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的惠民保市场,依旧火热。

据业内统计,2022年的前四个月便有超2500万人次投保,保费收入25亿元。

这些产品的保障方面,只增不减。

比如2022版沪惠保新增CAR-T医疗保障+15种海外特药保障,杭州市民保2022扩充了质子重离子疗法+CAR-T疗法。

价格方面,略有上涨。

比如沪惠保从去年的115元上涨至129元,杭州市民保从去年的59元上涨至89元。

根据中再寿险与镁信健康共同发布的报告《2022年惠民保可持续发展趋势洞察》显示:

截至2021年底,已有27个省份推出了200余款“惠民保”产品,参保总人次达1.4亿,保费总收入已突破140亿元。

前景似乎一片美好,但隐忧已经显现。

1

对保险公司而言,经营这类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赚不到钱。

既然要“惠民”,必定要保持较高的赔付率。

2021年,沪惠保保费收入达8.5亿元左右,但其11个月的赔付金额已超过6.44亿元,全年估算赔付率在82.7%;广州穗岁康保费收入5.94亿元,近一年赔付金额达4.7亿元,全年赔付率在79.1%。

除了赔付率,还有营运成本。

据估算,参保率较高的城市中,惠民保运营成本在8%左右,像上海市沪惠保这种现象级产品可能会接近甚至超过10%。

也就是说:赔付率一旦达到90%以上,保险公司就会亏损。

而赔付率,必然越来越高。

一是由于接近10%的医疗通胀,看病只会越来越贵。

二是持续治疗。

以癌症为例,治疗周期长达3-5年,续年的治疗费用可达首年的70%,不断堆积的持续治疗,将推高赔付率。

根据国外经验,医疗险赔付率将逐年递增,需要6年甚至更久才会趋于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亏损是必然的,只是时辰未到。

2

亏了就涨价呗,这能有多难解决?

实际上,保险公司也涨价了,幅度较为温和,一次十几到几十块钱。

但在我看来,涨价只是饮鸩止渴,根本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反而会加剧赔付率的上升,最终导致整个产品体系崩溃。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里我们要将惠民保和商业保险、政府医保做个比较。

商业保险之所以可以维持下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精算公平——每个人都支付了与其风险等级(年龄、职业、健康状况)相符的保费。

老年人保费比年轻人贵,高危职业保费比普通职业贵,带病体保费比健康体贵...

不同群体之间不存在交叉补贴,每个人都感觉公平,就会愿意参保并续保。

而没有精算公平、收取统一费率的政府医保,之所以可以维持,在于它的强制性。

企业不给职工缴纳医保就是违法,而新农合虽然是自愿性的,但村干部也会挨家挨户上门催交,从而保证了较高的参保率。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2020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6131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反观惠民保,既没有商业保险的精算公平,又没有医保的强制性。

要是涨价,那问题就大了:

由于是自愿参保,涨价后那些身体健康的倾向于退保,健康异常的或者已经理赔过倾向于续保。

结果,赔付率进一步升高,保险公司再进一步涨价,进一步挤出健康人群...

如此循环往复,整个惠民保体系终将崩溃。

这就是死亡螺旋。

以上海沪惠保为例,保费上涨了14元。

其目前正处于2022年的投保期,从前期预约情况看,预约参保人数超过370万人,预约参保率超过18.7%。

能否达到去年的38.49%,值得我们关注。

3

不过呢,目前担心死亡螺旋为时尚早。

太保寿险政保业务部总经理刘杰表示,“死亡螺旋”的出现需要长达数十年的过程。

目前的惠民保类业务还处于初生期,正在蓬勃发展。

当前的主要目标在于吸引更多人群的参与,尤其是健康人群,措施包括政府大力鼓励支持,医保卡个人账户余额支付,“死钱”活用。

不过呢,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随着后期赔付率上升,保险公司大概率会涨价。

但我更建议使用减少保障的方式,比如将免赔额升高到25000,赔付比例降到80%。

根据损失规避原则,与获得的保障相比,投保人往往对付出的价格更为敏感。

当然,这些方式也只是尽可能的延缓死亡螺旋的到来,如果不改变底层逻辑,惠民保是无法长期维续的。

4

有人觉得我是出于推销商业医疗险的目的,来唱衰惠民保。

实际不然。

惠民保为老百姓、保险公司、地方政府创造了三赢的局面:

老百姓尤其是健康异常的那群人,获得了廉价高效的保障,减少了医疗负担;保险公司获得了一定利润并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而地方政府增加了人民的福祉,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唱衰它,反而该积极为那些健康异常的家人们投保。

但是呢,出于专业的角度和负责的态度,该说的,还是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