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今日人物志”独家撰稿,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曾经涌现了不少仁人志士,中华自古多英豪。

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危机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成为了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者的中流砥柱。

但是在漫长的革命过程中,能坚持下来的人总是稀少的,当思想薄弱之际,成为叛徒似乎不可避免,顾顺章、周佛海、张国焘、向忠发……这些人将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这其中,还有一个人我们至今不知作何评价,论资历,可称为元老,有人说若是等到新中国成立,不是元帅就是大将,这个人还曾经被毛主席青睐,一手提拔起来,后来又成为了林彪的得力爱将。

就是这样参加过秋收起义的一位英雄,却最后离奇失踪,杳无音信。

他就是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周昆,人们不相信这样一位走过了长征、在艰难的土地革命时期久经考验的人,竟然却在境况已经好转的时期潜逃。

哪怕已经过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这依旧是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他的下落是中国近代革命战争过程中人们最关心的事情之一。

一、

周昆出生于1902年,和元帅罗荣桓年纪相同,并且都是湖南老乡,而且罗荣桓是长沙南边的衡山人,周昆则是长沙北部的平江人。

所以说起来,两个人的资历真的相仿,导致无数后人猜想,如果周昆等到1955年,究竟会授衔大将还是元帅。

但是这只是如果,真实历史上,周昆可能最后铸下了大错,给自己的戎马生涯画上了一个并不好看的句号。

周昆原名叫周绪昆,他后来到井冈山的时候,朱德朱老总下达作战命令时,他改了自己的名字。

幼年的周昆并不快乐,母亲在生下他后没多久就去世了,自己的父亲周令根是个农户,既要养家还得带好几个孩子,无奈之下,这个当父亲的只好忍痛把周昆过继给同宗同辈的周用彬当养子。

可以说,周令根的举动改变了周昆的命运,周用彬一家属于平江托莲周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家族中兴学重教,是难得一见的书香人家。

而周昆的养父更是晚清的一名秀才,饱读诗书,等他把周昆接到家中以后,视如己出,从启蒙时代便把胸中点墨倾囊相授。

到1919年的时候,周用彬的弟弟周丽彬成为了平江县县立师范学校的校长,这是一所新式学堂,不仅教授经史子集,而且还有罕见的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西方课程。

周用彬看着自己的养子周昆已经17岁了,他决定给这个孩子竭尽所能的爱,于是把他送到学堂学习新文化新知识。

在后来的红军生涯中,周昆这一段学生生涯让他在一众红军中脱颖而出,成为红军高级指挥员,也基本是依仗于此刻的启蒙。

周昆不负养父的期望,十分聪颖,在课堂上举一反三,深受老师喜爱,而且这时候周昆还养成了一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听戏。

学生生涯是短暂的,四年以后,也就是1923年,周昆从师范学校毕业,这时候的周昆虽然已经21岁,但是对未来却非常迷茫。

周昆沉思地回到了家中,回到家以后,养父周用彬居然站在家中等着他,第一个问题就是吾儿以后有什么打算?

这个问题难住了周昆,他并不年少轻狂,这个问题也围绕在他心间很久了,他觉得自己已经成年,需要为家中减负,当时他被社会上的五四运动风气感染,觉得大男儿更应当如是。

所以,他决定去社会上历练,周昆先是到了县城一家叫做“惠隆斋”当上了一名学徒,这份工作在当时十分体面。

但是周昆一点儿也不满足,他和店铺中的另一名伙计周胜德交好,虽然周胜德按辈分是自己的堂叔,但是只比自己大一岁。

他们两个人成长经历相似,志趣相投,心中更有一份报国的思想,没多久,不安分的两个人就结识了平江县农事公会会长余贲民。

他的身份可不得了,余贲民是我党著名的英雄,是辛亥革命的功臣,毛主席亲自介绍他入党。

余贲民非常有眼光,一眼就看出这两位周氏的小兄弟志向高远,一来二去之间,周昆和周胜德被余贲民的革命理想感染,没多久,周昆就出没在街头。

他开始参加并且组织当地的农民运动,这时候,周昆已经完成了转变,成为了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走上了革命生涯。

二、

为了开展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周昆整个人都废寝忘食,每日前往山区发动造纸工人和农民兄弟进行革命宣传,当时平江的党组织安排周昆前往县城东南乡村,佯装是唱皮影戏的艺人,实则是给穷苦大众科普革命理念。

渐渐地,周昆逐渐成长了起来,红色的火焰在心中流动,等到了1926年8月份的时候,一支队伍来到了平江,他们打着北伐军的旗号,为的是中华民族万世之基业。

北伐军给余贲民留下了枪支弹药,正因此,一支叫做平江农民自卫军的队伍成立,鲜血铺就传奇,这是我党最初的革命武装之一,周昆这名年仅二十四岁的青年也扛起了枪。

这一刻,周昆革命斗争经验已令人钦佩,成为了农民自卫军的骨干成员,思想是火种,手中的长枪是保卫红色中国的神兵。

这时候的周昆,还不知道自己和这个新生的政党将要面临怎样的危难。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对我党掀开了腥风血雨,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无数共产党员被国民党武装残忍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想不到反帝反封建、抗击军阀的北伐事业尚未成功,蒋介石居然会做出如此行径,血流成河中,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白色恐怖中,共产主义的萌芽面临严峻考验。

党员人数从六万人锐减到一万人,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

这时候,有一名雄才大略的战略家转战湖南,他的名字叫毛泽东,年轻的毛泽东带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前来,那就是改组中共湖南省委,以及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中华不能亡,共产主义亦不能亡,9月初,毛主席在江西安源张家湾召开了军事会议,这次会议中,奠定了秋收起义的具体部署。

这次会议结束以后,湖南的工农革命队伍开始合流,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河,至此,湖南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成立。

周昆擦着枪,他见到了太多同志牺牲了,他成为了3团第3营的一名班长。

9月9日,工农革命军誓师起义,次日军队便驻守在修平边界,当晚,周昆和周胜德在3团驻地铜鼓近郊站岗加强警戒。

夜色中,一名穿着中山装的年轻人突然到了团部,他说要找团长,周昆谨慎地看着这名来访的客人,因为此人声称在赶赴铜鼓的时候被反动武装追赶,丢失了证件。

周昆询问此人姓名,想要押解他去团部,这名年轻人用一口湖南话说道:“我姓毛,叫毛泽东。”

这是周昆此生第一次和中央特派员、湖南省委前委书记毛泽东见面,两个人始于一个奇妙的误会。

在秋收起义前后的战争中,毛泽东指挥部队进攻白沙,后又取东门,其中周昆这个小伙子格外引人注目,他为突破敌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革命军转战农村,毛泽东在路上看到周昆的背包格外鼓鼓囊囊,待询问后,才知道他的背包里藏着好几本书。主席终生爱好读书,见此大喜,常来借阅,一来二去之间便和这名饱读诗书的周昆相熟。

当年9月29日,毛主席在永新县三湾村对起义部队完成了三湾改编,人民军队的思想从此形成,保证了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在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周昆在这一年升任排长,赫赫战功之下,是一个意志坚定的战士,同年,在党旗下,周昆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以后,毛主席进军井冈山,大军在这里会师,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也在这里出现,全国第一支正式红军第4军成立。

三、

1930年的夏天,红四军被扩编成了红一军团,下辖有红3军、红4军、红12军,共2万多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一年,周昆成为师长,走上了红军高级指挥员的位置,他率部在朱德与毛泽东的领导下,参与了三次反围剿作战。

宝剑出鞘,慑人寒光,周昆和同志们诱敌深入,执行了最危险的作战任务,集中兵力逐个击破,朱德和毛主席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第二年10月,周昆改任红10师师长,当时他的上级是一个比自己还要小的军长,他的上级就是中国最能打的将领之一林彪。

不久之后,就有一句传言流传开来——“林彪手下三杆枪,陈光周昆和王良”,周昆太能打了,是林彪手下的“重机枪”之一。

事实上周昆也不负众望,后来周昆成为了红一军团第十师的师长,是中央红军战斗力最强的主力部队,是精锐中的精锐。

1933年春,周昆与红一军团这柄利剑粉碎了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在黄陂、草台岗战斗中担任主要攻击部队,与兄弟单位歼灭敌人三个师,俘敌一万余人,举世皆惊。

7月29日,军委授予周昆一枚二等红星奖章,就这样,周昆带着这名闪耀着光芒的勋章转战瑞金,成为了红军大学教育长。

周昆文武双全,通古今之变,在战场上是指挥官,在课堂上是最好的老师,作战经验就在日夜晨昏中传授给了莘莘学子,他成为了我军最早的军事教育家。

第二年,周昆与中共中央一道前行,和8.6万人进行艰苦悲壮的战略转移,伟大的长征从此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毛主席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完成了两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通过彝民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史诗旅程。

这一段旅程中,周昆被林彪看中,担任了红1军团的副参谋长,但是这种低职安排并没有持续多久,在8月,周昆升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在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中,长征胜利抵达了陕北吴起镇。

这时候的周昆,就是人民群众的偶像,不仅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的校长,在1936年2月还成为了抗日红军大学校长。

没过几年,周昆亲眼见证了一桩新的历史事件,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无数青年学子前往延安报国,投考周昆所在的抗大。

这时候,若有人说周昆在以后将突然失踪,并且失踪时还携带着巨额欠款,任谁也不会相信。

所以,谁能想到,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

四、

1938年1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召开全国师以上各级参谋长会议,当时叶剑英元帅代表18集团军,也就是我们的八路军向会议作了口头报告,并且提交书面报告。

周昆则代表115师向会议递交书面报告材料,正是这次的武汉之行,周昆被彻底地改变了,事到如今回想当年景象,依旧感到悲伤哀痛。

在1938年2月,周昆乘坐火车返回山西前线,他这次回来似乎就被改变了什么。

时任作战参谋的王政柱在书中回忆道,周昆向着左权汇报参谋长会议的时候,曾经流露出很多不满情绪,表述出自己在武汉是多么地“丢脸”,甚至还说他看到国民党参谋长都有自己的小公馆、小汽车和小老婆。

反过来,我们共产党什么都没有,连我们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也非常地“小气”,就连我们自己雇佣黄包车的零用钱都不愿意多给。

当时彭德怀元帅直接就愤怒了,他拍着桌子对周昆严肃批评,还指着他说:“你(周昆)羡慕的,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根本立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区别!这就是身为共产党人的光荣!否则,我们就和他们没什么两样了!”

在《彭德怀全传》中,对于这个事件也有详细的说明,当时周昆还非常地不理解,甚至还有些不服气。后来,周昆一直发着牢骚,见惯了武汉的纸醉金迷以后,他心里总是觉得很不舒服。

我们至今未知周昆在想什么,不过他这一次也领取了一大笔钱,这是115师一整个月的饷银,足足6万元的法币。

后来发生的事情就更令与周昆相熟的同志们讶异、甚至不理解了。

115师司令部作战科长王秉璋回忆道,在1938年2月的时候,周昆参谋长前往第2战区司令部开会,当时他领取了一笔六万元的军费。

王秉璋

但是在离开的时候,周昆突然把一个挎包交给了警卫员,义正言辞地说道:“这里面是重要文件,务必交给作战科王科长!”

那时候警卫员焦急地找到了王秉璋,王秉璋打开一看,让他震惊的是这包里根本不是什么重要文件,而是整整三万元的纸币。

这时候王秉璋已经意识到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了,他翻了翻,这里面还有一封短信,这信上的文字很明显是周昆写的。

这封信的全文是——“共领取了6万块钱,我带另外3万块,另3万块交警卫员带回,望查收。”

这时候王秉璋拍案,他明白周昆可能带着三万块钱潜逃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从那时候开始,组织一直不停地寻找周昆的下落,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他似乎真的消失了一样。

很多人说他隐姓埋名回到了家乡,但是这很可能并不是事实,人们不相信经历了这么多困苦艰难的战士会在最后一刻叛变革命,做出这种糊涂至极的选择。

不过,周昆确实有这样的动机,当年八路军的师、旅级的干部,每月的津贴只有5元钱,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诱惑,这是一笔在当时能够让人富足一生的财富,仅仅一百法币就能买到两头牛。

现在依旧有人为周昆的品格担保,认为他突然潜逃存在着大量的不合理,如果贪财的话,为什么还良心发现只拐走了一半军费?

更多的人猜测,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人无端消失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也很有可能是为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携款,然后在回归组织的时候,被歹人盯上,从此遭遇不测。

真相是什么已经不清楚了,不过,当年为保证继续发扬红军优良传统和先进作风,并且保持好我党我军的政治纯洁性。我党最终还是根据最大的可能性,给予了周昆最严厉的定论和处理——叛变革命,携款潜逃,开除党籍。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中国自古以来都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陈独秀、李大钊、项英、方志敏、邓小平、粟裕、刘伯承、杨靖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将永远闪耀着光辉。

但是更多的,可能是周昆这种本来光彩熠熠,但是最后却携款失踪的人。

这个故事实在令人唏嘘,乱世中的人想要好好走完这一生,可能真的需要过人的意志和运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