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封建王朝高开低走的一位皇帝,在位仅14年,被后世称为亡国之君,从他在位时期的桩桩件件来说,留给后人的言论总是褒贬不一。

荒淫无道不假,但造福后世却也是真。他就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拿他首次开凿的大运河来说,劳民伤财不说,把国库也是消耗了个精光,加大了国力民情的损伤。

但也带来了至今便利南北千里的交通畅通无阻,弥补了北方相较于南方物产上面的贫瘠,意义非凡。

而自修建东都迁居洛阳之后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洛阳周边的经济发展,在此之前国家的发展中心一直在北方长安,南方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多少都有受限,大运河的开通可以说是很有长远发展的大局观。

而后又完善的科举制度也是沿用千年,后来的封建王朝都是用这个制度来选拔人才。

扩大疆域五万里、实行均田制等…历经千年,现在我们许多人也是很难做到从客观上去评价他。

和日本的古早建交

不管怎么说,隋炀帝在位期间还是做了很多有意义甚至说有趣的事。

略翻史书我们就会知道,在隋朝时期,我们国家和日本就已经有了往来,千年前的日本还是一个附属小国,因国人普遍身量矮小,也被称为倭国,社会地位低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隋朝作为一个繁荣昌盛的文化大国,日本会不时派遣代表团来我国交流学习。

从早期的封建王朝开始,日本的一些文化形式就开始受到我国的影响,比如现在日文里经常会见到有汉字的出现。

一次日本使者到隋朝学习之后,隋炀帝回赠了一块木头给日本,日本使者带回国后便一直供奉到了现在。

虽说当时的日本作为一个小国比较落后,资源相对匮乏,但却也不至于如此,那为什么连一块木头都可以让他们为之供奉和珍惜?

公元600—614年,日本曾先后派遣使者四次入隋学习交流,期间还带了僧人来学习佛教文化。

在公元608年日本遣唐使和一众僧人来到隋朝后带来了给隋炀帝的贺词“日初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日出处天子指日本天皇,日没处天子指隋炀帝,名为一句恭敬的贺词,实则充满了无礼和挑衅。

自古以来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很明显这位“日出处天子”惹怒了隋炀帝,扬言要惩戒日本,且不说以日本的社会地位够不到和隋炀帝比肩称作天子,更何况日出和日没的比喻,一个垂垂老矣,一个朝气蓬勃。

而日本对此的解释也是十分中肯,说是因为日本在中国的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而中国相较于日本而言是太阳落下的地方,以自然地理位置来做为推脱之词,倒也说的通。

隋炀帝非要让他们知道如此的傲慢无礼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的,但日本不断谢罪诚意非常,又经过朝臣的劝解之下隋炀帝才好罢休。

即便如此,也不能轻易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怕是其日后会更加懈怠不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块沉香木

所以为了扬我国国威,隋炀帝并没有将以往的绫罗朱玉作为回礼,而是意有所指地赠送了他们一块木头,但这块看似普通的木头真的就如表面这么朴实无华吗?

此木倒也不是一块普通的木头,是一块长达一百五十多厘米,重十几千克的沉香木。

在中国,这个体量的沉香木都是很罕见的,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更是珍贵异常。

且当时日本佛教还不是很盛行,香木资源更加少之又少,日本国人对沉香木的认知也有限,只有宫廷和大型寺院才可以焚香。

也许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叫沉香木,只觉得这不断散发着香味的木头很是神奇。

因是大国赠予,又十分珍贵稀缺,日本朝廷为了表达对它的尊崇,入国之后便被称之为“兰奢待”供奉了起来,做为权利和荣誉的象征,基本用于瞻仰供奉,而不会取用。

仅有的三次自用也是日本国三个地位和权利至高的人先后各取了一小部分,分别是日本的知名人物足利义政,织田信长,明治天皇

如果有了解日本历史的人就知道,这三个人都是在日本的历史中可圈可点的人物。

足利义政是日本最有名的幕府将领之一,而织田信长据说在刚开始取香的过程中遭到了僧人的阻拦,他也敢威逼天皇准他取用,以此来显示他无上的地位和权利。

这块沉香木被取用之后还被这三个人贴上了自己的名字和取用时间,以此来显示自己不同于别人的高贵。

随着时间的推移,兰奢待的存在变得越来越神圣不可侵犯,如今已经成为了日本的国宝,连天皇也不能动它,只用于后人瞻仰膜拜,再无人取用。

功过难相抵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史书工笔自然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世人都知道隋炀帝是个亡国之君,但却不知在《全隋录》里面记载了40多首他的诗作,其中《春江花月夜、《江凌女歌》等更是流传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记载,隋炀帝杨广“美姿仪,少聪慧”,这样一个从小天资聪颖长大后精通文学的人会落得个一败涂地和他太过于急功近利是分不开的。

少年时,他也曾战功赫赫,亲自挂帅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足见他的雄才大略。

成为一国之君后为了开疆扩土,连年征战民不聊生,这本是一个帝王该做的事,可他却既没有做到体恤民情,也失了军心,导致兵力四散逃跑,引发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这又算是功还是过?

开凿运河一直被说是隋炀帝为了纵情山水淫欢作乐,满足自己的私欲,但当时西征吐谷浑,北击高句丽,一应军需粮草都需要充分备足,北方本就物产贫瘠,加上连年征战,更没有产出,必须要从物产丰富的南方运输。

大运河实则也是前方将士的军需供应线,更不用说在后世南北交通往来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辈的生命换来后世的福音,角度和立场的不同,谁也不敢说孰是孰非。

可以说隋炀帝雄才大略,是为千古一帝,也可以说他暴乱图治留下一世的骂名,而历史终归是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的信息也并非就是当日所发生的,也无需做出过多的妄自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