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的鱼都是从珠江水产研究所改良引进的新品种‘优鲈三号’鲈鱼,亩产达9000斤,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平均每年可以卖出4.8万斤!”大沙镇陈冲村村民郭志诚骄傲地说。据悉,四会市大沙镇渔业产值占当地经济产值的75%,水产养殖面积有6万亩,是当地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目前,渔业经济已经成为大沙镇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

自2018年底广东省畜禽养殖水污染防治行动结束,大沙镇养殖业种类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以“生猪+鱼塘”的养殖模式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大沙面临冲击。传统低水质要求和以量取胜的低端鱼市场已经不能维持当地渔场经济的运转,如何适应市场、保持渔业经济平稳发展是大沙镇急需解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会市大沙镇渔业产值占当地经济产值的75%,水产养殖面积有6万亩,是当地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

政府引领,深入实施水产养殖“12345”工程

2019年以来,大沙镇政府一直积极探索当地在水产养殖方面的突破口。为使产业结构能平稳过渡、推进当地水产养殖业实现“从有到优”的变化,大沙镇政府出台多项优渔利农政策,多管齐下,打出促进渔业经济发展的组合拳。

首先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从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

其次是做大农业主导产业,深入实施水产养殖发展“12345”行动提速发展全域数字化水产养殖业,即打造“1”个肇庆市级“美丽渔场”项目;创建岗美、陈冲“2”个肇庆市农产品安全示范点;打造以岗美、富溪、陈冲“3”个片区为中心的年产值超6亿元高值水产养殖基地;继续培养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年内新增“4”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完成“5”千亩鱼塘标准化改造。大沙镇正全力建设申报省级水产养殖产业园,逐步打响“大沙渔”品牌,力争2022年水产养殖产值达15.65亿元,同比增长7.5%。

大沙镇正全力建设申报省级水产养殖产业园,逐步打响“大沙渔”品牌。

此外该镇推进“一村一品”特色渔业发展,以岗美、富溪、陈冲等村为试点打造高值水产养殖基地,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并深入落实“菜篮子”工程,大力推广农业政策型保险,提高稳产保供水平。

数据显示,2022年1-5月,大沙镇开展水产养殖“12345”工程以来,水产产值已达6.8亿元,同比增加8.8%。

企业带动,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大沙镇通过大力扶持广东太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市场话语权,逐步打响“大沙渔”品牌,引领水产业加快发展。

2018年-2021年间,大沙镇成立了四会市大沙镇水产养殖技术协会,培育了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家庭农场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2021年,大沙镇陈冲村成功创建省级“一村一品 一镇一业”专业村,引入加州鲈鱼养殖主导产业品牌建设。

技术升级,加快水产现代化发展步伐

该镇通过组织镇主要领导干部、村两委干部、养殖户代表到佛山市重要养殖基地参观学习,与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进行合作培养新时代养殖人才等方式,带动农民广泛参与,积极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镇开展三池两坝、“零排放”生态圈养、三级过滤池、池塘岸基一体化、综合型等尾水处理技术模式试验示范。

大沙镇在岗美村、陈冲村、隆马村共建立技术推广基地5个,面积达到了3600多亩,可辐射带动养殖面积达到4万亩。同时,研究制定适应各村各水产品发展需要的养殖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积极引进现代化科学养殖、防控技术,开展三池两坝、“零排放”生态圈养、三级过滤池、池塘岸基一体化、综合型等尾水处理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在岗美和陈冲两地建设2个尾水循环利用示范点,为全镇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打造样板。

“实现渔业经济‘从有到优’,摸索出最适合大沙发展的渔业道路,我们探索了三年。有了这些经验和成果的积累,我们有信心大沙渔业未来可以走得更稳更远。”该镇副镇长梁广文说道。

【南方+记者】施亮

【通讯员】陈毅莹

【作者】 施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