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人社部和财政部公布了2022年养老金上调通知;6月1日,国常会要求补发的养老金要在7月底之前补发到位,现在退休人员只需等待各地调整方案公布即可。

今年养老金调整的整体节奏已经过半,享受不到此次上调待遇的2022年办理退休手续的人,现在最关心的话题是明年养老金能否19连涨?我认为,这3个信号是定心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各地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上调

在职职工的社保缴费基数是根据上一年全口径社平工资的60%至300%确定,由于社平工资数据每年都在上涨,社保缴费基数的上下限也在逐年上调,进入下半年,预计各地会陆续公布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

日前,山西省发布文件,2022年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月缴费基数的下限为3548元,上限为17742元。而2021年缴费基数下限为3235元,上限为16176元。

经过计算,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下限上调了313元,而山西省单位和个人五险的总体缴费比例是35.4%,那么对于按照缴费基数下限参保的人来说,每月社保缴费成本增加了111元,对于缴费基数高的职工来说,每月缴费压力更大,到手的工资将会缩水。

在职职工的缴费成本增加,一方面可以为社保基金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能够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只有养老金和缴费成本同步上调,才能带动参保人的缴费积极性,否则,将会放弃参保,威胁制度的稳定性。从基金的支付能力和利害关系来看,2023年养老金很大概率会19连涨。

第二,制度和法律双重保障养老金上调

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第七条明确提到,要建立职工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至此之后,我国养老金实现了连续18年的上涨;

2011年施行的《社会保险法》的第18条也明确规定,国家要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工资和物价是养老金调整与否的重要参考指标,人社部参考的是全年的经济数据,但目前2022年刚过半,我们只能用目前能搜集到的最新数据来推测。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2022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

两项关键指标均在以较为可观的幅度上涨,由此可以推测,2023年养老金很大概率能实现19连涨。

第三,养老保险基金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来自职工的缴费和自身的投资收益,根据人社部公布的《2021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末,我国参保职工34917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3157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058万人和395万人。新增的参保人员是新增离退休人员的5倍之多,完全能够保证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稳健康运行,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继续上调。

2021年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 52574 亿元。此外,全国社保基金还有2万亿元左右的战略储备,社保基金还在通过投资增加收益,综合来看,社保基金有足够的支付能力继续上调养老金,如今加之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陆续推进,克服了养老保险基金省际不平衡的壁垒,进一步确保了各地养老金能够按时足额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