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风雅绵州 ‖ 羌族口弦——云朵上的天籁之音

羌族口弦,与羌笛一样,是羌族地区独特的民间乐器。在羌族聚居区每当节日庆典、婚嫁、男女青年恋爱,都能听到用口弦演奏出的优美动听的曲子,看到羌族姑娘吹奏口弦的唯美画面。

口弦,羌语称“无鲁特”或“都得的”,是一种自娱自乐的竹黄乐器,其形制为一块长约10厘米的青篾,中间挖削出一块小的簧片,类似脚踏风琴的簧片,一侧有一跟绳子。弹奏时,右手将口弦置于两唇,左手扯动麻线,根据牵动力度大小和口腔形状、气息大小和唇舌位置的改变,构成音阶和旋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歌“小小竹片中间空,麻绳扯奏响叮咚,房前屋后碉楼上,花前月夕起春风”就是对这种乐器的形态及演奏场景最好的描述。

口弦最早是羌民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信物。羌族青年男女在恋爱时,男青年都将制作一副口弦送给女方,作为信物,这就是最初的羌族口弦。后来,羌族妇女慢慢掌握了口弦演奏技巧,这一乐器也开始流传下来。但因为单调的文化环境,曾经作为爱情信物的口弦,逐渐成为田间劳作间隙、婚丧嫁娶、节日庆典时的乐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口弦音乐是北川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有6名非遗传承人。分别为省级传承人王泽兰、周顺兰,市级传承人何秀芬、李翠平,县级传承人王静、赵永珍。由于口弦演奏难度大,方法和技巧非常难掌握,虽然学习的人不少,但要真正掌握要领和能单独熟练演奏曲调并不容易。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羌族口弦音乐这一古老的技艺,北川定期开设羌笛口弦培训班,为年轻一代教授口弦音乐吹奏技艺,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学习、传承发扬口弦这一羌民族独有的瑰丽文化。

口弦音乐作为羌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聚着羌族人民的光辉历史和悠久文化。随着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羌族口弦这一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遗产,将会展现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羌族口弦演奏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中,让口弦为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北川融媒体中心、大爱北川)

手牵手防范非法集资,心连心共筑和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