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易宗平

怎样让国内外游客带走海南的美好记忆和特色文化?

一款用椰棕雕和竹雕工艺雕刻而成的“船型屋”便是伴手礼代表之一,不但融入海南黎族文化,还“化身”实用型功能盒,里面放置沉香、鹧鸪茶、苦丁茶、椰子糖果等海南商品。

“太有趣了,这件‘船型屋’工艺品让我很着迷,我要买回去与亲友们分享!”来自湖北省武汉市的游客黄本赟说。

工艺品“船型屋”,是海南黎族椰雕匠人、三亚市海棠区文化艺术产业协会会长余贤栋的作品,曾荣膺2015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创意类”金奖。

该作品深受专家好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唐克美指出,“船型屋”作品捕捉到旅游商品体现地区文化差异性的本质,突出了海南本土特色、增强了文化自信。

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海南省首个建筑类古遗址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毕业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的余贤栋,对工艺创作有十分执着的追求,2014年以来夺得多项大奖:工艺品《鸿运当头满载而归》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海棠花影》银饰系列和《三月三黎客之约》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和银奖;椰雕工艺品《物贡双杰》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银奖……此外,他还于2016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实用新型名称《椰壳容器》。该专利作品采用树脂材料和椰壳结合,开发设计整体椰壳为容器的工艺品,进一步解决了椰壳作为容器封盖不标准的问题。

如何破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创意设计,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课题?担任海南古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三亚黎民银坊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的余贤栋,用行动作了探索和实践。

今年52岁的余贤栋,20多年来坚持从事海南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制作和销售,开创的海南旅游工艺品品牌“古椰坊”“黎民银坊”在业内享有良好声誉,在海口、三亚等地开设了实体店。

为指导和带动当地年轻人创业,2016年余贤栋倡导成立的三亚市海棠区文化艺术产业协会,通过组织本地青年,挖掘本土文化,策划了“海棠湾庙会”“海棠湾美食嘉年华”“海棠湾老物件陈展”“海棠区首届方言歌手大赛”等大型活动,使之成为推介本土文化的有效载体。

“要让椰雕工艺品等海南特色旅游商品畅销,离不开本土文化的积淀和深入开掘,特别需要有文化底蕴的场景来‘烘焙’。”余贤栋认为,要拓宽思路,多业融合,整体联动。

据介绍,三亚市海棠区文化艺术产业协会多管齐下推介本土文化:在椰雕工艺产品营销方面,除了在省内批发,还在广东等省份推广产品。目前在海棠区有关部门支持下,该协会正执行开展“烟火海棠”系列文化活动,推出了“第一季”“第二季” 共20多期三亚海棠美食文化活动。

“游客在哪里,我们的旅游商品就去哪里。”面对未来,余贤栋信心满满地说,只要有文化内涵、有精彩故事、有艺术特质,就一定会助推技能在更广更深领域持续转化为鲜活的、强大的生产力。

(本报三亚6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