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钱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人的真实面目;钱是一把尺子,能测出人性的薄厚。”的确,通过一个人看待钱的态度,就能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可能做什么样的事儿,有什么样的人品和格局。

在河南农业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校庆时,该校八十多岁的老教授王泽霖又一次将个人获得的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30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了学校。我在这里之所以要加一个“又”字,因为这不是王泽霖教授第一次捐款了。2020年,王泽霖教授曾将自己毕生的科研成果转化费8208万元捐给了学校,用于建设高水平的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

熟悉王泽霖教授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对自己非常非常“抠门儿”的人。在别的有钱人已经住上豪宅、开上豪车的时代,王泽霖教授仍然住在几十年前的老房子里,出行时能步行就不骑车,能骑车就不坐公交,能坐公交车就不打出租车。出差在外住宿吃饭,超标几十块钱他都要“较真”。秋衣袖子磨破了边,衣领松松垮垮的,就这样他都舍不得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抠门的人,却在2020年以近乎于裸捐的方式捐了8208万元,用于改善学校的科研环境,用于培养科研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上次捐8200多万元,还是在这次捐300万元,都有网友提出疑问:为什么不留给孩子?王泽霖教授的答案是:“我老了,花不了多少钱。我们两口子一共1.5万元的月薪,日子过得不错,挺可以了。孩子们有自己的事业,不需要我们管,也都支持我们的选择。”

心中无他,唯报国尔。在王泽霖教授心中,想的从来都不是自己怎么样,而是国家科研事业发展怎么样。王泽霖教授之所以毫不迟疑地将毕生所得尽数捐出,就是因为他心中最牵挂的始终是我国的科研事业。“我已经老了,但科研事业一定得后继有人,这些钱只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才有价值。”如此朴素而真挚的话语,让人为之感动。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王泽霖教授如此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品格?其实,王泽霖的一生,特别是个人成长过程,与新中国的繁荣昌盛是紧密相连的。

1949年4月份,苏州迎来了解放,当时王泽霖只有七八岁,但却深深地记住了这样一个场景:苏州城解放的那一天,很多人早上打开家门,才发现很多解放军睡在路边边、屋檐下,因为他们怕打扰老百姓。很快就有很多老百姓热烈欢迎解放军,热烈庆祝苏州解放。这一幕,让年幼的王泽霖终生难忘,也促使他下定决心,立志报国。

少年立大志,终生皆受益。对王泽霖教授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姐夫赵福仁。赵福仁是个老红军、老战士,后来担任苏州市人民银行行长。赵福仁一辈子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艰苦朴素、严于律己。这些让王泽霖深受教育,也让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可以说,从小时候开始,王泽霖就已经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一个人的格局,决定着他的作为和成就。王泽霖教授是我国改革开放第一批研究生,1984年就职河南农业大学牧医系,后担任河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所长。35年来,他主持创建了重大禽病病毒种质资源库、创立浓缩灭活联苗研发平台,彻底攻克了新型高效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多种重大禽病防疫难题。他的研究,不仅给中国鸡宝宝撑起了国产保护伞,让全国数以亿计的鸡宝宝得以健康成长,也让百姓的餐桌上有了放心肉。

法国思想家卢梭将金钱比作烦恼的根源。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很多人有钱后立刻就过上了醉生梦死、声色犬马的日子,往日的理想、信仰全部抛在了脑后。然而,这样的烦恼对王泽霖来说并不存在:当他挣到人生第一个400万元的时候,他把钱捐给学校,盖起了两栋实验楼,买回了最先进的设备仪器;当他的科研所得接近亿元的时候,他又把钱都捐了,帮学校建设更高水平的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王泽霖教授让我们感动的,不是他获得金钱与财富的传奇经历,而是他面对金钱与财富的坦然态度,面对国家科研事业的赤子之心。在各种拜金思想、成功学大行其道的当下,在无数人困惑于无法拥有足够的金钱与财富、甚至为了追逐金钱而不择手段的当下,王泽霖教授的选择,再一次证明了:金钱其实只是一个放大镜,可以放大我们内在灵魂的模样,让高尚者更高尚,让卑劣者更卑劣。

从来无小我,心中唯家国。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的人生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潮中,他的人生才会散发出璀璨的光芒。王泽霖教授一辈子为了我国家禽事业不懈奋斗,即便是古稀之年仍然发光发热,贡献巨大却总自谦“做得还不够”,谦逊质朴的品格令人景仰。这才是真正的为人师表,这才是这个时代最值得追逐的明星。

我们既要称颂王泽霖教授这样的人,更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以一颗淡定而纯粹的心,心无旁骛地专注目标事业,以国家利益为中心,以人民福祉为半径,画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圆满人生。

(此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