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相比略显冷清的6.18过去了,不管有钱没钱,身边的人还都凑了个热闹,多少也买了几件,我也不例外,不过这几天随着货物的陆续到达,突然发现快递不再送货上门已经快成为标配了!

上海封闭期间,应防疫要求,快递基本上都是送到小区门口,由志愿者转运到楼下,个人再下楼自取,做的好一点的,如X东快递员,拿着48小时核酸证明可以出入小区,直接送到楼下,然后电话通知下楼自取,疫情期间嘛,为了彼此的健康安全,无可厚非,我们还会深深地感谢他们的不易和辛苦,每次接到X东快递员的电话都会说句“辛苦了,感谢!”即使后期电话变成了短信,依然会礼貌地回条感谢的信息。

不过,自上海6月1日宣布解封开始已经快一个月了,社会面的感染人数已经多日降至个位数,除了线上买菜的骑手偶尔看心情和单量会送上门和非X东、X丰的快递被放到了菜鸟驿站,感觉好像还在疫情期间,每天依然是大量的包裹(X东、X丰和在菜鸟驿站配送的购自X宝的货)被堆放在楼下,面单上用各色笔写好楼号和房号,不时地会遇到下来翻检自家的包裹的邻居,还会打趣道:“又来当分拣员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日楼下大大小小的快递

昨日楼下散落一地的快递

我依然记得,2015年以前,快递服务的标准仍然是送货上门,那时的快递小哥送货时多数脸上大多有生动的表情,开门接货时多数也会打个招呼,遇上不忙时还会唠几句, X东的小哥甚至会主动地帮倒垃圾,因为小哥们都是包片区的,脑子灵活地都会顺手维系下客户关系,也不费多少事,发件的时候就会多想到他们,互惠互利。

接着,丰巢来了,X丰小件的物品直接塞柜子,不打电话,没有短信,收货人自己关注丰巢APP去查物流信息,普通人谁有那么多的大件包裹呢,于是,不太见得到X丰小哥的身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巢快递柜

再接下来,菜鸟驿站出现了,除了X东其他各家的快递小哥都基本上见不到了,每次拿快递都得走个一里路,在驿站门口排着队领快递,像极了商场大促时收银台前,排着长队付完了款急着拿回执单时的场景。

到现在可好,除了菜鸟驿站一如既往地帮助我们锻炼身体,X东和X丰这两家行业标杆的快递小哥也都心照不宣地延续了疫情时的做法,也许今后,不再送货上门就成为了行业新标准了吧。

菜鸟驿站

可是于法——国家邮政局颁布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草案)》中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了: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递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于情——快递都是付费服务,之前的标准都是送货上门,从来也没有见哪家企业或者服务人员与用户协商过要更改投递方式啊。

在消费者的角度,我不能理解这样的事,因为快递服务不是免费的,成本最后是我买的单,没有人在改标准之前和消费者有过协商和沟通,直接就把标准改了,如果成本不足以维系原有标准,也没有给出对应的选项给到消费者评估,作为消费者,我是认可不同的服务标准,成本有高低,支付的价格应当有不同,可问题是,没有人问过我是否愿意多付出合理的价格来享受对应的服务,合理的价格是多少,突然之间就被告知,爱取不取,反正我不送上门了。这和很多地方上拍脑袋一刀切的懒政做法何其相似。

作为最终的买单者,我付了应该得到10分服务的钱,突然服务降到了7分,我想想各方的不易,忍了,然后发生不可抗力,又降到了5分,我想想能理解,但不可抗力因素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告诉我以后就一直按5分的服务来了,我在想,是不是以后找点别的借口或者连借口也懒得找,直接退到3分,2分?这事,要求消费者一直被动地接受下去,不合适吧。如果这不算摆烂,那什么才算是摆烂?

站在快递小哥的角度,我能够体会他们的不易,挣的就是效率钱,多送一单就多一份收入。但是从送货上门到现在的菜鸟驿站、楼下的半自提模式,小哥的收入真的提高了么?我了解到的是单价被越压越低, 2017年我和通达系的小哥还能聊两句的时候了解过快递员的派单提成是1块钱左右,近两年的情况只能从网上资料查到基本上是0.8-1块左右,而这其中菜鸟驿站和丰巢的存放费按照大小件的不同,平均大约0.3元/件的成本是需要从快递员头上扣出来的,也就是派件端快递小哥实际到手的提成下降到了0.7元,下降了30%,那么收件端呢?反正拿快递总要跑一趟,发快递就顺手交给菜鸟了呗,以前存的熟悉小哥的号码连翻都懒得翻了,何况,他们也已经不干了吧,于是,收件端收入的主动权,小哥也失去了。

2021年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0-2020年这十年间,快递单票价格从24.6元降至10.55元。来自中国邮政快递报社的统计显示,2021年50%以上的快递员月收入不超过5000元,超过1万元收入的群体占比仅达1.3%。由此可看出,快递小哥的收入并没有随着这些终端效率提升措施而有所改善,与此数据相印证的是从去年开始,我收到的快递物流信息里,通达系的派送员信息变成了一个人,在消费者选择隐忍退让的情况下,快递小哥方也没有赢。

站在快递企业方去看,我也很理解疫情期间企业的经营不易,如前所述,2010-2020年这十年间,快递单票价格从24.6元降至10.55元,价格降得比腰斩还多一刀,头部标杆X丰在相对还算顺当的2021年净利润大跌41%,更别说今年的其他企业了,但企业经营的本质不应该是不断研究发掘客户需求、并开发完善形成成熟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满足客户的需求来达到经营目标吗?什么时候企业经营只会卡两头了?上逼客户不断退让,下压快递员提成罚款。

快递业的门槛是不高,可这行业发展都二十多年了,上市企业都出了近十个了,经营手段还是最开始的那几招,只靠价格战和单方降低服务标准,持续挑战消费者底线,压榨终端人员制胜,而不是想着去研究市场和产品服务,在原有配送链条中加上一个中转站以进一步降低消费者体验和压低快递员的单提,大肆宣扬此乃创新之举,对不起,我看到的是进一步摆烂。唯一让我有点兴趣的是X东的快递小哥打赏功能,但很可惜,功能的本质仍然是围绕快递员而设,本意还是停留在辛苦费激励的环节并借以增加了对快递员的评价维度,没有针对消费者形成产品化,即通过标准化的增加付费选项而享受更高层级的服务,以让快递员有持续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意识和动力。所以,到目前为止,X东的快递服务也还在延续着疫情借口,实质上,也是在摆烂。

从更广的范围来说,在疫情的重压之下,躺平、摆烂的思潮开始流行起来,也许夹杂着很多纯属赌气的个人情绪,也许也有很多人发动机转得太久了想歇一歇,这都是正常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一直拿疫情做借口来掩盖自身的不思进取,停止真正的创新研究,把别人的宽容当作成功案例,以挑战降低消费者的底线来达成目标,遇到困境只挑最容易干的事下手,这就不是暂时的休息调整,这就是摆烂,而且可怕的是从上到下,一旦摆烂后还能尝到一点甜头,摆烂的心态就永远不会有下限,此等思想风潮若长,只会扼杀实干和创新,于个人,于企业,于社会无半分益处。

是的,现在都很难,各类争议也从未停止,是否对错且留予后人评说,可是不想做和做不到还有本质区别的,尤其是当我们不想做的时候还有一个随时都可以说得过去的理由让我们理直气壮,有一顶冠冕堂皇的帽子可以给我们遮羞,那我们就永远不会迈出第一步,事情也永远不会做成,扪心自问,环境是不好,但真的到了有力无处使,山穷水尽的地步了么?我们的父辈面临过国企下岗潮,辛苦奋斗半生,一朝变故而要重头开始,现在谈及当时的心态,父亲多一笑而过,不愿多谈,而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比以前更忙碌,日夜操劳的背影日益灰白的头发。若父辈们当时大部分都选择了摆烂到底,那我们现在可能连暂时歇一歇的底气也没有。那么,我们又该给后辈留下什么样的故事呢?至少我希望我的故事在女儿眼里尚算励志而不是一个只会一昧摆烂的印象。

坦白地说,现在的环境确实是近二十年印象里最难的,无论是对个人、企业还是整个社会。面对困境,我们可以暂时歇一歇,停一停,调整一下步伐,不能一直摆烂下去,在下,当调整后而奋起,在上,当多些宽容,少些口号清谈,多些深层实干,决不能把“没有最烂,只会更烂”的自身不作为、乱作为统统甩锅给大环境。我们需要让“不摆烂”成为共识和动力。说实话,我很怀念那些年快递小哥灿烂的笑容和满满的活力干劲。

我相信,这些都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