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以及“蔚小理”等新造车势力的崛起,直接改变了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传统车企以往赖以生存的研发逻辑开始遭遇强势挑战。是随波逐流,还是走出另一条路,成为摆在传统汽车品牌面前的难题,作为传统车企的领军者,上汽大众同样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差异化”造就新造车势力崛起

终端市场为什么对特斯拉或者国内新造车势力“蔚小理”趋之若鹜?他们与传统汽车品牌的差别到底在哪?

有人说,特斯拉和“蔚小理”都是科技公司,他们更注重自动驾驶或智能座舱的种种“黑科技”,这是他们与传统汽车品牌的差异化。但细究之下,这个逻辑似乎站不住脚。

首先,新造车势力所大力推崇的“黑科技”,这些从根本上说是车的附加属性;其次,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新造车势力没有改变车的本质。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这就像是去卖场选购一台洗衣机,各种各样好玩的新鲜功能背后,“洗衣”的本质属性没有发生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负责任的说,恰恰是特斯拉或“蔚小理”在“附加属性”上做到了差异化,所以才导致了他们的成功,这一点无可辩驳,这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但是,当传统汽车品牌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当软硬件技术的趋同性越来越强,当终端用户不再满足于“新鲜感”,新造车势力的优势还会像现在这么明显吗?

回归造车本源与做好附加属性

在说上汽大众的研发差异化之前,先看两个现实情况。

第一,特斯拉和“蔚小理”之间的科技属性差异越来越小,智能化底层架构、自动驾驶技术、算法研究等等,这背后是技术的趋同性。第二,终端用户的“新鲜感”还剩余多少?这一点从对特斯拉此起彼伏的声讨声便能看出,抛开新鲜感,终端在舒适、安全、操控等本质属性的需求越来越高。

那么再看上汽大众的路径是什么?首先是底层逻辑的考量,对于上汽大众来说,车,首先得是一辆车,其次才是一个科技产品。基于这一底层思考,上汽大众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证旗下产品在“品质、舒适、安全、操控”等本质属性有同比的竞争力。

在执行底层思考的过程当中,基于大众集团的MEB平台,上汽大众投产170亿元打造了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电动汽车专属工厂MEB工厂,其目标便是实现其产品在“车”这一本质属性的稳定性,这是上汽大众的历史优势。

能够看到,自上汽大众ID.4 X参数图片)、ID.6 XID.3先后上市之后,终端用户的反馈是什么?恰恰是品质优秀、操控感好、舒适性好等等,但对于智能化水平的反馈则是与新造车势力还有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再来看上汽大众的第二步在做什么?在2020年MEB工厂正式启用之后,上汽大众于2021年底正式启用了全新的研发大楼。

据悉,新研发大楼投资额3亿元,总建筑面积41900平方米,可容纳近2000名研发者。而该大楼集合了前期研发、底盘研发、动力系统和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及网络架构、整车集成开发和认可、前瞻研究和智能驾驶、虚拟研发和数字化架构等数个技术部门,其目标已经非常明显,那就是要解决上汽大众旗下产品“附加属性”的问题。

总结:实际上,上汽大众与新造车势力之间在研发层面的差异化已经很明显,新造车势力更多的围绕“附加属性”打造其闭环,而上汽大众则围绕“本质属性”在打造闭环,当上汽大众开始发力,尽力补齐“附件属性”短板之后,“传统汽车品牌不如新造车势力”的观点还会站得住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