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是学生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勉励之语,尤其是现在教育大面积普及,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历都有所提升,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与能力很难谋求发展。

而且学生的学识不仅关系到未来的发展命运,还会影响学生对待事物的看法与眼界,不同学历以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面对自己的未来有着不一样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有些学生选择了任重而道远的科研之路,也有的学生认清了社会现实,选择一条安稳的发展轨迹,像公务员、事业编这种的稳定工作必然就是争抢的对象,能成功进入岗位都倍感珍惜,但是中科院陷入了“离职风”,近百名科研人员选择了离职,背后的原因发人深省。

中科院近百名科研人员“出走”,稳定高薪也留不住,原因发人深省

中科院是很多想要走上科研道路的学生趋之若鹜的选择,能够进入其中的都是佼佼者,从学历到能力都是值得一看的,多数是重点名校毕业,还有很多海外归来的留学生。

而且中科院的岗位可以说是待遇优厚,不仅能够手握编制还能拿到高薪,实习生能够达到6000元以上的工资,转正后可以达到月入过万。但是就这样的好条件却也难逃“出走”风波,近百名中科院科研人员选择离职,这种现象的原因值得深思。

首先就是薪资福利待遇,虽然表面上看很好,但实际上却与付出不成正比,在职人员都是高学历高能力者,在其他领域薪资可能会更高,而科研人员经常“吃力不讨好”,熬夜加班是常态,所以在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选择离职也很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就是科研人员的心血付出比较大,这条路注定是孤独且坎坷的,很多学生难以抵抗现实问题,尤其是要面对家庭难题,忙于工作就会疏于照顾家人,可谓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最后就是学生要能够熬得住,随着资历以及年龄的增长,积攒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会更强,相对应的待遇也会更高,但是这个成长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很多人都熬不下去。

其实在笔者看来不管是选择留在科研岗位的学生,还是最终败给了现实的学生,都没有什么错,毕竟“人各有志”,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与想法不同,生活和工作的需求也不一样,那么在选择走上科研之路前就要将这些问题提前想到,以免浪费自己的时间。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科研人员看似“高大上”,背后的努力却鲜为人知

在很多人的眼中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都是能力强劲的,既能够享受编制岗位的安稳,还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于是就有人认为科研人员很“风光”。

但是俗话说得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现代科技都是在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的努力之下发展起来的,所以人们只看到了他们的成果,但每一次的成果背后都要经历鲜为人知的困难的。

所以大学生想要走入科研工作岗位就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不仅如此还要有奉献精神,足够强大的信念才是支撑着科研人员前行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临很多现实难题,想要吸引甚至是留住更多的年轻力量,就要提高他们的待遇,从薪资到福利都有所上升,让付出与回报成正比,自然就会摆脱人才频繁离去的困境。

科技发展需要人才,但是并非人人都能胜任,哪些学生适合走科研之路呢?

第一类学生:抗压抗挫折的能力强。不管是学习还是科研都不会一帆风顺,所有成功的背后必然会经历困难,所以学生要能够顶住压力,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退,只有越挫越勇才能有自己的成就。

第二类学生:有家国情怀。科研人员工作辛苦,而且有时候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容易产生不平衡的心理感受,但是拥有家国情怀的学生却能够抵抗住寂寞和诱惑,守住自己的本心和底线,从而更好地专注于科研工作。

第三类学生:自律且能长久坚持下去。科研工作要求严谨,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不能低,平时除了工作之外还要学习很多额外的知识,不断扩充自身知识储备才能够有所进步,所以这条路比较艰难,只有自律且拥有坚持不懈精神的学生才能走得通。

【笔者寄语】大批科研人员的离职,背后其实有很多现实的因素,但是这也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反省,想要留住更多的可造之材就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待遇,让他们能够毫无顾虑地去工作。

当然社会在更新换代中,岗位的新旧人员的交替也很正常,有人离去必然会有新鲜的血液加入,但是在选择这条路之前,学生要对自己和工作岗位有清晰的认知,不要凭借三分钟热度去选择,一旦走上这条路就要守好自己的初心和底线,坚持走下去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今日话题:你觉得如何能够让更多优秀的大学生走入科研队伍?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