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长征前,陈毅找到朱德:我还要指挥作战,请不要把我留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3岁的陈毅是在被抬到医院治伤时才知道红军要转移的。

8月28日,在江西兴国老营盘前线指挥红军与国民党周浑元部作战时,陈毅胯骨被流弹击中,粉碎性骨折,养了一个多月不见好转,只好决定到医院采取进一步措施。等他被抬到医院,却发现医院里的几乎所有设备和物资都被“打包”了:医疗机器、手术设备、各种药品甚至一些床板都捆扎起来装箱,这时陈毅才意识到红军要进行战略大转移。

敌人大军压境,中央苏区被压缩得越来越小,红军不得不放弃根据地踏上远征之路。但在当时没有人知道后来被称为“长征”的战略转移何时结束,也不知道红军将转移到哪里,更为严重的是,放弃苏区转战他方这么大的事,详情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绝大多数人都蒙在鼓里,陈毅就是其中的一个。

其实蒙在鼓里的不只陈毅一个人,很多高级领导人都不知道。有些人虽然隐约觉得红军要走了,但没有人确切知道谁将跟着部队走、谁又留在苏区坚持斗争。

1934年9月的一天,博古把李维汉叫到自己的住处。李维汉当时是中央组织局局长,负责中央的人事和组织工作。

博古对李维汉说:“红军要转移了,要到湘西去建立新的苏区。”

他告诉李维汉去向江西省委和粤赣省委传达这个消息,请他们提出带走和留下的名单。

留下来的高级干部名单最终整理出来了,陈毅的名字排在第二名,第一是项英。

名单上还有一些著名的革命领袖人物,包括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和何叔衡、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老共产党人刘伯坚以及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贺昌等人。

甚至连毛泽东也曾经一度被列入留下来的名单上。

毛泽东的警卫员去供给处为他领取远征用的鞋、绑腿、背包和冬装时,却发现并没有毛泽东的名字。

伍修权后来回忆说:“最初他们还打算连毛泽东同志也不带走,当时已将他排斥出中央领导核心,被弄到于都去搞调查研究。后来,因为他是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在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才被允许一起长征。如果他当时被留下,结果就很难预料了。”

没有人确切知道去留的名单是如何制订出来的,也不知道标准是什么,但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陈毅,或者是瞿秋白,都曾经反对过博古,至于年近60的何叔衡老人留下来的原因,则是因为他和毛泽东是忘年交,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和毛泽东,则更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927年三大起义中,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经过“三湾改编”后,把起义队伍拉上了井冈山;而陈毅则参加了南昌起义,成为起义后期主要领导人,并和朱德在经湘南起义后,将起义军火种带往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

井冈山上,陈毅是仅次于朱德和毛泽东的第三号人物,是第一支红军队伍红4军的创始人。在井冈山,陈毅亲眼看到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茁壮成长,深切感到毛泽东才是中国革命的领路人,特别是从红4军七大到中央“九月来信”这段时间,陈毅更是深切感到,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在这个时代无人能及。

从此,陈毅成为毛泽东的“铁杆粉丝”——也许这也是陈毅被留下来的重要原因。

周恩来得知老战友陈毅受重伤,十分着急,当他知道陈毅受伤以来这一个多月以来都是“保守疗法”,而且伤势越来越重时,立即让医生赶快给陈毅 拍张片子诊断伤情,但云石山医院所有拍照设备和发电机都已经拆成零件装箱转移,无法拍照。

周恩来发了火,命令拆开箱子组装好机器。

照片显示陈毅的伤情极其严重,必须马上手术,否则就有瘫痪的可能。

长征在即,周恩来作为红军最高负责人之一,每天忙得团团转。但他还是抽空来医院看望陈毅,正式通知陈毅他将被留在苏区。

周恩来说,你和项英等人留下来领导苏区的游击战争,项英虽然是最高领导人,但他不懂军事,所以你在军事上协助他。

周恩来还告诉陈毅,项英将担任中央分局书记,而陈毅则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

陈毅的手术还算成功,取出了一些被打碎的骨头,一个月来他总是高烧不退,这些碎骨是主要原因。

手术第二天,陈毅强忍剧痛让人把他用担架抬到中革军委驻地,博古一见陈毅,立即迎上来握手致意,他很抱歉地对陈毅说:“最近太忙了,没有时间去看你。”

然后博古向陈毅解释把他留下来的原因:“本来是想把你抬着走的,但考虑到你在江西闹革命已经七八年时间了,在江西有声望,党内军内都活动得开,最后还是决定把你留下来,负责军事工作。”

陈毅听了博古的解释没有作声,相比伤痛,更让他痛心的是被留下来的决定。

陈毅又坐着担架来到红军总司令部找朱德总司令,他对老战友朱德说:“我请求和红军一起走,我的伤很快就会好,我还要继续指挥作战,请不要把我留下。”

陈毅和朱德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战斗情谊,南昌起义后期,大部队已经失散,起义领导人也离开军队,仅剩800多人的队伍就是靠朱德和陈毅勉力维持,陈毅的政工能力在那时得到充分发挥,他把仅余的数十名党团员充实到各连队中,整编军纪,提振士气,最终部队士气高昂,在湘南起义之后,朱德和陈毅把这只部队带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

朱德、陈毅和毛泽东同为“井冈山三巨头”,红4军成立后,朱德担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则是政治部主任。

朱德听了躺在担架上的陈毅的话,心如刀绞,面色凝重,他对陈毅说:“你的请求,我无法回答。但是我可以转告他们,我个人同意你的意见。”——但在当时能左右陈毅命运的是博古和李德,朱德也无能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陈毅为什么一定要被留在中央苏区?总结一下,一共有四个主要原因。

第一,陈毅在前段时间刚刚受重伤,无法行走,这是留下来最为正当的理由。

但从另一个方面考虑, 如果博古想让陈毅走,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长征中,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都有过无法正常走路而躺在担架上行军的经历。

第二,陈毅懂军事,留在苏区可以协助项英进行军事指挥。

这个理由是正当的,苏区即将沦陷,而中央分局书记项英是纯粹的政工干部,不懂军事,需要陈毅的帮助。

杨尚昆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说:“陈毅同志光明磊落,心直口快,博古等有些讨厌他,但留他是有道理的,他是江西省委军事部长,省军区司令员,又是‘老井岗山’,情况熟,经验多。”

但难以解释的一个情况是,长征路上,博古对以项英为司令员的中央军区做过人事安排,陈毅没有获得任何军职!

第三,陈毅曾经反对过博古等人。

从留在苏区的人员名单中,有不少反对过博古的人,甚至连毛泽东也差点被留在苏区走不了。

杨尚昆在回忆中特别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瞿秋白,一个是何叔衡,他们都因反对过博古而上了留守名单,而留在苏区的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大部队走了,敌军对苏区进行血腥报复,事实上,留守名单中的很多人最后都牺牲了。

杨尚昆说:“长征时连石印机都抬着走,却不带他们几个走,以致红军撤离后,在蒋介石大肆搜杀下先后牺牲了。”

第四,陈毅和毛泽东的交情深厚。

留守名单中,不乏毛泽东的支持者。除了陈毅之外,还有何叔衡等人,瞿秋白和毛泽东的关系也十分深厚,亦师亦友,毛泽覃更不用说了。

连毛泽东本人,都差点被博古留下,更何况他的这些支持者。

在中央苏区打游击的项英和陈毅等人,果然遭遇了极大的考验。

红军长征西去之后,中央苏区随即沦陷,国民党军展开疯狂报复,整个苏区在随后的三年内被杀害的群众高达70多万,占全部人口总和的25%。

在项英和陈毅指挥下的红军游击队,虽然总人数不算太少,有1.5万人,却都不是精锐,武器也严重不足,而且,他们要照顾多达3万的伤员,以及数不清的妇孺等非战斗人员。

在大多数时间里,苏区各地游击队只能各自为战,因为敌我实力对比过去悬殊,而且唯一的一部电台也被破坏,因此无法实行统一指挥。在最危险的日子里,陈毅等人在油山的草丛中藏了20多天,几次差点被搜山的敌人发现。

但就是这样,陈毅从来没有被吓倒,他和往常一样乐观,斗志却从来没有稍减。著名的《梅岭三章》就是写在这段艰苦卓绝的日子里的。

而且,正是在这段时间,陈毅失去了他挚爱的妻子。

陈毅在夫人赖月明是在两年半前完婚的,但由于陈毅忙于工作,两人聚少离多,直到陈毅到瑞金休养时,组织上才把赖月明接到陈毅身边。

但红军主力长征之前,苏区局势骤然变得极端凶险,被允许随军大部队长征的女性很少,只有贺子珍、蔡畅和邓颖超31人,其他女性全部留在了苏区。为了安全起见,陈毅费了很多口舌动员她们疏散到各地,这其中就有自己的夫人赖月明。

陈毅含泪送走赖月明之后,转身投入对敌战争中,但从此和妻子赖月明却天各一方,再没有见过面。

后来的陈毅和项英等人一起在南方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陈毅任第1支队司令员。

同时,陈毅还是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由于新四军军长的特殊情况,陈毅成为事实上的部队第二号人物。

皖南事变后,陈毅被任命为新四军代军长,和政委刘少奇一起力挽狂澜,把部队战略重心从皖南转向苏北,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在这个过程中,陈毅重建新四军之功非常关键。

解放战争中,陈毅先到山东接任罗荣桓的山东军区司令员之职,随后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陈毅成为华野司令员兼政委。

华野在陈毅和粟裕的指挥下,成为战斗力强悍的部队,也是四大野战军中歼敌数量最多的部队,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陈粟的华野创造了一战歼敌55万的记录!推翻蒋家王朝的渡江战役,三野(华野)也是主力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先后担任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和外交部长等要职。

1955年的大授衔中,陈毅被中央授予元帅军衔,他是唯一一个没有参加过长征的元帅。

1959年,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会见外宾的照片被江西一个普通农妇看到,她死活要去找陈毅,但被家长死死拽住。

1972年1月6日,这名农妇在广播中听到了陈毅去世的噩耗,悲痛欲绝。

1989年春,这名农妇接受了记者的公开采访,世人才知道,她就是当年在中央苏区和陈毅失散的赖月明。

当年在苏区,赖月明听到一个消息,说陈毅因叛徒出卖被敌人抓住,剖腹挖心,处以极刑。赖月明闻讯晕厥过去,但在那个环境下,她一个弱女子能做什么呢,她后来辗转和一个因伤掉队的红军战士结了婚,从此过着普通农妇的日子,一直到建国后的1959年,她才知道自己当年的丈夫居然成为国家领导人。

而陈毅也一直牵挂着赖月明的下落,一直到担任新四军将领的时候,他还派人去找过赖月明。但他得到的消息是赖月明因伤被捕,后来跳崖自尽了。

37岁的陈毅难过得不能自已,连着好几天吃不下饭,在一个月夜挥毫写下了对“亡妻”的入骨思念:

兴城旅夜倍凄清,破纸窗前透月明。

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愧负故人情。

1972年陈毅去世后,赖月明才读到这首《兴国旅舍》。

陈毅一直到死,都不知道曾经让他牵肠挂肚的妻子赖月明还活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