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横跨上下五千年,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华文化,我们常说,薪火相传,一脉相承,许多的文化,习俗,甚至是语言,交流都是经过数千年的不断演变而一代又一代逐渐传承下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五千年以来这片热土不仅是将自己一代又一代地传给了后来人,甚至在数千年以来保留了中国独有的文化特点和生活喜欢,黑头发黄皮肤,是我们的肤色传承,汉字所谓民族文化的载体那是方方正正,横平竖直。

不仅如此,中国人的兼收并蓄,和谐包容更是推动中国文化迈步走向世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古代的对外交流曾经发生过不小的波折,也算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屈辱,封建社会末期,明清的皇帝为了将权力牢牢的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推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这一说就是两百多年,在这一段时间之内,我们看不到外国的发展和进步,安于现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很快,就被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超越,不久之后,中国这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很快就被英国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门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带有侮辱性的被迫交流在中国持续了很长时间,不但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大大拖延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这种长时间的阴影一度导致新中国在成立之后都不敢怎么对外交流,一直到改革开放。

自1978年之后,我们和外国的交流逐渐频繁起来,不仅是旅游和商业贸易,甚至还出现了普通民众之间的联姻。2015年,河南大叔娶25岁非洲女孩,已在中国生活7年,过得咋样?

中外文化差异的典型例子

其实早在2015年之前,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早就已经有了类似的互相交流,但是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总是会发生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当然,最早期并不是以婚姻的形式出现,而是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曾经有一位印度女孩,因为家庭的原因,还没有念到高中就辍学了,而在当时社会等级制度比较严重的印度,她是完全没有任何出路可言的,于是就将目光瞄准了正将改革开放进行的如火如荼的中国,当然她也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在来到中国之前,做了不少功课,当地的气候,饮食习惯,甚至是主流城市的交通状况,她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最后为了解决语言障碍,还自己进行了简单的汉语学习,随后就来到了中国,并且进入了一家电子厂,进行相对简单的流水线工作。

当时的同事见到这位外国友人,高兴之余对她也是十分的热情,这位印度来的姑娘也是深有感受,凭借着自己那稍微蹩脚的汉语和同事们打的火热,在流水线上工作也是非常的努力,这种情况有一天被巡查的老板看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见到这位与众不同的友人,也是走上前去客气地说道“别着急,慢慢来。”显然这位来自印度的女孩没有完全听懂老板的客套话,在回家查了字典之后,第二天真的大幅度降低了工作效率,一天下来整条流水线都没有完成指标,最后甚至被老板辞退。

这位印度的姐们直到回国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被辞退,还在天真地解释说自己明明是在按照领导的指挥办事,甚至还告诉家人说,中国人都是大骗子,明明是你叫我慢慢来,现在却把我辞退了。

这种不同文化的碰撞还发生在中外的婚姻之中,早年的时候,一位英国女孩沉迷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在高中时候学校组织的交换生活动中选择了中国,并且紧随其后来到了中国重庆,这几天的所见所闻让这位英国女该彻底爱上了重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暂的交换时间到期之后,她选择在大学时候专攻中国旅游文化这一专业,自己也是自学了汉语,并且在大学毕业之后将工作找在了中国成都,开始了自己长时间的定居。

在这段时间里,这位英国女孩逐渐熟悉和爱上了中国的生活模式,时常和同事去挑战成都最辣的火锅,品尝各种各样的美食,甚至是一起吐糟这里拥挤的交通,学会了一口不分翘卷舌音的川普,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当然,在结婚的那天,两国之间的文化冲突就再一次体现了出来,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婚礼之中,一纸婚约,两姓联姻,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改口要红包,但是这却是在中国独有的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位英国的小姑娘告诉自己的丈夫,在她们的国家是没有这种习惯的,甚至与中国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对于父母,她们一般不会以爸妈相称,而是直呼其名,小伙子在知道这个原因之后也是表示理解,并且很贴心的省略了这个环节。

所以说,有些根深蒂固的文化几乎是无法改变的,甚至会让双方出现对立的可能,但是和外国人联姻的这个浪潮,却是完全挡不住了。

又一次典型的联姻

有话说爱情来了挡都挡不住,事情发生在2013年,当时就应该已经有了单身狗这种称呼,即使是现在,应该也有很多男生因为讨不到媳妇而着急吧,当时有一位名叫谢晓伟的人也是这千千万单身狗中的一个,到了四十岁的年龄也没个媳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谢晓伟的父母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能是老天也着急眷顾这位老实人,爱情之神竟然很快就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当时因为工作的原因,谢晓伟要前往非洲进行工作,也就是这一去,竟然邂逅了自己的爱情。

原本的谢晓伟出身贫寒,父母也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所赚的钱仅仅能维持家庭的正常开始,原本这种平静的生活却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在谢晓伟20岁的时候,自己的父亲突然病倒,为了养活家中的兄弟姐妹,谢晓伟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

很快他就和村中的几个年轻人一起谋了一份工地上的差事,没有什么文化的谢晓伟只能靠力气挣钱,由于父亲病重,所以谢晓伟的结婚问题一拖再拖,很多相亲的对象看到谢晓伟家有这么一个病号,都直接选择放弃,所以很多段恋情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无疾而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后随着谢晓伟的年龄逐渐长大,单身未婚的他成为了同村人茶余饭后八卦的对象,谢晓伟对这些风言风语很是不满意,恰巧自己的建筑工地包揽了一个去乌干达修建机场高速的大项目,当时的谢晓伟非常踊跃的就报名参与了。

要知道,当时的谢晓伟是以建筑队工人的身份去的,所以除了上工和休息之外基本没有什么闲暇时间,要么就是在工地上,要么就是在集体宿舍里面,基本没有什么机会可以与外界交流,但是事情就是那么巧合。

我们知道,当时非洲的环境也是非常的不好,尤其是女性,大多数不但没有工作,反而是要面对肮脏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贫民窟就是当时最底层女性的住所,这些女性为了赚取一定的生活费用也是去工地上找活,娜布力娅就是其中的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并不是说直接去建筑工地现场搬砖,而是保证后方生活区的工作,于是这位娜布力娅来到了谢晓伟所在的建筑工地,平常做一些采购和做饭等工作,吃饭的时候总会有难得的闲谈时间,但是谢晓伟是一个十足的社交恐惧症,随意每次都是默默在一旁吃饭。

虽说不擅长交流,但是老实人谢雄伟却是非常的热心,每一次遇到娜布力娅采购回来的时候,谢晓伟都会主动去帮助她分担,很快娜布力娅就对他产生了好感,并且在打饭的时候出现了明显的偏心,连工友都看出来了。

不久之后,谢晓伟也发现自己是真的喜欢上了这个无微不至的非洲女孩,互相倾诉心声之后,两人理所应当地走到了一起,很快在征得双方父母同意之后,谢晓伟凭借一万块的彩礼取回了一个非洲媳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后的生活

这个消息传到谢晓伟的家乡之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他的父母也并没有反对,反而是非常的高兴,因为谢晓伟的婚姻问题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心头病,今天能够解决他们是打心底里高兴,在修建完工之后,他们很快回国并举办了婚礼。

结婚之后,娜布力娅很快适应了中国的生活,学会了汉语,并且有了混血儿孩子,谢晓伟可以说达到了人生巅峰,此后娜布力娅负责带孩子,不仅负责做饭,每天还会同中国的小媳妇一样去邻居家四处串门,聊天,其乐融融。

有了家庭的谢晓伟也是放弃了之前的工作,开始以家庭为根基,在村子里自己创业,赚钱养家,最终经营了一家花椒园,获得收入养家糊口,可以说小日子非常之滋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所以说爱情是没有国家的,即使是存在语言,意识形态,甚至人种上的差异,都可以因为爱情而消除,正所谓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