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的“618”后一周,出版圈人大多会变身“分裂人格”:一边作为“做书人”照例哀嚎低折扣血泪史唱着《赔不起》,一边作为读者,擦擦眼泪验收“专业版薅羊毛”的成果——不然怎么对得起自己瘦了吧唧的……工资条。

这个“618”,本来我和“战友”是没打算买书的。但架不住几大平台的疯狂推送。终于,在收到一条“满600减480”的推送后,我推了推“战友”桌sir:“哇靠?2折多?要不……今年接着薅一把?”

01

选“卖肾”的电商疯狂满减,

还是出版社直播间?

按照孔子骂的“始作俑者,宁无后乎?”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图书“满200减100”的人,应该早已被激进派的出版圈人骂出了银河系,开除了“球籍”。

今年618的折扣,越来越低得吓人了。去年“双11”跟朋友聊,如果在某东大促时把满减、各种券、plus会员都用上,到手的最低折扣是3折多。当时已经是“卖血”价,结果今年某当直接怼上了“满600-480”——合到2折多。这回不仅得“卖血”,按这个低折扣再低下去,估计出版人要“卖肾”了。

但一抢书发现,“买600减480”,跟某多多平台“还差0.000000001元”提现的逻辑差不多——或许真的有人抢到券成为1%的幸运儿,但肯定不是“寄几个儿”。

这是我和“战友”在电商上买书最少的一个618,仅上图这么几单。电商的疯狂满减“被迫凑单”和复杂流程,还不如转投越来越多的出版社618直播间体验好。

我们真实体验了一把。首先,满600减480并不是舒舒服服地直接购物车结算就自动减了,有一系列头大的复杂规则。好不容易看明白了,其中最难抢的是一个“满300减100”的优惠码。优惠码是定时发放需要抢的——并且不是抢到自己账户里就有效,要立刻下单付款,按照付款先后顺序,才能确认优惠码是否有效。

前两次,我们都成功错过了优惠码发放时间。后来我一咬牙定了闹钟:拿出几年前黄金周抢火车票的职业精神:从8点58分起就不断刷新页面点“付款”,不信我9点钟就抢不上,哼~~

没错,是抢到了。但是依然用不了——因为我们发现自己要买的书,几乎都不在“满600减480”的折扣区内,比如《徐乃昌日记(4册)》《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明代大藏经丝绸裱封研究(精)》等。

我们再去看符合“满600减480”的专区,除了出版社下血本冲榜的畅销书和重点品外,大部分都是“不知道是啥书的书”。内容制作精良、往往有学术口碑、专业读者的“羊毛书”,几乎寥寥。——赔不起啊。

不过我还是把原定的书单照例下了单。因为哪怕不用“优惠码”,系统自动地“每满200减100”叠加“满300减50”,也就是4折左右,和直播间是差不多的。

折腾一通,电商的618还不如各出版社的“直播间讲座+卖书”有含金量和持续竞争力。比如国图社《说文解字》,用的是清乾隆嘉庆间段氏经韵楼刻本为底本,请专家董婧宸来做的2小时古文字学直播讲座。轻轻松松、不喧嚣不卖惨只讲知识,最后2小时直播,卖了130套书(定价980元,码洋超过12万,实洋4.5折过6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图社在618狂欢月直播《说文解字注》开售,打的是“知识牌”,不喧嚣不卖惨只讲1本书,平均单小时直播码洋过6万,适合专题性强、有内容挖掘深度的新书,借助直播,出版社微店收获的是“核心读者关注”。

与此同时,中华书局在618狂欢月推出“110周年专场”,直播长达9个半小时,3824单,成交金额318499.30元(实洋),最高在线528人,平均时长44分1秒。加上直播前的准备工作,工作人员的高强度工作时长远超10小时——主播梁彦与胡同老师也堪称618卖书月“劳模”,这个工作强度可以“业界封神”了。

618狂欢月“中华书局110周年”直播间,打的是“论持久战策略”,适合家底儿厚、品类多的大社,与粉丝互动性高、人气旺的卖书直播间强强联合。图为“劳模封神榜”。

02

618收货后的“灾难现场”

618买时一时爽,等大概一周各种书的快递都到了,家里开始“每年一度收废品灾难现场”

相信90%以上的“书虫”,家里的各个书架早已是满的。解决办法除了书架上、书柜顶、各种犄角旮旯“塞书大法”,再不得已就是像“渣男”一样“恭请新欢,淘汰旧爱”——早年间那些当时看过、现在已经意义不大的书,就慢慢淘汰“腾地方”。

淘汰的书,大部分都接着放到“孔网”,等着再循环。不过处理旧书并不是“秒没”,并不是每本书都能卖得出去——作为非专业的卖家,如果没有定点快递合作,以发货地在北京为例,最便宜的快递也要10块起步,发到外省要15块起。有些没用的旧书真是哪怕你标价1块钱,加上快递费都未必卖得出去,在阳台堆了一大摞一大摞。

每次618新书到家后,书架上需要淘汰、又最头疼的是各种时效性强的书和图录——比如365天砖头厚的日历书,除了故宫、红楼梦这种十几年连续收藏的品类,大部分当时一时兴起买的样品或是年底人情往来的礼品,相信每个编辑每年过年一大堆,第二年618以后就成了挂“孔网”都卖不掉的废品。(真是求求编辑们少做“大砖头日历”。用来真正做工作记录地方不够;用来当“知识点”读又写得不透。最后既不能藏、也不能用,有时效性连卖都卖不掉。)

写文章时刚过了北京暴雨,晚上忘了关阳台窗户,一大堆618后书架塞不下、被淘汰清理的旧书,估计被雨淋了以后,又出了一层包浆。

我默默地把“孔网”上卖不掉的旧书品相描述,改为“有水渍,介意慎拍。”

估计更处理不掉了。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