年国内生猪价格运行,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2月份):这一阶段可以说是2021年第四季度的延续。由于前期猪价降幅过大,导致养殖户大量弃养仔猪,至第四季度需求旺季来临之时,市场上普遍存在肥猪供应不足的现象。因此,在肥猪价格不断走高的带动下,生猪价格也是一路上涨。而到了2022年一季度后,随着假期结束,需求旺季逐渐消退,对肥猪的需求也逐渐走弱,最终带动猪价整体季节性回调。

第二阶段(3月份):进入3月份以后,由于疫情防控升级,餐饮业的悲观预期不断发酵,从而引发市场对于生猪需求下行的顾虑。因此,养殖户加速出栏,导致猪价再度加速下行;叠加2月底俄乌危机升级,引发粮价进入快速上涨通道,养殖利润被双重挤压,自繁自养盈利水平一度回落至-500元/头,仔猪育肥盈利水平回落至-300元/头。

第三阶段(4月至今):进入4月份后,在情绪主导之下,猪价逐步开启回暖趋势。前期由于中小型养殖户加速出栏 ,因此开始在4月加大外购仔猪力度,来保证金九银十季节性需求旺季出栏量。仔猪价格的抬升,对生猪的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叠加上半年猪肉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以及生猪出栏体重的下行,导致猪肉绝对供应量在二季度呈现收缩态势,因此,猪价持续回暖。6月中下旬猪价再度快速攀升,一路突破10元/斤关口,这与农户惜售以及南方多地遭遇强降雨天气导致生猪出栏受阻有直接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猪产业链供应端的变化情况

供应端变化情况主要包含能繁母猪存栏量,母猪、生猪存栏及猪价走势,猪肉尽量及生猪出栏均重变化情况。

能繁母猪存栏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止5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数量为4912万头,环比增加0.4%,同比减少4.7%。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去化周期之中,较2021年6月份的峰值4654万头累计下滑8.4%。从4月份开始,随着生猪价格的回暖,养殖户对于母猪的淘汰意愿逐步走弱,去化过程开始放缓,后期需要重点关注母猪价格及养殖利润的走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猪、生猪存栏及猪价走势

能繁母猪作为养猪业的先行指标,大约领先于猪价十个月左右。根据前几轮“猪周期”来看,能繁母猪去化幅度均大于10%,而本轮猪周期到目前为止去化幅度为8.4%左右,从这点来讲,整体上来说猪价是有走弱的预期,但是由于今年粮价整体的抬升幅度较大,导致目前生猪价格的上行幅度已经超过了2015年那轮“猪周期”。

当下猪价突破20元/公斤大关,或与养殖成本抬升及前期仔猪弃养存在一定联系。母猪存栏数量主要反映明年2季度的生猪产能,因此,对于下半年而言,生猪供给或延续收缩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半年猪肉进口量及生猪出栏均重变化情况

首先,从进口猪肉来看,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截止2022年1~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猪肉69万吨,和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65%。猪肉进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进口利润的抹平,其次是进口关税的恢复。2022年以来,受国内猪肉供需紧张,猪肉执行进口暂定关税,关税下降至8%,而国家发布公告自2022年1月1日起,进口关税恢复至最惠国税率(12%),税率增加了4%。预计全年猪肉进口量将在200万吨以下。

其次,是生猪出栏体重的变化,近期我们可以看到,标肥猪价差不断走弱,这其实也很好理解,由于天气不断转热影响,肥猪需求急剧走弱。但我们也看到比较异常的现象,近期生猪出栏体重其实是在小幅上行,截止6月底,出栏体重已经上行至125公斤左右。在需求淡季,生猪出栏体重上行,主要是养殖端受生猪价格短期大幅上涨带来的情绪化压栏惜售所致,后期出栏均重大幅走高的现象预计较难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猪产业链需求端相关变化情况

尽管近期生猪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但不管是从白肉鸡、牛肉,还是从羊肉的比价关系来看,它们的比值还没有回到往年比值的均值。所以,对于下半年的猪肉价格,从替代品角度来看,还是比较乐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猪肉冻品库存来看,由于前期进口量比较小,其实当前冻品库存并没有得到积压,而短期内由于天气炎热叠加很多猪肉主产区受到强降雨天气影响,屠宰企业屠宰量呈现出小幅下行态势,反观猪肉鲜销率则在90%的高位运行。

猪肉需求低迷主要反应在猪肉和生猪的比价方面。从猪价的整个产业链来看,这一轮上涨主要集中在生猪价格的上涨,而终端猪肉价格的涨幅比较小。在比较低廉的猪肉价格之下,生猪的销量依然是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策端连续十三轮收储提振养殖信心

由于前期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为稳定产能,2022年上半年国家已经连续启动了十三批次的冻猪肉收储工作。从收储数量来讲,相对于国内的猪肉总消费量,很难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但高频次收储对于稳定养殖户信心来说,作用显现。

整体上来看,收储价格在步步抬升,但随着猪价上涨,成交率持续低迷,这主要是业界普遍看好后市所致。目前随着猪价回升,猪粮比价已经回升至6以上,预计后期收储工作将会逐渐放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饲料养殖成本变化情况

从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当前生猪产能已经进入产能合理产能区间。因此,从养殖成本来研究猪价的运行态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全国玉米均价维持高位震荡,目前价格在2.8元/公斤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生猪饲料价格大约在3.62元/公斤,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7%,达到历史同期高位;仔猪价格为40.47元/公斤,同比增加32.8%,涨幅较为明显。综合测算,预计外购仔猪10月出栏成本约为17元/公斤。

第二种是自繁自养模式,整体来看,近期大型养殖场有缩量的表现,主要是因为前期猪价比较低迷,规模猪场的现金流比较紧张,成本主要集中在16~20元/公斤的区间,后期规模养殖场可能将通过降低出栏体重来确保养殖完全成本,养殖成本将保持在17元/公斤上下浮动。

因此,后期不管是自繁自养还是外购仔猪,养殖成本都比较接近,而不像今年上半年,外购仔猪价格比较低廉,出现了外购仔猪的养殖成本大幅低于自繁自养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半年生猪价格行情走势展望

从供应层面来看,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92万头,依然是处于产能去化进程之中;从生猪出栏体重来看,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压栏增重情况很难大面积出现,包括边际变量进口猪肉量,也将延续低位运行态势。因此,整体来讲,下半年供应压力将持续缓解,支撑下半年猪价持续向好运行。

从需求端来看,下半年猪肉鲜销率仍将维持高位走势,并且冻品猪肉也没有像去年四季度那样出现被动累库现象;同时,和其它肉类相比,猪肉在性价比方面仍然具有一定优势。因此,需求端对猪价的影响维持中性偏强观点。

从价格层面来看,前期生猪和仔猪价格上涨幅度较快,但母猪价格依然维持30~40元/公斤低位震荡运行趋势,从中反映出当前母猪淘汰速率是放缓的。如果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情况由负转正,将会影响明年下半年生猪供应量。而今年下半年生猪供应量主要对应的是去年下半年能繁母猪存栏数量的变化,而从去年七月份以来,10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是持续递减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生猪价格走势也是比较符合逻辑的。

从政策层面来看,收储和抛储对于稳定猪价和养殖心态具有重要作用。今年在猪粮比价进入二级下跌预警区间之后,国家依然在延续收储工作,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猪价的呵护态度还是比较积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下半年生猪价格依然会延续上行通道,但从生猪产能去化幅度来看不及前两轮,因此,生猪价格上涨幅度也将不及前期的上涨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