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选手公开吐槽冬奥会伙食太难吃,中国人不会做饭?日本网友扬言称:山猪吃不了细糠,输了还得找理由现有报道称韩国代表团对北京奥运村的饮食很不满意,说中国人好像不会做料理,与昌平冬奥会饮食相差太远了,太过油腻,不符合韩国人的口味。对此,日本记者都表示很惊讶,因为日本选手的反应是很好吃,而除了韩国,其他国家都没有出现不满的声音。冬奥会的食堂到底是什么样的?奥运村的食物真像韩国选手说的那么难吃吗?是他们不懂欣赏吗?还是众口难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博——日媒报道只有韩国选手批评冬奥会食物不好吃韩媒:中国人不会做饭?根据朝日新闻的一篇杂志报道,韩国比赛选手对本次冬奥会奥运村的食物表示十分的不满,这一言论出现,让国内国外的媒体大为震惊。韩国速滑代表队的郑在元表示:“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的食物与今年中国的北京冬奥会的食物相比好吃很多,在抵达北京的当天晚上去过一次后就再也没有去过了。此外,参加女子速滑比赛的一位队员还说,“看了冬奥会的菜单后,甚至产生了想回家的心情”,“中国人似乎不会做饭”。另外,据韩媒首尔经济报道,在平昌冬奥会男子滑冰项目中金牌获得者郑在元抱怨北京奥运村的伙食“最差”,并吐槽道“肉菜太多,还没什么味道”、“中国人好像不会做饭”。其他韩国队员也表示称中国准备的菜“太过油腻”“特别想念麦当劳”。

韩媒更是透露,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会直接空运泡菜等食物,他们准备将新鲜的泡菜以及其他食品空运过来,为了让韩国运动员们吃饱喝足,迎接接下来的比赛。今年的冬奥会的菜品真的像韩国选手描述的那样“不忍下咽”吗?678道菜任君选择事实显然不是,在本次奥运会上,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我国的运动员能取得多少枚奖牌,作为这次冬奥会赛事的东道主,还关注着我们是否能尽好自己东道主的职责,招待好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彰显出多元化、科技化、包容性强的大国风采。由于此次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来自世界各地,为了满足运动员的不同喜好以及生活习惯,中国奥委会在准备选手们的饭菜时十分用心,央视公开2022冬奥村的菜单,种类繁多,公布出来的运动员菜单的设计中西兼顾,中餐和西餐的比例为 3∶7。食材品种 400 种,菜品数高达678种,冬奥村的食堂更是24小时开放,为不同时间段比赛、训练的选手做好充分的后备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减少浪费现象,餐厅每天从678种菜单中挑选出200道菜来进行制作,这让很多国家选手表示“自己十分期待每天餐厅里的菜品”“每天200道菜有‘拆盲盒’的感觉”。餐厅里还设置了12种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餐台,实行8天一轮换制度,单是披萨餐台里,披萨种类就有玛格丽特披萨、烟熏鸡肉披萨等9种。这样多样化的设计就是为了保持各位选手的营养均衡,同时尽可能地满足每位选手不同的喜好。朝日新闻旗下周刊《Aera》报道中说到,日本选手认为中国的冬奥村餐厅里的菜肴十分美味,口感非常棒。一位日本运动员评价:“这里有100多道菜,不仅有日式菜品,更是有好吃的中餐,各个国家的餐点在这个餐厅都能吃到,每一道菜都非常的好吃。可惜我要保持体重,不能吃太多,不然真想每样都尝一尝。”一名在北京报道奥运会的日本记者也表示:“看到韩国运动员对奥运村饭菜不满意的报道,我感到很惊讶。”马耳他滑雪运动员珍妮丝·斯皮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赞冬奥会的食物,虽然她在比赛时出现了小失误,落地时摔倒在雪面上,但在赛后被问到菜品如何时更是俏皮的把自己口袋里带的中国豆包拿出来向记者展示,豆包在她比赛摔倒时不小心被压扁了,但这并没有影响她介绍这款中国食品的热情,她咬了一口兴奋的在镜头面前展示,说:“中国菜是我的最爱,我早中午都要吃两个豆包,今天比赛太紧张了,没能吃下去,只好把豆包放到口袋里准备比赛后吃,现在我终于能吃我的豆包了,真的是太好吃了。”

这个俏皮展示豆包的马耳他选手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喜爱。不光是她,还有美国的单板滑雪运动员泰莎·莫德对中餐情有独钟,用视频的方式来“探店”冬奥村餐厅,地道的中国菜成了出镜的主角。同队的茱莉亚·马里诺在接受NBC采访时也说,“自从来到这里(冬奥村),训练一回来,我就去吃饺子,直到现在我大概吃了200个饺子了。”来自挪威的菲利普·菲耶尔德·安德森,也以Volg的形式分享了自己品尝冬奥村美食的画面。看了各国运动员的评价,大家不管是在面对媒体采访,还是自愿在社交平台记录自己的日常过程中,都会有中国美食的出现,并且无一例外都是好评。在美食上,中国人决不妥协,不光自己有挑剔的味蕾,招待客人更是尽心竭力,这是中国传统的“待客之道”。冬奥餐厅尽显“黑科技”冬奥会菜品多样化体现了中国的多元化与地大物博,已经赚足国内外同胞的眼球,而冬奥村餐厅全部使用人工智能服务,则是让每位身临其境体验智慧餐厅的外国友人们赞不绝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服务运动员的餐厅中机器人数量更为庞大,近120个机器人同时工作在机器人餐厅,在这里没有厨师也没有服务员,全透明的厨房中“机器人大厨”在24小时中为数千人有序的提供餐食。从顾客选择菜品到收银台点餐,然后得到座位号码后去指定位置等待,直到拿到餐品只需要十分钟。不需要动手去取,一盘香喷喷,火候正好,咸淡适宜的菜肴就会“从天而降”,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餐厅里分工明确,虽没有一名员工,但依旧井然有序,烹饪机器人熟练地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将选手所点的菜肴做好,而后专门的送餐机器人沿着暗嵌在天花板上交错的轨道将菜品运输到所需的餐桌上方,顾客只需把它从托盘上取下来即可。尽管菜品输送量大,但送餐厅机器人会自动规划最佳输送路线,虽然繁忙,但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印尼网站近日还在其社交网站官方账号发布了短视频,机器人在天花板下面飞来飞去送面条的视频,在该网站上点击量十分庞大。只见视频里的面条被放在一个外观精美的盘子里,通过安装在房间天花板下的机器人传送给点菜顾客,顾客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即刻享用美食,无需在食品摊位前聚集或等待。真正地实现了“人在桌上坐,菜从天上来”的奇迹。

除了炒菜送餐,酒吧里的鸡尾酒也由机器人调酒师负责,选择好鸡尾酒样式后,机器人调酒师就可以现场调配,观看机器人调酒也是一种享受,运动员们在赛后的某一个晚上在专门的酒吧里感受它们的服务,既得到了放松,也体会到了高科技的服务。是运动员,不是美食博主!通过各个选手的评价,以及各界媒体的亲身所感,都没有出现像韩国那样的评价,冬奥会菜单上也出现了韩国的特色菜,比如泡菜、部队火锅等韩式料理,却依旧被他们吐槽菜品不合口味,也是很让人无奈。难道678道菜里还选不出一样符合他们口味的菜品吗?多年之前,中国队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时,食堂菜品不会像如今的一样各色菜式应有尽有,近一个月的西餐让中国选手们苦不堪言,由于吃不惯菜式,从中国背过去的方便面在运动员们眼里都成了美味佳肴,为了照顾女选手,我们中国的男选手将自己的方便面分出去,吃了几十天的西餐,但是这样也没有人抱怨。现如今各色菜式应有尽有,600多道菜就没一道能满足韩国运动员挑剔的胃,偏要自己准备快餐,属实难伺候。奥运会是各个健儿们比拼实力的地方,因为他们的身份是运动员,而不是美食博主,为自己的国家取得更多的奖牌才是他们参加奥运会的初衷。反观韩国选手在本次比赛中奖牌数量依旧为0,作为他们的优势项目短道速滑也与奖牌无缘,韩国获得雪上项目奖牌几乎不太可能实现。在与雪上项目奖牌纷纷错失之后,韩国人把吐槽饭菜的矛头转向了北京冬奥会的场地,表示场地太差,甚至还污蔑中国队被偏袒,辜负了公平。

小结韩国对中国餐厅、场地、设施的评判言论让人十分气愤,但我们不与韩国争口舌之快,用一块块金牌来展现自己的能力,是非自在人心,希望韩国队能放平心态,从自身寻找问题,而不是将问题丢给外界因素。运动场上,实力决定一切,改变自己的想法与态度,承认他人的优秀,才不会被这个世界淘汰。随着时代的进步,餐饮服务技术也日新月异。在中国的冬奥村,许多提供餐饮的服务不再使用人力,而是使用机器人等工具。在疫情大环境下,使用先进的只智机器人技术为运动员们制作菜品,不仅使做出的菜肴口感更丰富,也减少了许多人员接触,大大增加了各国运动员的安全系数,更是借此将我国的综合国力展现在了世界面前。仅仅是我们的餐厅,就已经让许多外国媒体感叹,这样的科技在他们的国家想要熟练应用得超过三十年!通过冬奥会,世界将会对我们的国家有一个新的认识,不光智慧餐厅引人注目,大到冬奥会的开幕式我们采用人工智能、5G、AR、裸眼3D和云等多种科技成果,为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一场绝美的演出,小到选手的衣食住行,使用的是无人驾驶的高铁,酒店的床是人工智能自带“带记忆能力”,使用的装备可自动刷新成绩,自带多种检测功能......这些都是中国制造创造出来的魔力,时隔几十年,我想通过这次机会中国制造再也不会与“仿造”等词汇相连接,大国风采在此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