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余

6月28日消息,位于上海传统商业街淮海中路651号的H&M店铺,已于6月24日悄然撤店。据悉,这是H&M自2006年进入中国内地开出的首家门店,开业时间已长达15年。对于H&M关闭中国首店,消息一出,也是众说纷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H&M客服回应称:目前暂停营业,筹备在其他的地方正常营业,还在搬迁的处理中。当然,客服此回应,很多人也是不买账的。要知道,淮海中路是上海的传统核心商圈,除H&M外,其它快时尚品牌包括 ZARA、优衣库、国际运动品牌Adidas等,在中国首站也都选在了上海的淮海中路。

就此也不难看出,这家店铺意味着什么,并且一直以来H&M也都将自己许多新品首发放在这里。据悉,除了这家首店之外,从去年下半年起,H&M就开始在我国不断关店。其官方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H&M在中国已有60家门店关停,占到了总门店数的12%。

说起H&M,是一家来自瑞典的世界500强品牌。2007年,正式进驻中国内地市场。不得不说,这个入驻时间选得巧妙,彼时正值国内快时尚热潮。借着这股东风,H&M迅速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占据着年轻消费者的内心,被认为是“时髦”的代名词。有消费者称,“刚开业的时候,还是排队限流进去的。”

嗅到商机后,H&M很快就开始了疯狂扩张,几乎以每月新开4家新店的速度扩张,到2015年,其在中国的分店数量已飙涨至353家,并超越本土,中国一跃成为其全球第五大市场。然而,“不作死就不会死”,H&M在华的辉煌时刻终究被自己断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3月份,H&M公司发布了一篇声明称:公司后续将不再和位于新疆的任何服装制造工厂合作,也不会从新疆地区采购任何产品和原材料。此声明相关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国人的愤怒。

到了3月31日,H&M又再次发出了二次声明,可惜依旧是空话满满、毫无诚意,没有任何道歉的意思,此举再次激化了消费者的情绪,自发形成了全民抵制。并且就连央媒也下场痛批,随后国内几大电商平台也迅速对其产品进行下架。

虽然H&M并非唯一一家抵制新疆棉花的海外品牌,作出同样举动的,还包括耐克、阿迪达斯、优衣库、ZARA等知名企业。但俗话说:“枪打出头鸟”,H&M作为最先“出头”的企业。受影响更甚。如今事件过去一年多了,H&M的现状似乎也并没有好转。

对于此次中国首店的关闭,不少人的态度都是:还嘴硬,直接关门吧!不必再开了。毕竟H&M的做法是在挑战国人的底线。一边造谣抵制我国生产的新疆棉,一边又想赚中国人的钱。

自去年新疆棉事件后,H&M中国的业绩更一蹶不振。2021年第二季度,H&M中国市场净销售额为16.24亿瑞典克朗,同比下滑28%。第三季度,中国市场就已经不再是其十大市场行列了,同时中国所在的亚太区域销售额也同比下滑17%。到了第四季度,销售额再次大幅下滑39%,同时亚太区域销售也下滑15%。

事实上,不仅仅中国市场棘手,H&M整个集团也都正处于迫切寻求新增长点。据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销售额为491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333.24亿元),同比增长18%,毛利率为49.3%。和上年同期亏损11.28亿瑞典克朗相比,出现明显回升。但总体而言,H&M的利润水平仍低于市场预期,且与竞争对手相比,增速仍然是缓慢的。

尤其是中国所在的亚太及非洲区域,销售仍处于可见3%的同比降幅。同时,H&M还提出2022年关闭门店224家的计划。并且就在其业绩报告公布后,H&M集团股价下跌11%,为两年来最大跌幅,公司市值也蒸发24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情况下,H&M也不敢轻易放弃如此庞大的中国市场。只不过不再是它选择中国,而是看它能否在中国市场待得住。当然,H&M的隐患其实由来已久,不仅是新疆棉花事件,H&M产品质量也为人诟病。

据风险信息显示,HM主体公司及分支机构多次因以次充好及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产品被罚。早在2017年5月,H&M服装就被抽检出不合格问题,其高达36.6%的服装不合格。质量堪忧也是其引发众怒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同时,近几年随着 “国潮热”,安踏、李宁、波司登等也都借助国潮风抢夺更多国内市场。

如今H&M连在中国内地开出的首店都关闭,足以看出其在中国市场的境遇。当然,H&M如今的困境,这也是对外资品牌的一种警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自身立场不明确,品牌质量也不过关,无论如何都是无法立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