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也是第一艘配备电磁弹射/阻拦系统的国产航空母舰正式下水,这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在举国同庆的时候,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航母下水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离真正服役形成战斗力还有一段路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航母下水后,具体还要做什么呢?主要工作有三点,分别是舾装、系泊试验和海上试验,这个有点类似流水线上的质检环节,只有真正质检合格后,才会交付海军,从而进入下一个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要完成航母舾装。这个有点像房屋完成毛坯建造后,开始进入装修环节。在船体建造完成后,需要把航母停靠在舾装码头进行设备、管路、电缆,甚至是武器装备的安装和调试。也就是说,除了船体以外,所有需要安装的设备,都是在这个环节完成。由于航母体积非常庞大,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性载体,所以舾装的周期也会非常长,非常耗时耗力,加上中间还会不断地试验调整,这个周期通常会在2年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要完成系泊试验。这个有点类似车辆生产后,需要在封闭环境里进行试车一样。放到航母上来说,就是在各种作战和机电设备以及相关系统安装结束后,要进行基础的性能试验,从而验证是否达到原设计性能,是否满足航母设计船检规范和系泊试验大纲规定的要求,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一些隐患。这个试验是在码头上进行的,因为受到码头堤岸的限制,因此航母基本上处于缓慢的运转状态,不能进行全负荷运转试验,这是系泊试验的局限性。

最后,就是海上试验。如果说系泊试验是厂家在“室内驾驶”,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基础调试,那么海上试验就是真正的验收环节了。除了有厂家人员参与以外,海军也会参与到试验中来,对设备及系统进行反复的测试。因为海上试验关系到航母是否可以在复杂恶劣的海上环境完成战斗任务,所以这个环节要求更高,标准更严。不但要对航母的低速、中速、高速航行以及转弯等能力进行测试,还要对其抗风能力,航管、通信和指挥系统等进行协调测试。在历史上,苏联的莫斯科号直升机航母就在海上试验中暴露出了一些设计缺陷,前前后后被卡住了3次,在延期9个月后才正式通过验收,被编入舰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航母下水后,至少还要经历2-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真正编入海军的战斗序列。尽管采用了电磁弹射/阻拦系统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福建舰所需要的测试周期理论上还会有所延长,但由于有了前两次的航母建造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一定能够看到福建舰和辽宁舰、山东舰“三剑合璧”并驾齐驱,共同承担着保卫我国海域安全的重要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