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知乎网友 @yueqian 授权发布

近期,有网友在知乎爆料澳门大学智慧城市物联网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嫌论文抄袭,通讯作者以评职称为由推脱撤稿,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知乎

据爆料者称,抄袭者杨副教授还担任澳门大学科技处的处长。虽身兼要职,杨副教授在对于论文抄袭一事的回应还真有点与众不同:

「恳请您善意谨慎地评估这个错误是否值得用毁灭我们几个人的人生和各自背后家庭的巨大代价来进行惩罚!

恳请您理解我们的诚意,考虑给予我们坚决妥善地弥补对您造成伤害的机会;

恳请您高抬贵手,我们所有作者都将终身感谢您的再造之德!」

言辞很恳切,可以说是低到尘埃里,但态度也很高贵—— 稿我就不撤了,这个后果我们承担不了。

顶会惊现像素级抄袭

ICCV(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是计算机视觉方向的三大顶级会议之一。能被 ICCV 收录的论文那自然是有点东西,当然,抄袭的除外。

这篇被网友举报的论文题为「PU-EVA: An Edge-Vector based Approximation Solution for Flexible-scale Point Cloud Upsampling」,2021 年 10 月发表在 ICCV 上,作者单位为澳门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作者为杨志新副教授。

疑似抄袭的 ICCV 2021论文|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这篇论文被认为和另外一篇 arXiv上的文章存在高度相似的情况,疑似抄袭。这篇发布在 arXiv上的论文已经被知名期刊 IEEE TIP 接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爆料人举证的被抄袭论文|图片来源:arXiv

根据 IEEE TIP论文一作在知乎的举证,两篇论文在主要思路上完全一致,更重要的是,在文中关键公式的推导部分还存在像素级的抄袭。大家可以看看作者整理的两篇文章在公式推导部分的截图。公式的主体基本大差不离,就是换了一下表示的符号。

雷同的公式推导部分|图片来源:知乎

相似到了这个程度,那肯定有个李逵,有个李鬼吧,看谁是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文章成形的时间和公开的时间

根据网友的举证,上述 IEEE TIP 论文于 2020 年 8 月投稿至 IEEE TIP,并于2020 年11月公开至arXiv,文章最后于2021年9月被IEEE TIP接收。而ICCV 2021会议截止投稿时间为2021年3月,论文公开发表为2021年10月。

由于时间相隔较近,一开始 ICCV 一作拒不承认抄袭,双方往来 20 多封邮件极限拉扯,最后是双方在线上视频会议中,澳大方面才承认了自己的问题。

图片来源:知乎

但事情到这就结束了吗?

当然不是。

大家都知道,在《水浒传》,当李鬼假扮李逵拦路抢劫时碰到了真李逵,三下五除二就被李逵收拾了,为求活命,那是一个哭爹喊娘,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下有未成年的孩子,求求好汉爷饶我一条命。

这位李鬼也是类似的套路。

我错了,但是撤稿得缓缓

在被实锤抄袭后,论文的通讯作者在回复邮件时就打起了感情牌,也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的恳请三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知乎

根据杨副教授的邮件,他认为撤稿会产生很负面的影响,诸如学位撤销、学术生涯、教职生涯结束等毁人一生的可怕后果。

潜台词就是,我抄袭,但是我认错了,道歉了,你就不能因为我犯错就毁我一生。

其实被抄袭论文的作者也不是不通情达理,与杨副教授沟通时同意其以任何理由向 ICCV 提交撤稿申请,这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而言,已经算是十分仁慈的做法了,要是直接举报,那就是人生逃不开的黑历史了。

举报人发出的邮件|图片来源:知乎

然后就有了一系列的拖延之举,比如说要评职称,需要推迟到 6 月份才可以撤稿,诸如此类,虽然有回复,但就是不进行撤稿。无奈之下,举报人只能转战知乎。

图片来源:知乎

在事件发酵后,有知乎网友向澳门大学投去了举报信,希望有关部门可以提起重视,调查这起学术不端的事件。根据最新的进展,澳门大学已经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来调查这起事件。

图片来源:知乎

此外,论文的第一作者也更新了事件的进展,称杨副教授已经向 ICCV 提出申请撤稿,但理由依旧是引用不当,对此,一作将会向 ICCV 进行举报,后续或许会有更新的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知乎

李鬼承认抄袭,要求撤稿,期刊说不!

论文抄袭这类事件,比起图片误用,数据造假这些,其实并不算多。毕竟这种手法实在低劣(没有说其他手法就高尚的意思),可以说是最容易鉴别的一种。

类似的李逵打鬼事件发生在几个月前,但这次的结局更加出人意料。

一篇 2020 年 12 月 15 日发表在 IEEE Access 上的论文,被来自伊朗伊斯兰阿扎德大学的原作者 Behrouz Pourghebleh 亲自发现抄袭,Pourghebleh 致信该论文的责编,称这篇论文与自己 19 年发表的文章有80% 的部分存在重叠

随后论文一作致信 Pourghebleh,承认了自己的抄袭行为,并说自己是在巨大压力下不得已才这么做的。

「我不想否认您在电子邮件中声明的任何内容...我为我的行为道歉并请求您的怜悯...我在巨大的压力下写了这篇论文...在此期间,我女儿的身体出现了严重问题,住进了 ICU,这导致撰写论文的最终版本时,我的理性、智力和能力近乎瘫痪。相信我,我不是坏人,但犯了错误。」

通讯作者之一 湖南科技大学的 Deshun Lu 也作出了回复,表示这篇论文在未经他允许的情况下提交,他认为这项工作并不符合研究标准,并请求撤稿。

这看起来板上钉钉,就等撤稿了。

但期刊责编给出的态度是「拒绝撤稿」,理由是「会损害高级作者声誉和职业」。

「据我所知,至少有 3 位教授因为学生的行为导致他们被长期禁止在 IEEE 发表论文和开展任何学术活动。这不仅有损他们的职业生涯和声誉,也是可悲的...

这些高级作者应该不太了解一作的工作,他们也可能没有检查论文,向 IEEE 报告将对其工作、声誉以及职业带来严重影响。我希望你能重新考虑,找到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可以为你做的其它替代方式...

PS:这是从我作为个人角度思考的意见,而不是作为学术编辑或专业人士。我被作者发给你的私人邮件感动了。这促使我写下这些,我看到作者承认了,并在邮件中多次请求您的原谅,他为这个错误感到后悔。」

无论是澳门大学杨副教授的「请您高抬贵手」,还是期刊编辑的「会损害作者的声誉和职业」,都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撤稿这件事如临大敌。

可是,真正损害他们声誉的是撤稿吗?

《Cell Research 》的主编曾说:

「作为一种正常的纠错行为,撤稿本身无可厚非。科学研究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对已有科学假说的试错、既有结论的纠错,本就是科研的一种常态。

相反,不愿认错,甚至包庇纵容背后可能隐藏的学术不端行为,才真正为全球同行所不齿,令科研机构蒙羞。」

他们的学术生涯,早在抄袭和包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有了永远无法抹除的污点。

策划:Lnysay

题图:知乎

嗨~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一直在征稿:

好文不怕贵,舍得给稿费!

点击图片,可查看详细指南

我们还悄悄上线了「树洞」栏目,困扰,爆料,心事或者有趣的分享欢迎向我们砸来~

后台回复「树洞」,即可开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