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哲学总离不开三大灵魂拷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去向哪里?”,应该说所有正在试图耗费一生的时间,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有些人会按照社会的发展的方向,按部就班的上学,步入社会,然后便日复一日的,在挣扎的打工生活里不断吐槽自己的不如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人或许会跳过一些步骤,比如成绩不好的或许会提前步入社会,比同龄孩子更早接触到社会的毒打;家底丰厚的孩子或许受到父母的宠爱,跳过打工的环节,出道即巅峰,过上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有钱生活。

还有一些是在学生时代就定下了人生的目标,并且为之付诸了行动和努力,毕业之后自然而然就有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虽然很辛苦,但是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都十分羡慕的生活。

不论是过着哪种生活的人,在人生路上行走的时候一定会充满很多迷茫,有些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发通透,有一部分人则会越发的自我否定,漫漫人生长路,我的存在真的是有意义的吗?

不光是我们,一些社会的成功人士甚至也有这种想法,就像特斯拉的CEO马斯克,他就认为很多人类根本不需要活这么长,这甚至还是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只要将人类的意识注入一个特定的容器之中,或许就能实现永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价值?

就在上个月月底,马斯克便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我们很多时候很容易被以往的旧观念而束缚,被固有的框架限制住,导致创新成为了一件很难的事情,会阻碍人类以及社会的进步,成为负担,所以很多人类并不应该活那么久。

这种类似的言论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他的采访中,之前他就曾关于一个事实发表看法的时候提到,某些职业应该明确的规定一个年龄限制,即便这是民众推选出来的结果,但是从生理的角度上来看,年过七十,无论身体进行了怎样的保养,身体的机能、精力和反应力等都远远不如巅峰时期,势必会对工作造成影响。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其背后牵扯到的利益关系,让他做出了这样的言论,总而言之,这样的行为已经受到了很多网友的抨击。

站在他的角度上来看,老年人的价值显然不如一个青壮年来的大,但是对于一个拥有感情的普通人来说,抛弃一个年轻时曾经做出过很多贡献的人,是一件非常无耻的事情,无异于过河拆桥,毕竟所有人总有一天都会老去,都会退休失去价值,谁都不想晚年的时候被人这样唾弃。

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一个想法,那便是将意识移植到机器之中,因为机器并不会老化,所以人类或许能够实现永生,这样真的可行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拥有意识的机器人

人类与机械的结合,这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概念,在很多科幻电影或者动漫中,比如《阿丽塔:战斗天使》中生活的居民,就拥有人类的意识,和机械的身体,在突破人类的身体极限的同时,也不用担心社会秩序发生混乱。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变相的“进化”,马斯克的想法不过就是极端了一些,因为他完全摈弃了人类身体的部分。

我们知道,人类生存的根本在于细胞的生命力,和细胞的分裂,而端粒作为控制细胞分裂的开关,更是把控着生物寿命的长短。人之所以会老去,不过就是端粒越变越短,细胞分裂能力变差,新陈代谢变慢,导致生体机能的运作跟不上了。

就好比是电池玩具一样,当电力越来越微弱的时候,玩具的行动也会越来越无力,直到最后电池耗尽。不过有一点不太一样,那便是玩具还可以通过更换电池,让其重新诸如生命力。

此时便会有人奇思妙想,如果将人的意识注入到机器之中,即便机器老去,只要不断的更换零件,那么这个人岂不是可以一直存在?

如今,很多科学家也在致力于研究这个课题,越来越丰富的机器人、虚拟人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扮演者各种角色,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正摆在他们眼前,那便是如果让算法和程序生成一个“意识”,让它们学会自主学习和思考,就像人类一样。

这种技术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一旦实现,又会带来很多隐患,如果真的诞生了一批这样的“机械人”,他们的优势无疑是碾压人类的,那么这样的做法会不会是人类自取灭亡呢?

这样想来,将人类意识赋予到机械上的想法显然更加靠谱一些,毕竟其本质还是人再进行操控,并没有衍生出新的“生物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一点上,马斯克倒也不是在说大话,他们的确正在研发能够完全适应人类生活的机器人。譬如与人类有着相似结构的工业机甲擎天柱,这是一个身高1米71,重113斤的机器。

为了模拟人类运动时的平衡和敏捷,其上安装了四十个机电推拉杆,以及各种智能芯片技术。他的面部是一个巨大的显示屏,其上安装的摄像头充当“眼睛”的功能,安装了感知系统,除此之外,身体上还有很多“眼睛”,模拟人类身上的神经网络。

而随着研发进程的推进,机器人的功能也越发丰富,从最初的从事枯燥重复性工作,到现在不仅能做家务,甚至还能与你尬尬舞,总之就是越来越拟人化。并且马斯克提到,这种机器人已经可以投入中等规模的量产了。

也许有一天,人类的意识便能被提取成一种运行程序,只要让机器人进行下载,就能被赋予第二次生命。

结语

其实科技早就已经悄无声息的渗透到了大家的生活之中,比如网上聊天记录,以前的照片视频,它们其实都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只不过存储载体不再是大脑,而是电子设备。

比如自动驾驶放在前几年或许还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课题,但特斯拉的自动避障属实震惊了许多车主,它总能在车主还未来得及作出反应的时候做出“救车”判定,极大提高了行车安全,实在给了用户极大的安全感。

换个角度来思考,机器其实已经替换了人类的某些功能,在未来,这种占比只会越来越大。

美国一位工程师院士Ray Kurzweil所写的《奇点迫近》中做过预测,2025年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将会超过人类。

关于这样的发展究竟是祸是福,我们无法预知,对此,你们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进行文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