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年来,邮政业业务收入从1980.9亿元增长至12642.3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2.9%,与全国GDP的比值从0.37%提升到去年的1.11%。快递业务量从57亿件增长到1083亿件,是原来的19倍,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放眼整个快递行业却面临着成本上涨、竞争压力变大的现状,生存变得越来越难。

近段时间国际化快递物流企业J&T极兔速递 (J&T Express,简称“极兔速递”或“极兔”)频频爆出负面传闻。6月12日,江苏常州一极兔网点被曝老板跑路,快递员及员工被欠薪30多万,不少人在网点打地铺睡觉等答复。同时,货物积压无人派送,生鲜水果腐烂,重要文件也长期滞留。

根据媒体此前的报道,极兔速递网点拖欠工资、积压快递这类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从今年开始,多个城市陆陆续续有极兔网点被曝出现问题,有爆料称,河南南阳多家加盟网点关门,重庆渝中区快递员被欠薪,沈阳大东区草仓路极兔站点也被曝拖欠员工工资两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速扩张下的极兔,最近显然遇到了不止一点问题。但有问题的也不仅仅只是极兔一家,随着各家快递公司去年财报陆续出炉,快递业的格局在不断持续的价格战中发生了巨变。

顺丰控股2021年全年归母净利润虽然保持盈利,归母净利润42.7亿元,但较上年度减少41.7%;京东物流2021年净亏损156.61亿元,同比下降287.9%;申通快递预计经营业绩为亏损状态、韵达股份在2021财年前3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3.41%,仅中通快递-SW和圆通速递实现小幅增长。

既是搅动行业的鲶鱼

又是暴露行业问题的加速器

极兔速递进军中国的时间节点,正是疫情刚刚开始的时期,而且当时中国的快递市场已经趋近饱和,通达系、顺丰、京东各守城池,这只来自东南亚的兔子,看起来不是能成气候的狠角色。但是,刚进入中国10个月,极兔的日单量超过2000万,有消息称,极兔全网的日均业务量已经突破且稳定在4000万件以上。这意味着极兔速递的业务规模已经超过韵达,直追圆通,用数量庞大的电商件在中国快递行业撕开一条口子。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6月、10月以及2021年初,极兔日单量分别达到500万、1000万、2000万的里程碑。

从0到2000万日单,极兔前后花了不到一年。而上一个也是首个突破2000万日单的中通,花了2年。根据去年国家邮政局发布的7月份快递行业平均日单量2.88亿票计算,当时极兔的市场份额已经到达了8%。国内四通一达顺丰的市占率普遍在10%到20%,可以说,极兔已经基本站稳了脚跟。

极兔速递2020年从印度尼西亚曲线进军中国,创始人李杰曾是OPPO印尼分公司CEO。因而极兔背靠着OPPO和VIVO强大的经销网络,在人力密集型的快递行业,迅速建立了自己的运力基础,仅仅6个月的时间,极兔就实现了全国核心城市的网络覆盖,一年时间,团队扩张到15万人,日单配送从去年的500万件到达2000万件。

达到“日均订单达到2000万”这个阈值,中通花了16年,韵达花了19年,圆通花了18年,申通花了25年,而摸到门道的极兔快递只用了10个月。

根据《2021全球独角兽榜》,极兔速递(J&T Express)以1,300亿元的估值排名第16名,并且位列新上榜独角兽第2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配单量急剧上升的同时,极兔的口碑却在不断下滑。国家邮政局网站曾公开披露,在2022年一季度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中,极兔和德邦排名垫底。具体来看,得分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企业为顺丰速运、京东快递、邮政EMS,得分在76-80分之间(含76分)的企业为中通快递、韵达速递、圆通速递、申通快递,得分在74-76分之间(含74分)的企业为德邦快递、极兔快递。

再加上老板亏钱跑路,员工被欠薪,网点一动荡,积压的货物更多,服务质量又下滑,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快递行业本质上还是服务行业,如果仅仅用低价谋营收,用加盟商谋单量,而完全忽视服务和品质的话,极兔或许会慢慢在消费者和加盟商心中失去信任。

近年来快递行业单票价格持续下滑

快递其实算不上一种非常好的商业模式,不仅利润薄,而且资产重,还需要持续的资本开支。在中国这样人口密集居住、商业发展日新月异的超级大国,又创造了比其他市场旺盛得多的需求,这也导致一旦重金入局,退出成本就非常高,因此诞生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

同时由于电商市场仍是快递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电商快递竞争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成为电商快递扩大份额的主要手段。

当时极兔速递入主中国市场,通过“低价倾销”的方式快速打响战争,把发一票的快递价格降到了1元以下,无奈之下其他快递公司也纷纷下调价格。

根据测算,物流行业平均单价从2010年的24.57元/件下降至2020年的10.55元/件,2021年1月持续下降至10.21元/件。

2020年,快递行业单票收入降幅达到10%,通达系、百世、顺丰单票收入降幅平均在20%~30%。

快递企业价格战本是为提高盈利能力的一个手段,通过增加市场占有率发挥规模效应从而提高净利润率,由此成功增加市场份额并且挤走了中小企业,在行业中形成寡头竞争的格局。

但如果价格战过于激烈,大企业凭借自身雄厚的财力选择压低价格的策略,这样一是不利于行业内的有效竞争,二是会损害快递员、驿站等行业产业链末端的元素的利益。

去年12月,监管部门开始关注快递低价倾销问题。而从商家反馈看,近期快递价格逐步上涨,低价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

格局未定,投资重组升温

2021年,快递业发生了多起合并重组。2021年12月,百世快递宣布将其在中国的快递业务出售给极兔,根据双方于10月29日签订的最终协议,收购价约为68亿元人民币。此外,顺丰在2021年9月28日完成收购嘉里物流51.5%的股份,使其供应链和国际业务收入迅速增加。今年2月25日,京东宣布完成对达达的股份增持,交易完成后,京东将持有达达约52%股份。今年3月11日,京东宣布收购德邦控股所持有的66.5%的股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行业间的整合并购在加快,各方均通过深度整合、优势互补提升竞争力。

京东物流、安能物流、满帮集团,顺丰房托、顺丰同城等纷纷挂牌上市,借助资本市场谋求快速发展。尽管我国快递行业集中度较高,但头部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差异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整个快递行业发展逐步进入成熟期,重组并购会成为该阶段市场出清的主要方式,部分中小物流企业已经到生死存亡的边沿,此时头部企业的收购兼并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增加,市场格局会再优化。

巨头混战走向高维竞争

相比几家快递在电商件打的你死我活,国际物流为代表的周期股是近两年A股最长脸的版块。中远海控去年赚了892.8亿元,三通一达加上顺丰,都不及他一家赚的多。

快递企业也纷纷开始着眼于“远方”,去国外寻找增量市场,以摆脱国内的困局。

据谷歌、淡马锡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0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显示,2025年东南亚电商市场将达到1720美元。在国内国外双循环的背景下,14亿和6亿人口的跨境电商物流将会是个极好的生意。

菜鸟、百世、京东、中通、圆通等多家国内知名快递,都已经在东南亚开展了业务,竞争颇为激烈。

当然最激进的莫过于顺丰,去年顺丰控股发布公告表示,其全资子公司已完成对嘉里物流9.31亿股股份的收购,这次收购股份约占嘉里物流股权的51.8%,现在的嘉里物流已经是顺丰的一个子公司。

嘉里物流主要从事海外贸易,2021年营收达到817.71亿港元,核心经营溢利达到62.29亿港元,比它母公司顺丰快递利润还高,而且两者增速均不低,2021年核心经营溢利增速为88%,营收增速53%。高利润高增速,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

可以预见快递行业的另一场硝烟已悄然开始,快递的战争,还远远没到停下来的时候。

资料来源:电商报PRO、中纪咨询、中国邮政快递速报

❖ END ❖

查看完整榜单,历年榜单与新闻稿请登录“胡润百富”小程序,或咨询胡润百富客服(hurun-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