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WTT萨格勒布站挑战赛的比赛表现来看,不管是国乒的男女选手都存在前三板进攻比较保守的现象。不是说他们没有前三板主动进攻的能力,而是面对竞争对手的进攻压迫,不愿意主动反击,而是被动的等着对手反击再去防守。

主动进攻跟被动进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看着对手打得气势很凶,就被吓住了。只要产生了保守的心理活动,在比赛当中想要逆转取胜太难了。看一下日乒年轻选手的前三板进攻,从发球到落点以及速度全部是主动侵略性的打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次国乒参赛的年轻选手留给球迷最主要的印象,就是打法没有特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在于国乒也处在一个打法上的十字路口。国乒坚持的还是那种防守反击的相持球打法,但是在大球时代这种打法的短板之处暴露了出来。

双方拼多少个回合才能得一分,看一下日乒那种简洁的前三板打法,通过发球制作威胁就能够直接得分,不需要耗太多的体力跟精力。日乒选手更加讲究速度的衔接优势,而且单板球的质量也非常高。

在双打比赛当中,陈熠/蒯曼连续吃伊藤美诚的发球。日乒选手苦练发球技能,在比赛当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乒选手留给球迷的印象就是,面对日乒选手老是发挥不出全部的实力。主要原因就在于对手在前三板就限制了国乒选手发挥,对手不跟国乒选手拼相持球。

所以你有再强的实力发挥不出来,还是说明你的技术不全面。重视前三板进攻已经成为球迷的共识,可是目前国乒打法十多年的时间没有进行过技术迭代升级,不管是教练还是选手在思想意识方面,还是坚持以相持球为主的训练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技术被动性体现在了00后选手身上,虽然陈熠、蒯曼在发球环节也能够反手拧拉,但是她们这种主动进攻的技术很少使用。在比赛中还是那种防守反击为主的意识,一步慢,步步慢。在比赛中不能抢先上手进攻,不能形成反压制只能被动丢分。

陈熠在面对平野美宇的比赛时,就是打得过于平淡化回球质量一般,面对比分落后,依然坚持那种不加质量的进攻,对方又不是那种单板球质量差的选手,怎么可能比这些年轻小将反击的好机会呢?

现在日乒的前三板进攻已经形成了体系化,不管哪个日乒选手在前三板进攻上都很犀利。有些球迷认为我们扛住对手的前三板进攻就可以了,关键问题正在于此,日乒选手既然坚持前三板进攻会给你扛住的空间跟时间吗?日乒选手的法就是一板过,讲究速度跟力量的极致性。

事实证明不是每一个选手都是孙颖莎和王曼昱,这两个选手的优秀性WTT萨格勒布挑战赛得到了充分验证。虽然她们没有去参赛,可是随着日乒选手的夺冠,却更加验证了这两个选手打法的先进性。

陈熠、蒯曼虽然都是后起之秀,但在打法上不如孙颖莎、王曼昱特点鲜明。她们不具备那种正反手进攻有威胁性的特点,目前的这些国乒小将并不是说反手或者正手特别出色的,都是比较均衡的类型。

这跟以前的丁宁、朱雨玲、刘诗雯没什么区别,所以面对日乒选手很难取胜。在2017年平野美宇就一串三击败国乒主力选手,现在碰到更加年轻的陈熠,照样轻松取胜。跟五年前相比似乎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平野美宇碰到的选手,变成了更加年轻的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国乒这些年轻选手都不能击败日乒主力选手,这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危机感。孙颖莎、王曼昱在十七八岁的年龄都已经能够在成人赛事夺冠了,可是现在比她们年轻的一代还不具备这个水平。这在很多球迷看来完全是一种倒退,为何国乒的训练水平越来越差?

其实国乒的训练水平一直都保持在那个水准,只是孙颖莎和王曼昱是不世出的选手。这两年这两个选手的优秀让很多球迷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国乒随便一个选手都能击败日乒主力。拥有这种想法的不光是球迷,还有国乒教练组也持有这种看法。

所以这次国乒才不会派主力选手参赛,在国乒看来派了六七个选手参赛,至少是在单打能够夺冠的。可是光有人数上的优势,没有技术上的优势,派100个人来参赛结果也一样。虽然教练组跟球迷也羡慕竞争对手日乒跟韩乒新人辈出,所以这次大量派年轻选手与之交手。

日乒与韩乒的年轻选手都是重点培养的,他们并不仅仅只是年龄小而已。而国乒是完全按照年龄去排序参赛的,只要国乒选手包揽了冠亚军,夺冠的一定是年龄大的。可是年龄大的蒯曼没有战胜年龄小的韩乒选手金娜英,想靠年龄优势去击败对手太难了。

因为这不是国乒队友之间的比赛,外协选手会打默契球吗?有时候国乒队友默契球打习惯了,反而真的认为到了国际比赛这条规则也通用。至少通过这次外战的挑战赛,让国乒教练组变得清醒了很多,看到了与对手的差距。不知道广大的球迷朋友们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关注二郎神侃球,带给你最纯粹的乒乓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