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作者牧之野授权,“秦安战略”平台独家原创刊发,转载自公众号“之乎者野记”,有很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下午微信里炸了。

行程码摘星的消息轮流被推上各类媒体头条,争先恐后,生怕自家发布的比别人晚一秒。

然后就是搜索机票火车票搜索量上涨1.5倍,朋友圈里大家都在讨论暑假去哪儿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人乍一听的感觉就是:终于放开了,一切回到2019了。

可是,真的是那么回事吗?

行程卡取消星号与第九版的调整一样,其实只是一个辅助的政策,可它为什么就上了热搜呢?

因为大家的情绪,已经到了一个饱满的状态,急需要纾缓,任何可能被大家认为是放开的消息都会被迷离的眼神无限放大。

目前,密集出台的政策,本质还是为了冲冲业绩,准备朝着5.5这个数字坚决奔去。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疫情三年,我写的研判文章准确率还是很高的,南京的、边境的、这一波北京的、香港的,一一言中。

对于当下研判,我的核心观点文章早前已经反复阐述,部分已验证:

《我们不可能永远把新冠病毒拦在国门之外》
动态清零政策无比正确
第六波大流行就要来了
2022年底前被动调整防疫策略,很悲壮
对ECON影响很大
还有别的病毒大流行需要防

目前在美国流行的BA.4和BA.5又开始走肺而不是上呼吸道了,是不是主流毒株不清楚,但很明显传染速率、隐匿性和逃逸的情况更突出,而且,疫苗的有效性在继续下降。

在多次核酸的情况下都未必能检测得出来,更不要说没有常态化核酸情况下,我想问问,怎么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位北京市民关于疫情防控的思考和建议》中,我提到了检测手段的迭代升级,现在看,并没有出现,没有替代又减少核酸,那么一发现可能就是一堆。

然后到时怎么办?

以前大会上有位老同志说过一句话记忆犹新,其实左或右都不可怕,怕的是忽左忽右。

这个说的其实是预期管理的事情。

事情容易这样,过犹不及,矫枉必须过正。

显然,这是国家要把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真正统筹起来考虑,人员要流动起来,经济要活跃起来,避免过度防疫和防疫“压倒一切”。

但并不是说现在就开始放羊,大家每个人就可以随便到处去玩去出差了。

普罗大众对于信息的分辨能力,是不高的,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其实只有一个问题和简单两端:

一个问题:现在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简单两段:要么放开,要么清零。

而其实,我们有些地方并不具备“科学精准防控”能力的,并不是他们一定要“一刀切”,但是真的就做不到。

踢球的人都知道,只有肌肉记忆越发达,人球结合的能力才会更好。所以大多数人,可能就像手脚不协调一样,用力过猛或发不出力。

我们真的是两难了,越来越难。

很多人问我怎么看张文宏的研究报告,我只能说,我尊重专家的研究,但那个毕竟只是奥密克戎BA.1,反映的是这个毒株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病毒的变异速度要远超过科学家的研究,如果拿这个报告作为奥密克戎所有毒株无害的证据,无异于刻舟求剑。

更何况,国家现在定的政策就是动态清零。

但任何时候,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有危机感,不要以为一切就好了到此为止了,我们还要面对猴痘、儿童脑炎、还有以前并不常见在南方夏季流行的流感等等。

而且,6月15日,拜登政府正在准备一项针对大流行病和其他生物威胁的新防御战略,并为此寻求882亿美元的资金,这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我们永远也回不去过去的正常生活了,把抗疫要作为新常态!

为什么要有这种心态?因为,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归咎于疫情防控了,我们本身就处在全球经济危机之中《七月风暴》,越早接受这个现实,就能越好的做充足准备,保护家人的安全。

这个暑假可能是个难得的窗口,带着孩子去转转吧,个人觉得三个月内,一些城市大概会再有一波中等规模的疫情。

记得一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吗,摘星不意味着什么,现实中大概率也不可能放松到什么程度,那只是美好的幻想罢了。

人在时代的大潮中如同浮萍,且行且珍惜如今的安全环境,国家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更应该做的不是寄希望于远行的逃避和解脱,而是过好当下的每一天,珍惜每一份忙里偷闲的时光,和爱的人在一起,做不让自己留遗憾的事,才是正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