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塌房?方紧急注册账号回应“莲我吃定了”上热搜

近日,网上有网友爆料,一款雪糕冰块,因车间卫生问题被查,多图表露,其生产环境卫生堪忧。因其外形酷似“雪莲”,被传#雪莲塌房了#随即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被殃及的雪莲官方,连夜注册平台账号,并晒出车间照片回应:净化车间已全自动生产,工厂干净又卫生,5毛钱的情怀,安全食品,没有塌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30日,雪莲再次发布公告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众多商标雪莲冰块,并非所有都是散乱差的作坊生产,请广大消费者识明自己当地的雪莲冰块是否能达到安全食品标准。雪莲将追诉商标侵权的企业,也请大家理性消费,避免铺张浪费。

也有网友指出,被爆料的雪糕冰块名叫“莲雾”,只是外形酷似雪莲被误会成“雪莲塌房”。雪莲冰块的账号注册一天粉丝就涨了近20万,仅第一条回应视频点赞近50万,足足刷了一波情怀存在感。

一、满情怀的雪莲冰块

“雪莲冰块”来自山东临沂,是袋装的冰块饮料,配料以柠檬水和糖为主,冰爽口感非常解渴,味道和包装都类似雪碧,是很多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虽然包装比较粗糙简陋,但是冰凉清爽的口味,很适合夏天解暑降温。小时候会嘬到没了糖味儿后,再咬碎冰块咽下去。最重要的是,雪莲冰块一直保持着0.5元的售价,多年未曾涨价,十年如一日,被很多雪糕爱好者视为“业界良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官方回应的网友,在深感放心的同时,纷纷怀念自己的童年。

网友表示:“雪莲一定要做大做强,童年记忆不能塌房”“童年的回忆”。也有网友表示:“不能没有你”“上链接,我要买”。

二、网友发起的《雪莲文学》

“救暑之道,就在其中。——《雪莲的救赎》”

“爱你破烂的包装,却敢堵薛高的狂,爱你和我那么像,身价都一样,去吗,配吗,这褴褛的包装,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糕,致那酷暑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价格贵的糕才算英雄。——《孤糕者》”

“你以为你接受的是谁的爱,是一位天莲的爱。——《大莲海棠》”

“我发誓上天入地你再找不到比雪莲更有诚意的。——《天糕赐福》”

“生活就像一冰柜雪糕,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下一块拿到的是不是刺客。——《阿甘正糕》”。

今日割雪莲,明日割布丁,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薛高又至矣。然则雪糕之地有限,暴薛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糕论》

大莲,此去欲何?踏薛高,碎糕刺!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大糕传》

安得雪莲千万只,大庇天下吃糕者俱欢颜!——《莲为刺客所害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的《雪莲文学》让人破涕为笑,但字里行间充斥的还有对“雪糕刺客”的控诉。

三、让你痛失雪糕自由的“雪糕刺客”

标价20~500元不等的高价位,没错,这就是当下一些网红雪糕的价钱,他们以平平无奇的外貌,难以置信的价格,让人们在炎热的夏日痛呼“失去了雪糕自由”。这些“用价格给你的钱包狠狠地刺上一剑”的高价雪糕,也被网友称之为“雪糕刺客”。

或许,第一个人是为了表达信任,第二个人是为了娱乐,第三个人是为了跟风,但随着留言的几何级增加,呈现的是一种隐藏的大众情绪:人们苦高价雪糕久矣。“雪糕文学”也由此诞生,这一现象既是高价雪糕盛行下的偶然,也是网络时代的必然。

于是,有人高呼:“雪莲我吃定了。”微博上,该话题下面的导语,正是大众情绪的印证——“你保护雪莲,我保护你”。此时的“雪莲”,已不再是“雪莲”,而是所有的平价雪糕。当“雪糕文学”在不同平台间相互流动时,对高价雪糕的“控诉”,就成了一场集体宣泄:生活已经够苦了,为何一根雪糕的甜都不能给?跟风创作,也可以成为“快乐源泉”,人们可以在对高价雪糕的调侃中,获得情绪上的放松。

人们如此宽容被指“塌房”的雪莲雪糕,更多是对“高价雪糕”的无声反抗。最近阅读量超4亿的热搜——“高价雪糕为什么卖不动了”就是最好的证明。

说实话,人们并非不能容忍高价雪糕。过去几年里,高价雪糕在造型、工艺、包装、味道上的精进,也让人接受了适度加价,景区里举一个十多二十块的文创雪糕拍照留念,也是一种风潮。但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可以无限度地接受价格加码,进而挤占平价雪糕市场,甚至是以几百元的价格把大众的智商按在地板上“摩擦”。至少,在销售商的冰柜里,雪糕应该明码标价或是按价分区,这样也能让消费者购买时不再犹犹豫豫,让吃雪糕回归为夏日的清凉而不是窝火。

造梗背后的意义是现实与民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众对于贵价雪糕并非是不接受,但多数网红雪糕迅速攀升价格,达到超乎寻常的价位,让夏日“解暑神器”成了可望不可即的东西,着实会引起大众情绪。

不同的文学代表当下网民的不同情绪,也算是一种“挣扎”。

青年文化、网络文化热衷于“造梗”,“梗”总能迅速集结人群,形成不可忽视的力量。人们也能在梗中看见“彼此的内心”,获得情感上的安慰,还能在梗中集结群体的力量,获得文化上的认同,让被调侃被痛斥的对象看到他们的态度。所以,也请相关人士看见“造梗”背后的现实,读懂“热梗”背后的民意,而不是任由这股风吹过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