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在两国边境上时有冲突发生。2020年5月,中印两国部队在边境实际控制线附近又发生数起对峙和冲突,并有人员伤亡。直到2021年2月11日,在中印两国进行了数轮军长级谈判和外交谈判后,双方就边境一线部队在喜马拉雅山脉西部的班公措地区脱离接触达成协议,本轮冲突暂时告一段落。在这次冲突过程中,印度方面在原有基础上向边境地区补充投放大量部队和装备,然而中国在冲突前沿地区仅部署了几个山地旅,这样做的底气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不安宁的中印边境中印边境问题由来已久,从1954年起,两国就历史遗留边界问题进行了多次会谈。然而印度方面屡屡破坏谈判成果、数次侵占我国领土。1962年10月,在爆发古巴导弹危机、西方无暇东顾之时,中国抓住战略窗口,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对印军展开自卫反击作战。

这一战击碎了印度的大国美梦,换来了中印边境数十年的稳定。然而,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国内政治力量的更替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印度在边境问题上又不安分了起来。为了进一步掌控非法侵占的中国领土,印度方面兴建多条公路,并进一步计划在2022年完成数十条边境公路的建设。这种行为无疑破坏了中印和谈的基础。2020年5月6日凌晨,印军在加勒万河谷地区非法越线进入中国领土,干扰中国边防部队的例行巡逻,试图搭建军事工事,从而改变边境实际管控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边防部队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回应。6月6日,中印两军举行军长级会晤,就缓和边境地区局势达成共识,一方面印方承诺不越过加勒万河口巡逻和修建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双方现场指挥官商定分批撤军。然而,就在这次会晤不久后,印军一线边防部队于6月15日悍然越线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官兵,进而引发双方更为激烈的肢体冲突。此次打斗持续近6小时,双方在高海拔缺氧的环境下完全采取最为原始的持械方式打斗。在这次夜间冲突中,中方有4人牺牲、一人重伤,印度方面伤亡20余人。

经此一役,印度国内民族主义空前高涨,发生了不少打砸中国商铺、抵制中国商品的行为。印度总理莫迪更是在全国讲话中表示不会让士兵白死,授予印度边境部队前线决断权,并进一步加强军事力量的投入。在此次冲突之前,印度在中印边境陈兵达百万之巨,兵种繁多。印度的北部、东部和西部军区直面中印边境,根据作战区域的不同部署有不同武器装备。东部军区以山地化为重点,以轻武器和中型火炮为主,配有少量大口径榴弹炮和加农炮;西部军区既要负责中印边境中段,又要兼顾巴基斯坦中部,部署较多步兵师和支援部队,装备较多自行火炮和装甲部队,独立作战能力较强;北部军区应对克什米尔、新疆阿克赛钦地区以及西藏阿里地区,以步兵师和山地师为主,装备有各型中、大口径火炮。总的来说,印度从一开始就将中印边境作为军事力量投放的重点,部署了大量的常规部队。

除此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准军事部队,包括印度边境安全部队、边境警察部队、特种边境部队及武装边防部队等。不同的部队由不同的人员构成,担负不同的任务,装备也有所差异。例如,印度边境安全部队成立于1965年,是装备最为精良的一支部队,是印度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边防力量。边境警察部队则是以轻武器为主,其作战任务以监视中国军队动向、越境侦查中方行动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种边境部队装备有武装直升机、无后坐力炮、轻重机枪等武器,其作战任务多为边境骚扰、特务派遣和破坏等,这支部队还经常以打击中国边境重要节点和设施为任务进行演习。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被痛击后,印度不仅提升了人员数量,在军事装备上也进行优化,调遣并部署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拉达克地区集结苏-30、米格-29K、阵风等先进战机,使用支奴干重型运输直升机空运美制火炮等。从态势上看大有冲突扩大化之势。

二、中国的底气面对来势汹汹的印度,中国并没有过于激进的举动,这种底气来自于多方面。首先,从地形地势上来看,中印边境前沿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不少高原山峰更是常年被积雪覆盖,这对部队的后勤保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后勤保障能力直接关系到部队的作战能力,战士们只有吃好、穿好、住好、用好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战斗力。

根据公开军事报道,我国在一线边境地区已部署自主研发的可拆装式自供能保温方舱,这种方舱集住宿、食堂、洗浴、储存、供暖于一体,可以抵御零下55度的严寒,这为边防战士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在穿着上,我国边境一线部队已配发保温性能极佳的高性能防寒服,重量较轻,保暖效果好。在运输保障能力上,无人机、直-20和运-20都参与其中。2021年11月,3架运-20携带16万套冬季被装送往一线边防部队,其中包括新一代高原高寒地区军用被装、新型长款执勤保暖大衣、新型雪地狙击手伪装服、新型防紫外线面罩等十余种防寒防辐射单品。这些都表明我国边境后勤保障能力足以支撑起高强度的局部战争。

相比之下,印度方面的后勤保障就显得十分不足。在物资生产和质量上,印度无法独立研发生产法高性能高原防寒衣物等物资,只能从西方购买。有新闻爆出印度购买的部分防寒衣物是被他国使用过的二手货。在居住条件上,尽管印度一线部队也配备有专用防寒帐篷,但在夜间很容易被大风吹散。在饮食上与中国更无法相比,由于缺乏高原厨房设施和稳定的食品供应渠道,相当一部分印度士兵只能食用被冻成块的速食。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后勤保障上印度就已经落后一大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中印边境的地形多以高原、山地为主,难以展开大规模的兵团级作战。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下,单兵体力消耗速度要比在平原作战快很多,更多要借助高原山地作战装甲车、全地形车等特种车辆进行战术机动。从这两个层面考虑,维持大规模常规作战力量的存在成本极高但收益并不大,一支灵活、精悍的机动化边防部队更加适合。从纸面数据上来看,印度在中印边境囤积大量部队,乍一看很是唬人,但这些部队归属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印度的负担。相比起来,中方的军事部署模式更加符合作战需要。这就不得不提到我国的军改。

为了更好适应我国军事发展的需要,2016年我国进行了战区调整组建,将原七大军区重划为五大战区,指挥架构层级也进行了调整。不同战区对应不同作战环境,肩负不同的作战任务。北部战区以平原作战为主,部署重型装甲集团,配备大量武装直升机;东部战区以对空、对海和登陆反登陆作战为主,陆上多中型装甲集团,海空力量较强;南部战区任务重点在南海,主要部署中型装甲和两栖装甲部队。中部肩负战略支援任务,部署重型装甲和合成快速反应部队;应对印度方向威胁的则是西部战区。

西部战区由原成都军区和兰州军区的大部分合并而成,负责领导和指挥四川、重庆、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的所属武装力量,主要部署重型和轻装甲集团。这种划分使得作战任务更加明确,更加有利于武器装备的部署,从而最大化利用各型装备,作战指挥也更加集中,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相比之下,印度在中印边境有不同战区的部队,有正规军事部队和准军事部队,架构相对混乱,协同能力较弱。中国在战略支援能力上的优势也是其底气的重要来源。从表面上看我国只部署了几个山地旅,但在这几个山地旅背后却有着实力强劲的快速支援部队。

在地面上,边防团后方部署有山地合成旅,具体装备包括履带版11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PCL-09型122mm车载火炮、001型82毫米车载速射迫榴炮、02式100mm轮式突击炮,这些装备可对40公里范围内的地面目标实施炮火覆盖。而在这些山地合成旅后方则是大口径炮兵旅,部署有155mm车载加榴炮、03式300mm远程火箭炮以及PCL-181型155mm加榴炮,这些火炮覆盖范围从70-150公里不等。印度在边境部署的相当一部分部队是在我方火炮覆盖范围内,但印方却又缺乏反制的武器。

在空中力量上,尽管印度将其国内的先进战机派往中印边境,但飞机的代差优势决定了印度的部署是徒劳的。2020年8月,就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不久后,有卫星照片显示我国空中最强力量——歼-20隐形战斗机出现在新疆和田空军基地,这里距离此前发生对峙和冲突的地区不足400公里。

作为最新研发部署的一款四代机,歼-20在面对三代机时具有极大的优势。实际上。早在歼-20研发阶段,该型飞机就在稻城亚丁机场进行过高原起降任务测试,其高原作战能力毋庸置疑。歼-20的出现极大震慑了印度,毕竟这是一款可以决定战争态势的尖刀武器。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中国才敢在印度陈兵百万的情况下仅仅部署几个山地旅予以应对,这背后是对自身能力的充分自信、对作战环境和任务重点的充分认知和对作战需要的充分准备。

三、结语尽管中印此轮边界冲突在数轮军事谈判和外交谈判后暂告一段落,但双方在边界问题上始终没有达成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这就意味着未来仍有爆发冲突乃至战争的可能。从后续的行动上看,印度又购买了一批先进武器,并进一步加强了在争议地区方向上的军事力量部署,这表明印度非法侵占领土之心仍然不死。未来,我国还要继续加强在这一地区的监控,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

参考文献:1、刘宗义:《2020年以来中印边境对峙的原因、影响及启示》,《南亚研究》,2022年第1期,第27-47页;2、雷炎:《中印边境印军如何“作茧自缚”》,《坦克装甲车辆》,2021年第3期,第18-22页;3、马枭、韩春阳:《印度在中印边境的准军事部队概况》,《军事文摘》,2020年第21期,第32-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