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一直善待每一位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军人,但有那么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军人,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为救战友光荣负伤住院,与部队失联,被部队误认为已经牺牲,为他树起了墓碑,追认为烈士。

在现实中,活着的晏礼根却遭遇了如何证明自己的困境,为此,他准备了上千份材料,几乎跑断了腿。

适应部队需要,从警卫员到排雷兵

晏礼根本是江西人氏,因为家庭贫困的缘故,远赴河南洛阳打工。在洛阳的时候,听闻解放军正在征兵,遂欣然应征入伍,成为了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晏礼根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加入的第43军127师的师长,正是张万年,晏礼根成为一名警卫队战士,保护的对象,正是张万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跟在张万年身后,受到张万年的教诲,此时的晏礼根,总算搞明白了一件事情:加入部队的目的,并非是为了长官发财,也不是谋生,而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站出,舍小家保大家,成为捍卫国家主权的忠诚卫士。

五年期满,按照部队的要求,需要退伍了。晏礼根只好收拾起自己的行囊,恋恋不舍地离开军营,打算回家。

当他走到车站的时候,昔日的团长追了上来,将他的身份证件一把抢了回来,不准他离开,将他带回军营中,继续做一名解放军战士。

原来,张万年在得知这名优秀的警卫员退役的消息时,觉得非常可惜,决定将其留在部队上发展。对于这种特殊待遇,晏礼根当然是求之不得,所以就继续留在了部队上。

回到部队的晏礼根并没有再继续做警卫,而是到师部工兵营学习拆弹排雷。此时,南方局势紧张,军方高层觉得,中越之间难免一战。

为了锻炼出一支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队伍,需要培养一支能排除地雷的部队。早些年的越南战争中,越南人埋设的地雷,曾让美军吃了不小的苦头,中国当然不能重蹈覆辙!

毫无排雷基础的晏礼根学起了如何排除各种各样的地雷。他胆子大,心思细,学得也很快,很快在同学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排雷兵。

1978年,随着西南局势的更加紧张,晏礼根以资深排雷兵的身份,跟随大部队来到了云南昆明服役,指导其它战士学习排雷。后来,晏礼根又来到广西,继续指导新人如何排除地雷。

身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服从命令是天职,为国争光是心之所愿,晏礼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后来当祖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战事的时候,晏礼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前线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救战友,光荣负伤

对越自卫反击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兵分两路,迅速出击,很快击溃了敌人,攻入越南境内。

在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中,身为排雷兵的晏礼根始终冲锋在前,为紧跟身后的大部队提供安全保障。

奸诈的越南人,在解放军的前进道路了埋下了数量众多的地雷,如果不慎踩到,必然会带来部队上其它战士的伤亡。晏礼根知道自己的工作责任重大,更加用心地排除地雷,让越南人的阴谋未能达成。

在一次战斗中,一名战友不慎踩到了地雷,没有经历这种事情的战士被吓住了,浑身发抖,不受控制地颤抖。晏礼根见状,立即赶了过来,着手排雷。

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之时,这位战士由于过于紧张,松开了自己的脚,见势不妙的晏礼根立即向旁边跳去,总算是拣回了一条命,但也有一块炸弹的碎片飞进了大脑,导致他的右眼彻底失明。

事故发生时,战斗还在继续,在以命相搏的战场上,解放军战士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尽快消灭敌人,取得战斗的胜利,所以大部分人都没有注意到晏礼根受伤被送走了。

晏礼根先是被送到广西南宋的医院治疗,后来又被送到湖南长沙接受治疗,远离了战场,也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战斗结束了,以解放军的胜利而告终,在打扫战场和清点人数的时候,战友并没有发现晏礼根的踪影,怀着悲痛的心情做了最坏的打算,但还是不死心地前往晏礼根的老家打听他的消息,但并没有打听到他的消息。

一字之差,让老兵受尽了委屈

由于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晏礼根陷入昏迷状态,被人抬进医院实施治疗。经历九天的昏迷过后,晏礼根终于苏醒了过来,耳中没有枪林弹雨的声音,眼前也见不到战友们的身影。

尽管苏醒了过来,但晏礼根身上的伤还是很严重,需要进一步接受治疗,所以他继续留在医院中接受治疗,错过了战友们对他的寻找。

等他被完全治好出院后,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此时,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结束,昔日战友,要么退役返回家乡,要么继续留在部队上效力,他也彻底成为了一名“因战牺牲人员”。被追认为烈士,部队为他树立了衣冠冢。

此时的晏礼根却遭遇了身份上的麻烦,因为与部队失去联系,没有人能证明他的受伤是因为战争引起的,甚至没有人能证明他曾是一名经历炮火洗礼的解放军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他办理手续的人只好将其归类为“因公受伤”人员,而不是“因战受伤”人员,一字之差,待遇上却千差万别

为了证明自己是参战老兵,也为了向世人证实自己的光荣往事,晏礼根走上了证明自己身份的道路,为此,他常年奔波于几个部门之间,不断递交材料上去,却总是失望而归。

参战负伤人员的优待政策非常好,门槛也高,总不能谁都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受伤战士。条件越苛刻,也就越能说明国家对老兵们的尊重,所以就算是晏礼根跑断了腿,也总是无功而返。

在烈士陵园发现自己的墓碑

也算是机缘巧合,晏礼根与自己的老团长取得了联系,此时的老团长也早已经退役,在地方民政局工作。

战友相见,免不了热泪拥抱。在老团长的提议下,当年幸存的战友再次相聚,决定组团远赴广西烈士陵园,看望那些牺牲在战场的战友们。

晏礼根所在部队的大部分牺牲战友,被安葬于广西防城烈士陵园。这里占地32亩,总共安葬了320位烈士,其中,大部分都是晏礼根的战友。

2007年清明节这天,当几十位步履蹒跚的老兵来到烈士陵园的时候,个个早已经老泪纵横,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再次浮现在眼前,如此亲切,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同征战沙场的日子。

此时的晏礼根,已经60岁,他随同昔日战友,将所有此的战友们逐一祭拜,走到一座墓碑前的时候,晏礼根突然呆住了,眼睛再也挪不开位置,眼泪哗哗地留下。

原来,他面前的墓碑上,刻着的名字,正是自己的名字

墓碑上不仅有自己的名字,还有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此时的晏礼根,总算是想明白了一件事情:这么多年以来,自己几乎跑断了腿,向有关部门递交了几千份材料,始终未能证明自己是越战老兵的身份的原因,居然是自己早已经“牺牲”了。

既然已经将他认定为烈士,活着的他当然不能再享受越战老兵的待遇了。见此情景,晏礼根内心是何滋味呢?不会有人明白,更不会有第二个人想经历这样的事情。

将他追认为烈士,就代表着官方承认了他在战争中的功劳,承认他为捍卫国家主权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现实中,晏礼根却只是一名“因公受伤”的普通人,即便能享受国家的优待,当然也不可能与军人相比。

更加重要的是,一个“因公受伤”的身份,相当于抹杀了他在战争功绩。晏礼根同时享受着最大的公平与最大的不公平。

30多年所受的委屈,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喷薄而出,晏礼根伏在自己的墓碑上,痛快地哭了起来。随行的战友,急忙过来安慰他。

在离开烈士陵园的时候,晏礼根扯下了自己墓碑上的照片,上面书写着“晏礼根烈士永垂不朽”九个字。

最终,在众多老战友的帮助下,晏礼根终于得偿夙愿,恢复了自己越战老兵的身份。

对于晏礼根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他的战友有目共睹,对于他后来所受的遭遇,人们深表同情,他能被追认为烈士,本身就说明了国家对老兵的重视,包括后来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也说明了国家对老兵的重视程度。好在,好人有好报,晏礼根最终证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