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我们继续来介绍岛津氏在战国时代的发展情况。
文明十六年(1484年),岛津氏分家的新纳忠续(?-1489,新纳氏5代当主)和岛津久逸(1441-1550,伊作岛津氏8代当主)因为领土纠纷爆发了战争,岛津久逸联合伊东佑国包围了新纳忠续所属的饫肥城。面对如此情况,岛津忠昌命令岛津忠廉(1440-1491,岛津季久长子,丰州岛津氏第2代当主,于1477年岛津季久死后继承家督之位)前往救援新纳忠续,不想岛津忠廉不听号令,还联合菱刈氏、东乡氏、入来院氏等势力举起了反旗,岛津忠昌不得不改派岛津丰久前往救援。
岛津忠昌
文明1十年(1478年),岛津忠昌聘请桂庵玄树在国内讲授朱子学,奠定了之后萨南学派的基础。
桂庵玄树
文明十七年(1485年),在相良长每的斡旋下,岛津忠昌与岛津忠廉达成和睦。但是饫肥那边却战事不力,岛津丰久还战死沙场。使得岛津忠昌不得不抱病出征,成功击败了伊东佑国和岛津久逸的联军,岛津久逸降服、伊东佑国战死。
相良长毎
文明十八年(1486年),岛津忠昌对交战双方做了处置,命令伊作氏和新纳氏分别退回自己的领地内,而将饫肥和櫛間的领地赏赐给了岛津忠廉。
永正三年(1506年),岛津忠昌再次出兵讨伐大隅的肝付兼久,但是被新纳忠武的援军击败。
肝付氏
永正五年(1508年),岛津忠昌在清水城去世,享年46岁。家督之位由其长子岛津忠治继承,是为岛津氏第12代当主。
清水城遗址(现为学校)
永正十二年(1515年),岛津忠治在攻打大隅国吉田城的吉田位清之时死于军中,享年27岁。家督之位由其弟岛津忠隆(岛津忠昌次子)继承,是为岛津氏第13代当主。
岛津忠隆在任期间虽然成功的讨伐了吉田位清,但是由于他本人爱好文学,并不善于进行管理政务,使得岛津氏内部开始变得日益混乱。
永正十六年(1519年),岛津忠隆去世,享年23岁,无子,家督之位由其弟岛津胜久(岛津忠昌三子)继承,是为岛津氏第14代当主。
由于两个哥哥均英年早逝,岛津胜久捡漏继承了家督之位,但是他并没有什么政治经验、缺乏威信、执政基础薄弱,使得家内纷争不断,感觉形势严峻、无力掌控局面的岛津胜久于大永六年(1526年),收取分家伊作岛津氏当主岛津忠良长子岛津贵久为养子,并将家督之位传给了岛津贵久,是为岛津氏第15代当主。
岛津忠良
但是岛津贵久的继任,却引起了另一分家萨州岛津氏当主岛津实久的强烈不满,大永七年(1527年),岛津实久联合伊集院重贞和岛津昌久等势力突然袭击了岛津贵久的居城清水城,驱逐了岛津贵久,再次拥立岛津胜久。
岛津胜久让出家督之位本就属于无奈之举,面对诱惑直接反悔,宣布解除与岛津贵久之间养父子关系,重新继任岛津氏家督之位。享禄二年(1529年),对岛津胜久如此反复感到担忧的岛津忠朝、新纳忠胜、祢寝清年、肝付兼演、本田薰亲、桦山善久、岛津运久、岛津秀久、阿多忠雄等岛津一族一起向岛津胜久上书劝谏,但被胜久驳回,引起众怒。在加上岛津胜久重新继任之后仍然无法协调好内部的关系,最终在天文四年(1535年)被老中们发动政变再次驱逐,转而拥立岛津实久成为新的家督。
天文五年(1536年),得到休养的岛津忠良、岛津贵久父子开始反攻,现货夺取了伊集院城、鹿儿岛城和加世田城,之后又在天文八年(1539年)于紫原的决战中击败岛津实久,平定了萨摩半岛,确立其作为岛津氏当主的地位。
岛津忠良
但是岛津忠良、岛津贵久父子势力的急剧壮大却引起了家内其他势力的恐慌。天文十年(1541年),丰州岛津氏的岛津忠广以及肝付兼演、本田薰亲等人密谋拥立岛津胜久之子岛津益房对抗岛津忠良父子。最后事件以岛津忠良父子同意给予了各方一定的好处才达成和睦。
岛津贵久
进入天文十四年(1545年),在朝廷使者町资将(1518-1555)来访萨摩之时,承认了岛津贵久的萨摩国守护一职。同年丰州岛津氏由于伊东氏的入侵和家督纷争向岛津贵久臣服。
天文十八年(1549年),肝付兼演向岛津贵久降服,而本田薰亲则被流放。
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岛津实久去世,其子岛津义虎无力与岛津贵久抗衡,最终选择降服。
弘治三年(1557年),岛津氏降服蒲生氏。
永禄九年(1566年),岛津贵久隐居,家督之位由其长子岛津义久继承,是为岛津氏第16代当主。
永禄12年(1569年),岛津氏驱逐了相良氏和菱刈氏。
元龟元年(1570年),岛津氏又降服了东乡氏和入来院氏,终于统一了萨摩国。
元龟二年(1571)六月,岛津贵久在与大隅豪族肝付氏的对峙中病逝,享年58岁,随着岛津贵久的去世,岛津氏迎来了岛津四兄弟的时代。
元龟三年(1572),看准时机的伊东氏当主伊东义佑率军3000余人开始进攻岛津氏领地,岛津义久不得不以300余人的军队迎战,双方决战于日向国真幸院木崎原,是为“木崎原合战”,此战,岛津氏在付出极大伤亡(死伤达250余人)的情况下以少胜多大败伊东氏,斩首800余人,其中有名有姓的武士就多达120余人(一说160余人)。
天正元年(1573年),在岛津义久的调略下禰寝氏归顺岛津氏。
天正二年(1574年),肝付氏和伊地知氏也归顺岛津氏,岛津氏成功统一大隅国。
天正四年(1576年),岛津氏攻克了伊东氏的高原城,以此为契机以“惣四十八城”而自豪的伊东方的支城主相继叛离,伊东氏完全衰退,当主伊东义佑逃亡丰后国的投靠大友宗麟,岛津氏统一日向国,终于再一次掌握了萨摩、大隅、日向三国。
伊东四十八城
天正六年(1578年),在伊东义佑的请求下,对日向国怀有野心的大友氏当主大友宗麟以田原绍忍为总大将,出动43000余人大军向日向国发起了攻击。
大友宗麟
面对大友氏的入侵,岛津义久派遣岛津家久率军20000余人与大友氏决战于高城川原,即“耳川之战”,此战由于大友氏缺少大友宗麟的坐镇,再加上主将之间的不和,最终被岛津氏击败,死伤3000余人,大友氏开始衰弱。
天正九年年(1581年),球磨郡的相良氏归顺岛津氏。
天正十二年(1584年),原本臣服于龙造寺氏的有马氏当主有马晴信突然向龙造寺氏举起反旗,出兵攻打深江城,并向岛津氏发出了求援。由于此时岛津氏的主力部队还需要应付大友氏和阿苏氏,无法抽身,所以岛津义久仅派出了以岛津家久、颖娃娃久虎、新纳忠元、猿渡信光、伊集院忠栋、川上忠智等为首的3000余人军队,会合有马氏3000余人,共计6000余人,对抗龙造寺隆信多达25000余人的大军。
最终双方在森岳城附近的冲田畷展开了决战,即后世所谓的“冲田畷之战”,面对人数劣势,岛津家久再次采用了其所擅长的“钓野伏”战法,先假装不敌后撤,将龙造寺军诱引到小径后,再发动三方包围攻击,面对埋伏龙造寺军瞬间奔溃,阵亡人数超过2000人,其中就包括龙造寺隆信以及龙造寺四天王的木下昌直(有异议)、百武贤兼、成松信胜、江里口信常、圆城寺信胤(四天王有五个是常识)在内的230余名有名有姓的武士。
随着冲田畷之战的战败,龙造寺石的势力急速衰退,最后不得不臣服在岛津氏之下。龙造寺氏降服后,岛津氏将下一个目标瞄准了阿苏氏,发动了对于阿苏氏的“阿苏合战”,此战一直持续到1585年,最终阿苏氏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至此除了大友氏以外,整个九州均被纳入岛津氏麾下。
阿苏氏家纹
甲斐宗运
但是,此时已经成为关白的丰臣秀吉于天正十四年(1586年)向九州各大名发布了“惣無事令”命令九州各大名停止战争,服从丰臣政权领导。面对丰臣秀吉要求,志在统一九州的岛津义久直接选择了无视,并以岛津忠长、伊集院忠栋为大将,率2万余大军进攻大友的领地,此战虽然岛津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面对岛津氏的侵攻,大友氏也赶到难以支撑,不得不向丰臣秀吉请求援军。
天正十四年十二月(已到1587年),丰臣秀吉命令仙石秀久、长宗我部元亲、长宗我部信亲、十河存保等人率领6000余人的先遣部队登陆九州,与岛津氏交战交战于户次川,是为户次川之战,此战岛津家久继续使用其拿手的“野伏钓”战法,大败仙石秀久等人,长宗我部信亲和十河存保等人更是战死。
仙石秀久
面对先遣部队的惨败,天正十五年(1587年)丰臣秀吉直接动员了20余万人大军对岛津氏发动了第二次进攻。面对如此庞大的军队,岛津氏最终不敌战败,向丰臣秀吉表示降服。(不做详细介绍,如想了解可向笔者提出)
战后岛津氏领地被大幅削减仅保留了萨摩、大隅两国及日向国部分地区,而岛津义久也剃发隐居,家督之位由其弟岛津义弘继承,是为岛津氏第21代当主。
文禄四年(1594年),在太阁检地之后,作为岛津氏家老伊集院忠栋从丰臣秀吉那里得到了都城8万石的朱印状,伊集院氏显示出从岛津氏独立的趋势。
太阁检地之时,岛津氏的领地测得石高56万9000余石,庆长三年(1598年),岛津义弘于泗川之战中成功击败了明朝、朝鲜联军,战后被丰臣秀吉加封5万石(太阁藏入地以及岛津忠辰的旧领出水3万石),使得岛津氏成为整个文禄·庆长之役唯一受到赏赐的大名,也让岛津氏的石高上升至61万9000石,成为丰臣政权下,仅次于德川氏(255万石)、上杉氏(120万石)、毛利氏(112万石)和前田氏(83万石,另外前田利家次子前田利政还有21万石领地)的第五大势力。
关原之战前大名分布情况
庆长四年(1599年),岛津忠恒由于怨恨(一说与岛津义久共谋)在岛津氏位于伏见宅邸突然袭击并斩杀了作为首席家老的伊集院忠栋。远在九州的伊集院忠栋之子伊集院忠真得知此消息在悲愤中于领地都城起兵,向岛津氏举起反旗,此即为岛津氏历史上最大的内乱——“庄内之乱”。但是伊集院氏的势力过于弱小,面对岛津氏的优势军力(约3-4万),不得不进行笼城。
最终在德川家康的斡旋之下,庆长五年(1600年),在经过近一年的战斗,伊集院氏和岛津氏达成议和,伊集院忠真向岛津氏表示降服,被移封到颖娃1万石,之后又被移封帖佐2万石,庄内之乱宣告结束。
庄内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岛津氏却即将被卷入到更大的危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