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 记者 吉娜 通讯员 朱江淼

“这个地方我有时间就带着孩子过来,感觉很不错,既能开阔孩子眼界,也能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俺家孩子可喜欢了。”7月3日上午,平顶山文旅基地刚一开门,新华区胜利街小学五年级的姚妍熙就和妈妈一起来该基地游玩。

走进平顶山文旅基地,服务员清一色的汉服,古风盎然,宛然穿越到了汉唐盛世。

平顶山文旅基地位于东城文旅广场三楼,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现有商户60余家,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文化艺术、儿童游乐、餐饮美食和特色旅游产品。如此规模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文旅项目,平顶山文旅基地在全国尚属首家。

在艺漫社店铺,卫东区建东小学四年级的吴悠正和湛河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彭彭一块做文具盒DIY,因为她们的父母都是平顶山学院的老师,因此俩人也成了好朋友。“以前周末的时候常带孩子来基地玩,孩子喜欢手工和古筝,作为家长尽量满足孩子的爱好。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文旅基地,但都没有平顶山文旅基地这么集中。”吴悠的妈妈王琳畅说。

该店铺的店员刘景说,每天差不多有五六十个孩子来体验,周末则超过100人,有时候店员都忙不过来。“最受孩子欢迎的就是戳戳秀、陶艺和绘画,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型,孩子们显得特别高兴。”刘景说。

平顶山文旅基地负责人、卫东区四级调研员朱新政介绍说,平顶山文旅基地已被卫东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终身学习教育品牌项目”称号,3家店铺被团市委授予“平顶山市红领巾校外寻访教育实践基地”,10家店铺被卫东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授予“网红打卡店”。

在素玉手工艺馆,胜利街小学四年级的宋雨辰正在体验蚌珠文化。“珍珠可以做成手链、项链或戒指,蚌壳也可以做成手工艺品,如微型景观、首饰盒等,我们的目的就是全面培养孩子的发现能力和动手能力。”该馆负责人李万里说。

“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孩子往往缺乏耐心,做手工对孩子的身心都有好处。”宋雨辰的妈妈王科说,“孩子特别喜欢这里,尤其喜欢御花园的汉服和水墨斋的绘画,上次来的时候她还制作了一个搭配汉服的发簪,回家后兴奋了好久。”

“哇,这个项链好漂亮,就用这条,我要把所有的珍珠串上去,然后把做好的项链送给妈妈。”宋雨辰开心地说。

作为一名从事艺术教育的高校老师,王琳畅对平顶山文旅基地将来的发展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是要去同质化,每个店铺都要有自己的定位,拉开消费档次,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二是找准非遗文化与消费体验的融合点,将往日人们眼中‘小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向蓬勃发展的文化消费市场,让孩子们在领略祖国大好文化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

王琳畅的观点与朱新政不谋而合。“平顶山文旅基地将来要进一步优化结构、优胜劣汰,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富有特色的商户加入其中,做优做强这一‘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