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是由英国经济学人集团出版的杂志,创办于1843年9月,创办人詹姆士·威尔逊。杂志的大多数文章写得机智、幽默、有力度、严肃又不失诙谐,并且注重于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内告诉读者最多的信息,是全球阅读量最大的时政杂志之一。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机智、幽默”的杂志,动了个小心思、用了一句不恰当的比喻而惹毛了东方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话:“in 2019 pigs ate 431m tonnes of grain,45% more than the people of china did”

翻译:“2019年猪吃了4.31亿吨粮食,比中国人吃的多45%。”

这一突破下限的“类比”,出自英国杂志《经济学人》近期刊发文章,并由其官方账号截取出来,于6月28日发布在推特平台。该推文一经发出便引发不满,许多网友痛斥《经济学人》此举无疑是种族主义行为。

“人写不出来这种话”,对于《经济学人》的骚操作,CGTN主持人刘欣的评价一针见血。

虽然小时候,我特别喜欢乱看杂志,甚至鸡,兔的饲养书籍看过不少,并且实践过,所以《科学养猪》这类书看起来就轻轻松松了,母猪的发情,配种,产后护理都是其中的章节而已,很可惜,目前只有理论,从未实践。

但在我刚入社会时,我曾经就从事过猪饲料的片区销售工作,虽然只做了一年,但在那一年当中,我走访于农村各养猪大户之间,闻着猪粪味,卖着猪饲料,但却看透了许多,养猪大户的富裕,与贵重猪饲料的科学配比,也算让我开了眼。

猪从断奶到出栏是需要饲料的,科学养猪首先看看饲料的组成,目前国内厂商的饲料各有千秋,但是总有一个基准范围:猪饲料里面用量最大的还真是粮食,主要是玉米,还有大麦,小麦,高粱等等,用量占猪饲料的50-60%。还有饼粕类饲料,其中大豆饼营养价值高,可达到25%,记得当初有一年进口豆粕大涨价,导致猪饲料也涨了好多。

所以,猪饲料中包含人类可实用的粮食食材是无可厚非的,但粮食是全人类共食的,单单用我们中国人做类比,其心可诛,亦有种族歧视之嫌!

说个不算冷的知识:

高中阶段和高考的英语阅读很多是从经济学人摘的文章,我旁听了几节培训班老师的课才晓得。因为年代久远,我已经做了房奴二十余载了,现在我也不知道现在四六级还摘不摘了,我们那时候还是很喜欢搞些论点似是而非的阅读,老师还强调这是高级的写作方式。

经济学人这个媒体实际上很有意思,他们知道中国的研究生考试,有的时候会截取他们的一些片段作为考试材料,所以他们刻意在他们的文章上增加很多抹黑中国的信息,想用这种方式去影响那种平时就读他们的文章来备考的年轻人。

不过有一点是他们没有料到的,实际上中国现在可以去读研究生的这些年轻人,他们在网络上获得信息的能力已经远大于10年20年前那一批上大学的人了,相当一部分人能很容易分清楚他们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甚至能检索到更完整的信息,可以识别他们的恶意剪辑。

(包括别有用心的滤镜)

就算无法识别他们的恶意剪辑,但是至少也知道他们的报道是戴着有色眼镜的。

所以他们很多的某些行为往往对国内的这些阅读者来说,是起不到他们想达到的效果的,甚至还有反作用,让国内的这些读者更加意识到他们的报道是不正确不真实的。

总之,非我族类,凡事皆需谨慎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