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入世20周年,在这20年里,入世给中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关于入世的意义,已有大量的文章和视频为我们做了总结。

刘亚洲在《给儿子的一封信》里所写的那样:“黎明前最黑暗,成功前最渺茫,胜利前最绝望”。中国在入世之前的中美谈判,可谓跌宕起伏,百转千折。

中国用了6年才让中国人认可市场经济

1986年,为了深化改革开放,为了中国经济能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准备向关贸总协定申请“复关”。

然而在正式申请前,中国国内大部分人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对于加入世界市场,抱有着很深的疑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当时许多西方国家也对中国代表团相关人员发出质疑,中国现在到底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如果是计划经济,那中国将无法“复关”。

面对西方人的询问,中国相关人员竟无法回答。因为在当时的中国,到底要走计划经济之路还是市场经济之路,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

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 都只是手段

当时中国国内形成了两个重要的经济派别:

一派主张全面开放市场经济,让中国迅速与世界接轨。另一派认为应该恪守计划经济,认为市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一时间,两派展开了长时间的论战。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计划经济不代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代表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经济成分。”

邓小平的讲话犹如春雷,震撼了无数中国人,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此进入新阶段。

虽然在表面上,主张市场经济的一派赢得论战的胜利,然而计划经济派所担忧的观点是十分正确的。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弱小,许多产业在强大的西方经济面前,几乎毫无竞争力,如果任由西方资本进来,那对中国刚刚兴起的民族企业,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中国汽车行业长期被外资压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而且市场经济追求效率,必然产生分配失衡,导致贫富差距分化

计划经济派担忧的问题在日后基本都出现了,然而中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成功的措施。如今中国市场不仅没有被西方资本占据,反而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了国门,成为行业的引领者,这说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正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国内为中国入世所作的努力

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后,中国入世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中国随即申请加入世贸组织。

在收到中国加入世贸的申请后,世贸组织成员有37个成员给出了各种理由,表示要和中国进行单独谈判。

在这37个成员国中,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这些国家大多数发达国家,掌握着技术和金融的优势。

这些国家早已对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垂涎欲滴,然而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这些国家摆出了高姿态,希望以单独谈判的名义,希望中国对其作出更大的让步。

37个国家看起来多,但对中国入世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只有美国一家。因此中美双方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就对入世问题进行了接触。

1996年,美国属于克林顿当政时期。克林顿本人对于中国入世是支持的,因为入世不仅会给中国带来巨大收益,由于中国十亿级别的人口市场,中国入世给美国带来的收益也是不可想象的。

在美国商界,以美国国际集团前董事长格林伯格为代表,一直在美国国内推动中国入世。1996年,克林顿派遣经济专家巴尔舍夫斯基全权处理中国入世事宜。

巴尔舍夫斯基为了推动中国入世,她首先在美国朝野进行了大量的游说工作,让美国中上层逐渐接受了中美加强经济合作会给美国带来更大利益的说法。

除了安抚中上层,美国为了安抚对中国抱有不信任心理的普通美国人,巴尔舍夫斯基在白宫网站上公开列出中国入世带来的种种好处。

中美谈判陷入僵局

在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可谓是大获全胜。加上美国在七八十年代通过操控石油和美元,导致日本等经济竞争对手陷入经济危机,再也无法威胁美国。因此在九十年代,美国从上到下,都十分自信。

在1996年,中国的经济体量仅为1.65万亿美元,仅为美国GDP得十分之一。在人均GDP方面,当时美国的人均GDP为中国的40倍左右。

在1996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都不可能超越或者威胁美国。然而许多美国人十分看好中国的潜力,认为中国终将崛起。

在巴尔舍夫斯基的不懈努力下,美国国内舆论中,关于支持中国入世的观点成为了主流。

然而认同中国入世并不代表美国就会让中国轻松过关,因为中美入世谈判开始后,中美双方才发现彼此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此之多。由于中美之间在许多问题上互不相让,让谈判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谈判中,美国政府几乎是狮子大开口,列出了中国要全面开放金融行业,不限制外汇流动等数十项高要求。

美国的某些要求已经侵犯了主权,如果全盘接受,那中国经济将受到西方资本海啸般的冲击,中国将会变成阿根廷和巴西,被西方牢牢控制,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殖民地。

欧元出现让中美谈判出现转机

在经过部分妥协与艰难讨价还价之后,中美在1999年初终于取得了进展。然而在科索沃战争爆发后,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美国轰炸。此事在中国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直接导致中美入世谈判中断。

面对这种艰难的情况,一直推动中国入世的巴尔舍夫斯基也对中美谈判的前景表示悲观。

在双方恢复联系后,巴尔舍夫斯基于1999年11月前往北京,按照她的说法,这是“为谈判做的最后一次努力”。而这次最后一搏,却验证了刘亚洲那句“成功前最渺茫”。

让巴尔舍夫斯基没想到的是,这次谈判中,中美双方放下了之前的许多分歧,谈判开始有了进展,进度明显比之前几年加快了不少。

其实美国之所以愿意放宽条件,绝不是轰炸中国使馆后良心发现,而是受到了欧洲的挑战。1999年,欧盟宣布欧元诞生。

欧洲经济被看好,国际游资大量进入欧洲,这让美国感受到美元霸权受到了威胁。为了打击欧元,美国在巴尔干半岛发动战争,通过制造动荡打击欧元。

在战争的威胁下,欧元连遭打击,国际游资纷纷撤出欧洲,欧盟国家一时间元气大伤。

美国在继日本、苏联之后,再一次打击了对手。一时间,美国又感到了“天下无敌手”的感觉,因此美国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为了提防欧元再次走强,也为了美国企业能占领庞大的中国市场,美国政府才开始对中国入世放宽了限制。

最后的谈判竟然是一对一

1999年之后,中美之间的谈判进展迅速。到2001年时,谈判进入最后阶段,也是“黎明前最黑暗”的阶段。

让很多没有想到的是,在谈判最后阶段,被卡壳的不是农业开发问题,也是法律问题,而是金融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中的保险业,成为中国入世前必须攻克的最后一个桥头堡。

在保险业问题上,中美双方并没有派出庞大的代表团进行会谈,而是选择了罕见地一对一,在上海进行谈判。

中国方面的代表首席谈判代表为龙永图,美国代表是美国商界传奇,一直支持中国入世的保险业巨头格林伯格。

其实在保险业问题上,中美双方基本达成了协议。中国方面允许美国企业以参股形式进入中国保险业,但其所有股份不能超过50%。

格林伯格出于美国立场,也出于私心,坚持由美国百分百控股的友邦公司,不受中美双方协议的影响。

格林伯格的要求,明显违反了协议,然而格林伯格引用了所谓的“祖父条款”,认为友邦公司应该不受协议影响。

龙永图按照中方立场与原则,并未答应格林伯格的要求。格林伯格在龙永图这里碰壁后,开始向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写信,再次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朱镕基总理按照中国政府的立场,自然不会答应格林伯格的要求。

连续地碰壁让格林伯格十分沮丧,作为一个美国商界领袖,格林伯格对中国入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一旦格林伯格转变态度,那中国入世之路将会功亏一篑。因此如何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安抚格林伯格,成为考验中国代表团的一道难题。

在经过国务院同意后,中国政府同意以增设分公司的方式,来换取格林伯格的支持。在2001年11月初,龙永图和格林伯格在上海丽思卡尔顿酒店的套间再次进行谈判。

面对中国的条件,格林伯格不再坚持之前的条件。中国入世的最后一场谈判,圆满获得成功。

回顾中国入世历程,在经历15年艰苦谈判之后,中国终于完全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中国人常说:吃多大苦,享多大福。我们在赞扬中国经济成就的同时,不要忘了那些曾经日日夜夜为中国入世奋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