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援引韩国媒体报道称, 时隔9年,韩国第一次将世界第一大方便面消费国的地位拱手让人。 此消息一出,引起了大量韩国网民关注讨论。

据报道,韩国的人均方便面消费量从2013年到2020年的8年间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但2021年却被别国赶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国人均方便面消费量“第一”不保

报道引用世界方便面协会发布的2021年世界方便面市场资料表示,2021年人均方便面消费量第一的国家是越南。 根据调查,2021年在越南,人均吃掉87包(桶)方便面。而韩国以人均73包(桶)位居第二,尼泊尔以55包(桶)紧随其后。

此消息发布后,“超越韩国的方便面消费国”迅速成为SBS电视台旗下的新闻多媒体平台“Oh!Click” 的热搜关键词,并登上热搜榜第三位。

SBS的报道中称,韩国网友纷纷对此表示自己的遗憾之情。有人说道:“(报道的)意思是让我下半年加把劲多吃一些(方便面)吗?那么好的,我知道了!”还有网友表示:“我(吃的方便面)比(韩国)平均水平吃的还要多,(对于保住世界第一大泡面消费国地位)该做的我都做了……世界第二真的太遗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994488

与此同时,韩国网民还通过更多的网络平台对此事表达自己的看法。一位网友在《首尔经济》相关报道下写道:“我以为(韩国)会(在世界方便面消费国排名中)是压倒性的第一位呢。呵呵,怎么回事啊?我的自尊心很受伤。”

还有一位网友说道:“(我们)不能输!现在我就要去煮方便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口量创下纪录

第一大出口国是中国

2021年,随着韩国电视剧《鱿鱼游戏》在亚洲人气飙升,韩国方便面企业希望这部剧能像电影《寄生虫》帮助韩国炸酱乌冬面大卖一样,提升销售业绩。《鱿鱼游戏》中主人公把干方便面当作下酒菜,韩国方便面企业希望借此机会,再打造一款“国民零食”—— 已有企业模仿“鱿鱼游戏”的名字,推出鱿鱼海鲜面,人气很高。

三养火鸡面、农心辛拉面、不倒翁海鲜面、安城汤面……去年以来,因为疫情催生的“宅经济”,不仅让方便食品大行其道,销量猛增。作为“方便面世界”的一员“猛将”,来自韩国的进口方便面销量也随之悄然增长。

受影视作品和疫情等因素影响,去年和今年上半年韩国方便面连续创下出口纪录。

据界面新闻援引韩联社报道,韩国关税厅和食品业于1月10日发布消息称,韩国2021年前11个月出口方便面6.0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7亿元),同比增长10.6%,突破2020年创下的全年出口额最高纪录(6.03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4亿元)。

在韩国方便面对外出口市场中,中国占比最高,总额达1.33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亿元),之后依次为美国、日本。 由于韩国主要方便面大公司已经在海外设厂就地产销,因此韩国方便面在海外的实际销售额可能更高。

韩国方便面为啥受欢迎?首先,好吃是王道。和很多传统国内品牌相比,韩国方便面面条更有韧劲,辛辣的料包更刺激味觉,拉面+芝士、部队锅等新吃法,也让消费者更有新鲜感。其次,营销很走心。除了本地化的经营策略,韩国方便面企业还抓住韩国文化流行的红利,借韩国电视剧和综艺的热度,走近中国消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隔多年 韩国方便面迎来涨价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韩国的方便面企业纷纷开始涨价。

据央视财经此前报道,辛拉面、金拉面和火鸡拉面分别来自韩国方便面企业农心、不倒翁和三养,三家企业占据着韩国方便面市场近九成的份额。 不过2021年第一季度这三家企业营业利润集体大幅缩水, 其中,市场排名第一的农心集团营业利润更是同比骤减55%。

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全球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 作为生产方便面的主要原材料,今年第一季度,进口小麦每吨的价格同比上涨了17.8%,进口棕榈油价格更是同比激增了近六成。 再加上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的提高,导致方便面企业收益恶化。

2021年8月1日起,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方便面之一——金拉面等多个产品将上调价格,平均涨幅约12%, 这也是其品牌时隔13年首次涨价。 随后,辛拉面等多款知名方便面也陆续上调价格约7%,这轮涨价的品牌在韩国占据了超过七成的方便面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要知道, 方便面是韩国具有代表性的平价便民食品,民众对其价格十分敏感, 目前韩国方便面市场呈三足鼎立的局面,任何一家都不敢轻易提升价格;其二,韩国三大方便面企业海外市场销售额已经超过总销售额的三成,如今越来越多的方便面企业试图挤入出口行列,一旦提价就意味着削弱竞争力。

实际上,不只是韩国,据中新网报道,今年初,日本即食食品巨头、有方便面“鼻祖”之称的日清食品宣布,将自2022年3月1日起上调其主要即食面产品在中国内地的出厂价格。受影响的产品包括:合味道杯面、出前一丁(包装、杯装及碗装面)、日清意面、拉王等。

编辑|王月龙 盖源源 杜波

校对|程鹏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环球网、央视财经、界面新闻、中新网、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