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陈秋圆 郭若梅 发自福州 6月29日,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中国福州举行。在“团结抗疫与卫生健康合作”分论坛上,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表示,中国持续深化多边抗疫疫情合作,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包括深入开展新冠疫苗研发的全球合作,积极落实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毫无保留推动疫情数据和防控经验的共享,有效稳定全球疫苗防控救治供应链,全面开展对外抗疫援助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6月30日,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公布《金砖主席国产业合作福州倡议书》。

欧晓理指出,中国率先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合作加速开发、生产、公平获取新冠肺炎防控新工具”倡议,与十多个国家开展了疫苗研发合作,成立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心,同巴西、阿联酋、智利等国家签订疫苗临床试验协议。加强同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等的科研合作。截至今年3月,中国已经有29款疫苗进入临床实验,有16款已在境外开展三期临床实验,有7款获得附条件上市或者紧急使用的批准,有2款疫苗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

“在产能有限、自身需求巨大的情况下,中国履行承诺,为缩小全球疫苗分配赤字、产能赤字撑起全球抗疫生命线作出重要贡献。”欧晓理介绍,截至今年3月,中国已经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无偿捐赠超过了2亿剂疫苗,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1亿剂疫苗,占中国以外全球疫苗使用总量的三分之一。一些中国企业已同多个发展中国家合作生产疫苗,签署联合生产疫苗协议,初步形成了超过10亿剂年产能,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公平获取新冠疫苗的可及性和本土化的生产能力。

当前,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公平合理分配,保障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是个全球讨论议题,非洲是讨论的焦点之一。论坛上,来自非洲最大制药公司、南非爱施健制药控股有限公司的高级执行官斯塔夫罗斯·尼科拉乌坦言,“在新冠疫情的高峰时期,不幸的是非洲却无法大量获得新冠疫苗,非洲发现自己被排在了末位,在疫苗接种方面,这极大地曝光了一些全球的问题,而且非洲急需要有自己的主权来实现我们的卫生独立。”

在疫情防控期间,非洲疫苗制造能力匮乏凸显:根据《自然》杂志,非洲国家99%的疫苗都依赖进口。目前仅有18%的非洲人口完全接种疫苗。对此,非洲联盟一直在推动非洲国家发展自己的疫苗生产能力,并希望到2030年的时候把依赖度降低到45%。“非洲需要建立伙伴关系,来帮助建设产能;非洲需要相应的支持,与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金砖国家伙伴一道加强合作。”斯塔夫罗斯·尼科拉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