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进入下半年,经历了二季度疫情对经济的反复摩擦,对于稳增长的共识空前高涨,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更是被动员起来,增加投放,增加服务,减少收费,让渡利差,誓要将实体经济支撑到底。

与“白衣骑士”银行业不同,保险业既要助力稳增长,同时也要实现自身增长,构成了下半年保险业的画像。特别是低利率时代未来已来,保险要完成“惊险一跳”,还需更多勇气和智慧,江湖之远,庙堂之高,均在其中。

“花小钱,办好事”

日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保监会共同制定了《关于推广疫情防控保险 助力做好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工作的通知》,鼓励保险公司优先支持物流、餐饮、零售、文旅等特困行业企业投保,并特别指出,将市场化保险方式引入疫情防控和稳增长的统筹之中,是“花小钱,办好事”。

在保市场主体、保复工复产、保粮食安全、保产业链、保物流链等方面,保险几乎无缝对应。在当下经济发展迎难而上之时,风险转嫁和止损对预期的影响更大。比如,1-5月,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29亿元,这对中小微企业是真金白银的援手。再比如,各地都在号召保险公司设计和推出疫情险,覆盖企业因经营中断带来的收入损失,这同样是四两拨千斤。

关键是如何实现市场化。行政命令,固然立竿见影,但它既不长久,也不经济,市场一旦疲劳,自然不了了之。市场化则是利益交汇所在,无论是提供服务的保险公司,还是购买服务的中小微企业,都要各取所需,实现内生激励,自我生长。

市场里痛点多多,如何给风险定价,如何避开不可抗力,如何运用大数定理,考验的是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既然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增加,原来的市场不可能,就需要重新评估,机遇也就因此而迸发。

当然,市场化并非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与保险公司创新合作,政府动员或组织相关企业投保,给予一定保费补贴,保险公司对受疫情影响的服务型企业和员工给予补偿,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于千变万化中,我自岿然不动,所恃之物,就是坚持市场化方式应对,这也是我们四十多年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开放所厚积的成功经验之一。市场化是一种思维,是资产思维,而非包袱思维。运用市场化方式增加产品供给和风险分散,对保险公司而言,这也是一种稳增长,性价比极高的稳增长。

救别人,更要自救

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前5个月,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2.4万亿元,同比增长4.7%。这其中,财险继续飘红,寿险虽然仍是负增长,但降幅已经收窄。

经济发展自有规律与周期,有“至暗时刻”,就有“高歌猛进”,在这转换之间,试错之间,市场出清,创新浮现。这个时期,需要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非拘泥于旧例和成见。

低利率正“横扫”资产市场,银行三年期定存利率与五年期定存利率形成倒挂,后者比前者还低。显然,这反映了银行对未来利率走低的预期,因而现在不愿意为长期低利率承担更高的成本。

对保险而言,低利率更是一道“生死符”,曾经寿险被利率伤害得并不浅,“被动挨打”则会在L型底部一直徘徊,因势利导则可能一举踏入新周期。低利率之下,资管市场正在洗牌,人民群众对于高利率资管产品的迫切需求,与“资产荒”形成了当下金融市场的主要矛盾。谁能在混业竞争中闯出一条路来,谁就占领了用户心智。

养老是一个赛道,将时间拉得足够长,长期利率就取得了对短期利率的优势,会激励大家形成长期投资习惯。养老理财、养老目标基金和养老年金,虽然不是简单的收益率比拼,但显著高于当下存款和理财产品,是养老金融产品目前受到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保险自己就有高利率的理财产品,从已经谈之色变的万能险,到今年爆红的增额寿险,其实都具备分红和理财性质。我们说,周期轮转,当年万能险潮落,重疾险潮起,交叉引领了保险业规模的增长。如今,个险卖不动了,银保重归C位,如上所说的增额寿险大受欢迎,隐约透露着市场的新想法。

也就是说,保险兼有保障和理财的功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互为犄角,是两条腿走路,是两手都要硬。在财富管理的大资管格局里,保险居于重要一环,显然,这不是因为百万医疗险和惠民保卖得好。归根结底,人民群众理财不是为了保本,保险也不只是为了“姓保”。而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没有绝对的道德定性,只是量变和质变的权衡,此一时,彼一时,因时制宜,才能与时俱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按关注,精彩呈现

长按关注,随时沟通

投稿有酬·爆料必谢

344236809@qq.com

一周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