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是否会变坏难以预料,但坏人是一定会变老的,坏人老去后,身体机能会随之减弱,可作恶的心却不会,2015年河北一美貌女子在家中遇害,被凶手连砍40多刀,现场惨不忍睹,凶手居然是同村的65岁老头,而且动机荒唐至极。

被害的妇人与他无冤无仇,甚至不太相熟,他究竟为何害人性命呢?

这个老头叫张某,出生于河北某普通农村家庭,从小不学无术,学历不高,早早进入社会打工,年轻时他就喜欢偷看美女,还买过不雅碟片,这些污秽之物,最容易蚕食人性,败坏道德,张某抵不住诱惑,内心的欲望膨胀,开始往犯罪趋势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在父母的帮衬下,他娶了贤惠的妻子,婚姻的新鲜感暂时压住了那股邪念,他和妻子恩爱了数年,生了孩子,开始四处打工,维持生计,在这期间,还时常进行非法交易。上了年纪以后,他又回到家乡,在家附近的工厂当保安。

没有了生活的压力,老婆也年老色衰,他的恶念又逐渐膨胀,开始把目光放在那些颇有风韵的女子身上,他最开始盯上的是村里的阿云,阿云的丈夫外出打工,个把月才回家一次,张某观察了很多天,有一次发现了她家备用钥匙藏的地方,就去偷偷配了一把。

一天晚上,趁阿云丈夫不在家,他偷偷潜入,将阿云给糟蹋了。黑夜里她也不知道是谁,且顾及名声,就没有把这事声张出去,直到丈夫回家才告知丈夫,为了妻子的安全,其夫回家的频率变高,但张某依旧贼心不死,一看阿云丈夫出门,就趁着夜色妄图再次QF她。

那天晚上,阿云的丈夫提前回了家,刚好将他找了个正着,狠狠地揍了张某一顿。不过阿云夫妇认为村里的蜚短流长也极为伤人,所以除了几个相熟的邻居,没人知道那晚的事,其他人也就没有防备。

这个没有防备的就包括受害者潘某,潘某40多岁,家里是开工厂的,张某正是在她家的工厂看大门,后来夫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她一直随丈夫在山东管理工厂,直到孩子步入中学,进入考试关键期,她才回老家陪伴孩子。

回来后,他们在老家建了新楼房,装修颇为气派,但潘某性格随和,并无高高在上的派头,和邻居们相处和气,平时孩子们去上寄宿学校的时候,她白天就在工厂转悠,偶尔去打打麻将,直到晚上才回家。

案发那晚,她和往常一样回家睡觉,但还没打开灯,就发现有人从背后袭击她,潘某害怕极了,拼命反抗,狠狠踹了黑影一脚,还用水壶砸了歹人,然后循着记忆跑回了房间,赶紧锁上了门。

过了近一个小时,她听到外面没动静了,以为歹人走了,准备出去捡起手机报警,谁知一出门就被人提着菜刀挥砍,这个人就是张某。本来因自身以外的原因导致犯罪没有得逞,属于犯罪未遂,比照既遂是可以减轻或从轻处罚的。为何张某还要犯下杀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自阿云之后,张某连续几次想要犯案都没有得逞,直到潘某回村建房子,他无意中捡到了她家的一片钥匙,就一直琢磨着对潘某不轨,觊觎了她一年多,才找到下手的时机。

他躲在暗处,以为自己志在必得,没料到潘某反抗如此激烈,把他都打伤了,奸计不成,他恼羞成怒,觉得自己的男性尊严受到了侮辱,加之怕潘某报案,就起了杀心。他到厨房里拿了两把菜刀,静静地等在门后,等待和愤怒灼烧着他的理智,这才酿成了这起悲剧。

警方听了他的动机后,一度无语。自己心思龌龊,违法犯罪,还谈什么自尊,可见他的心理已经极度扭曲,他贪图美色,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已经触犯了故意杀人罪。

《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无期徒刑或死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张某出于卑劣的动机,以残忍的手段杀害无辜女子,性质恶劣,社会影响严重,应予以重判。

本案并非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而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故意杀人案件,张某的社会危害性极大,因此他被判处死刑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虽然结果没有公开,但相信他一定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是即便恶魔逝去,也无法换回无辜者的生命。更可惜的是,由于受害者的沉默,他的QJ罪行因为时隔已久,没有足够的证据,无法将他的其余恶行公之于众。

我们能理解流言的不堪带给人的二次伤害有多重,可正是受害者的沉默,才助长了犯罪者的下一次猖狂,做点灯的人不容易,可若是所有受伤的人都屈从黑暗,那何时才能见到光呢?

每一个悲惨案件的背后都是人性的反思,张某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们能保持防人之心,却防不住作恶的心,让这些恶经受法律的洗礼,才能让“受害者有罪论”这样的扭曲三观彻底消失于历史舞台,盛世才得以真正安稳。

(涉及隐私,本案中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仅配合叙事。温馨提醒:尊重原创,请不要抄袭搬运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