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的货币稳定性很强

黄金质地比较软,能够打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黄金的延展性可以说是所有金属当中最强的,也具备相当强的导电能力,可以说是一种用途多样的金属。黄金的性质稳定不仅仅体现在它不易生锈方面,同时黄金也很少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金的熔点很高,在古代冶炼技术不发达的环境下很难将这种金属熔化,因此才有了真金不怕火炼这样的说法。那黄金畏惧水流吗?不少人认为黄金的稳定性这么高,自然是不会受到水的影响的。但事实上在一些极端的环境下黄金还是会受到水分的影响,黄金可以吸收水分,回归到正常环境之后这些水分又会蒸发从而导致黄金重量减轻,就如同这件事上出现的情况一般。

七十年代初西安的某个工地上正在进行作业,一位民工在挖地基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堆大陶瓮,打开这些大陶瓮之后发现里面都是黄金。所有人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负责人将情况上报给当地的革委会,革委会联系了省博物馆的人员进行发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小组们经过发掘之后找到了上千件黄金白银器物,在这批黄金器物当中有四块珍贵的金箔,这些金箔在被发现的时候还泡在了水中。专家们小心地将金箔清理出来进行称重,确认其重量是11斤。这些金箔的发现证明了古代金匠的锻造技艺,可以通过简陋的工具将黄金打造成如此薄的金属片。

金箔上交博物馆之后考古小组需要编写这些文物的出土报告,需要再度进行数据测量。但当专家们进行测量的时候却意外发现四块金箔的种类变成了八斤,足足少了三斤重量。三斤的黄金价值不菲,更何况这些金箔除了本身的价值之外还具备文物方面的价值。

博物馆的领导怀疑是有人盗走了金箔,于是成立了联合调查组来调查此事。考虑到金箔一直都收藏在博物馆内部,并且数量并没有减少,那么能够完成这样的盗窃一定是具备了相当的专业知识。调查组将负责测量重量的韩伟列为头号嫌疑人员。

在所有人当中韩伟是接触金箔最频繁的人员,因此他具备最大的可能性作案。韩伟对于这样的怀疑是有口难言,虽然自己接触金箔的时间最多,但自己确实没有盗走金箔。

另外要是自己盗走了金箔,那又何必要公布金箔重量降低的情况呢?他最应该做的是偷偷将情况隐瞒,等事情过去之后再找机会离开才对。正当所有人对此都感到疑惑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当时金箔被发现的时候是泡在水里的,金箔是否存在吸水的情况?

因为如果金箔会吸收水分的话,就不难解释清楚金箔重量降低的原因了。众人听完这样的说法都觉得不切实际,因为在所有人的印象当中黄金是一种十分稳定的金属,就连强酸都难以渗透,又怎么可能会吸水呢?但为了保险起见,众人还是请来了两位化学教授来进行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人将金箔浸入到水中,一个星期之后再进行称重,所有人都发现金箔的重量竟然恢复到了11斤。所有人才意识到原来黄金也能吸水,如果是一般的金块,因为接触面积较小,吸水的情况还不容易发觉,但如果换成是面积大厚度低的金箔就很明显了。

黄金在被古代工匠打造成金箔的时候内部产生了很多空腔,这些空腔用肉眼是无法分辨的,但如果用显微镜就能发现。这些金箔被浸泡在水中之后吸收了大量水分,虽然在出土的时候众人将它表面的水分擦干,但在金箔内部的空腔却依然积蓄水分。随着时间的流逝,黄金内部的水分也慢慢蒸发,也就导致黄金的重量降低了。

总结:真相被揭开之后众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的“真理”是有局限性的,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这些习以为常的“真理”也可能导致我们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