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谢筱白

点击关注,我们一起进步

下雨的时候,没有伞的孩子,必须要奔跑。

25年前,香港回归的前夜,也是雨夜,我们的解放军战士手持钢枪在等待着步入历史。

25年后,奶业再掀波澜,让无数国人心头,再次下起了雨,毫不夸张地说,当年被三聚氰胺支配的恐惧又再次袭来。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6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的中国质量新闻网发布消息显示:

  • 浙江省庆元县市场监管局公示2022年第4期食品抽检检验情况,其中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批次纯牛奶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丙二醇(低毒物),标准要求为不得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该消息引发热议,直至微博热搜榜第一;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截至发稿前,在中国质量新闻网上,之前发布的庆元县市场监管局公示页面也已经显示“404”。

情况扑朔迷离!

那么问题来了:

检测出的低毒物丙二醇到底是什么?对人体伤害有多大?

作为上市公司为何要添加丙二醇?

这到底会是孤例?还是普遍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

01.

丙二醇到底是什么?对人体伤害有多大?

据悉,丙二醇作为一种有机化学溶剂,本身属于低毒物质。通常略有甜味、无臭、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工业中。

相关资料显示:

  • 在食品工业中,丙二醇主要用作食品乳化剂,且是调味品和色素的优良溶剂。
  • 在医药工业中,丙二醇常用于制造各类软膏、油膏的溶剂、软化剂等。
  • 此外,丙二醇也是用作化妆品的溶剂和软化剂。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丙二醇具有低毒性,哪怕在化妆品领域,相关标准也要求添加浓度在5%以下。

另据中国消费者报2019年的一篇报道,科普作家云无心表示:

  • 丙二醇的加入可以使食物获得更好的口感,并且让良好的口感保持更长的时间。

云无心表示,人吃下丙二醇之后,大约有45%会经过肾脏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其余的则在体内代谢为乳酸。

如果食用量过大,产生的乳酸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在血液和肾脏里累积,从而导致中毒。主要影响神经系统,造成呼吸变缓、心率降低、失去意识等。

“麦趣尔纯牛奶不合格”消息出来后,云无心今天(6月30日)凌晨在微博上表示,“纯牛奶中出现丙二醇,是一件挺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查了关于丙二醇的毒性问题,目前大部分报道都提到造成动物肾脏的损害,对人体有多大伤害?

或许随着麦趣尔事件的深入调查后,我们会有清晰的认知。

02.

作为上市公司为何要添加丙二醇?

其实这是个误会!

在麦趣尔之前,没人想到有人会胆大包天到把有毒物质加到牛奶里!

所以,所有品种的牛奶中是否含丙二醇,不是当前监督抽检细则项目,更没有常态监管。

而这次庆元县市场监管局之所以有此发现,据相关人员爆料,纯属浙江质监相关部门的用爱发电。

只不过他们也没想到,能查出这么大的问题。

相关质检人员透露,通常丙二醇加入的作用是两个字:

1.作为添加剂(GB 2760)使用,起到稳定消泡凝固等表面活性剂功能,应用范围比较小。

2.丙二醇是最最最最最常用的水溶性液体香精基质(溶剂)(GB 30616)。

该质检人员表示,除非出现学术性原因推翻,比如牛奶中有较高的天然含量之类的问题,否则几乎就是实锤加香精。

听到这里,我简直气死了!

要知道从2008年至今,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戒了牛奶,家里有宝宝的,更是只买进口原装奶粉,哪怕国内分装过的都不考虑。

我以前还觉得,我们是不是错怪中国乳业了?

听完该质检人员的话,我才发现可能有些乳业品牌,压根就没打算让人好好过日子。

要知道麦趣尔是这两年最为流行的网红奶,小红书上关于“麦趣尔牛奶为什么好喝”的种草文案以及新闻报道,可谓铺天盖地。

甚至有吃播称其为“惊为天奶”!

我查了下,天猫上该涉事产品总销量已经超过了1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人脑瓜仁疼!

如果真有人长期把奶当水喝.....后果不堪设想。

“麦趣尔牛奶为什么好喝?”我想我们心里都有数了。

那么为什么作为上市公司还要做这样的“危险高难度动作”?

要知道闯红灯一般有两种结果:

要么比别人快一分钟,要么比别人快一辈子。

答案写在了他们的财报上。

麦趣尔财务显示:

2021年度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6亿元,同比增长30.9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45.75万元,同比下降65.01%。

之所以增收不增利,是因为:其旗下全资子公司新疆麦趣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暴雷,存在被执行人、终本案件、限制消费令及股权冻结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5亿元。

有没有可能这家公司加入丙二醇是无心之举呢?

大概率不会,麦趣尔全资子公司浙江新美心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曾因生产销售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要求的食品等内容被罚。

就这样的一家问题频出的公司,你要说他遵纪守法,从不闯红灯,是无心之举?

谁敢信?

03.

这是孤例?还是行业的常规操作?

毕竟没有一家乳业品牌,有胆量把丙二醇写进配料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类似麦趣尔“张冠李戴”故意模糊配料表的情况不在少数,而他们的本意大多是增加“奶味”,提升口感。

比如:某品牌的低脂牛奶,刻意模糊了自己是“调制乳”,加入了大量的添加剂。

要知道当初三聚氰胺成为乳业潜规则时,承担的作用也是如此:在牛奶中兑水、再添加三聚氰胺,可以提高蛋白检测指标而不易被察觉。

因其价格低廉,而被各大乳业品牌广泛采用。

这次“意外”浮出水面的丙二醇,也会是这样的行业潜规则吗?

目前,不得而知。

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财经领域的媒体人,我想呼吁一下:

别总说国货当自强,老拿爱国主义扯起虎皮做大旗,也别说为了下一代的健康之类的冠冕堂皇的句子,能不能认真对待下这次的丙二醇的问题?

能不能筛查一遍市面上的乳业品牌,麦趣尔到底是“闯红灯”的孤例?

还是行业已经有了类似的惯例?

我们亟待个确切答案。

另外我认为做一个行业,除了脚踏实地,还要热爱,只有热爱,才能坚持,才能走得更远,就像农事,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否则,中国乳业品牌还能信?还敢信?

喝个牛奶本意是补充营养,现在却像“大郎来喝药?”

另外,我多说一句,中国消费者从来没有不信任中国的奶源,不信任的是在扭曲的社会系统中催生的乳业从业者的良心。

我们都知道下雨的时候,没有伞的孩子,必须要奔跑。

尤其在中国乳业品牌不受信任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加大对乳业品牌的检查的范围、检测的力度,检测的频率。

让防伪劣的拳头更硬一些,出拳更重一些,切实捍卫消费者权益,让胆敢“闯红灯的”乳业品牌,见一起,重罚一起,我想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毕竟,人生不长。

也许从壮志豪情到沉默寡言用不了多长时间;

从万众瞩目到门可罗雀的路途并不远;

从温暖包容到事事怀疑,只需受上几次挫折。

更没有人愿意拿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去做实验!

思考题:

江湖再现“毒牛奶”,中国乳业品牌,还能信吗?还敢信?

感谢三连,欢迎留言讨论,我们在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