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春节档之后,小罗第一次去电影院。
昨天下午,我独自坐着轮椅,找到了商场的电梯。
像往常一样,我向电梯旁的路人问了句:
“方便帮我按下4楼吗?”
路人是一位打扮时尚,气质却颇为文静的女孩子。
“可以呀,我也去4楼。”
“你也去看《人生大事》?”
“对。”
带我进了电梯后,她开始无节奏的哼唱歌曲,表现出一种不自然的紧张。
因为我坐着轮椅,手无缚鸡之力,所以她的紧张,不太可能是出于恐惧。
我猜想,她有可能认识我,有可能是我的粉丝。
但我没有问。
走出电梯后,等待检票时,我发现她总是回头看我。
而每当我把目光聚焦到她身上时,她又总会迅速低头刷手机。
几次翻来覆去,终于有一瞬间,我和她四目相视,微笑以对。
但我没有靠近她,也没去要她的微信。
随着一声“开始检票”,我匆忙进入了影厅。
电影开场后。
看着片中的情节,我总感到些许懊悔。
为什么?
因为我意识到,我有可能错过了一件——
《人生大事》
豆瓣7.5。
春节档之后,这应该是质量最高的国产电影。
虽说质量高,可它的题材却不太讨喜——
殡葬。
男主三妹(朱一龙 饰)出身殡葬世家,从小就练得一副把人送上天堂的好手艺。
然而,他却像孙悟空一样,不愿意从事被安排好的伟大事业,一心只想叛逆。
直到,三妹遇见了文姐(杨恩又 饰)。
文姐是个比三妹还要更叛逆的妖孽。
以下内容含少量剧透
电影开场,三妹接到任务,要把某个已故的老妪送上天堂。
然而,文姐却脚踩风火轮,手持火尖枪,径直捅向了三妹的尻子。
文姐为何如此?
她不想让外婆离开自己。
三妹到来之前,她已经对着外婆的尸体,守了好几个小时。
三妹到来之后,她用尽力量,反抗了所有要送外婆走的人。
但最终,外婆还是被送走了。
于是,她就循着车牌号,来到了三妹的花果山。
发现没?
面对尸体,没有恐惧;
面对强权,没有怯意。
文姐就像哪吒一样。
不怕天,不怕地。
敢找龙王要苞米。
阴差阳错,文姐被暂时安置在殡葬店。
跟三妹的“上天堂”团队住到了一起。
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上午去医院,中午接尸体;
下午举行仪式,傍晚仰头看灰。
但文姐不仅不害怕。
还把殡葬编成了舞台剧。
发现没。
面对死亡。
面对殡葬。
我们大部分人,要么讳莫如深,要么避恐不及。
可文姐,对这一切却毫不在意。
为什么?
因为文姐年龄小?
因为她还不懂事?
错。
因为她的内心更纯粹,更自由。
因为她的思维和认知,还没有被植入文化糟粕,没有被封建思想蒙蔽。
假如,你对全世界的历史和人文有一定了解,你就会发现一件事——
死亡,只有在东亚文化圈中,才被当成一种忌讳,一种“膈应人”的事。
日本电影《入殓师》
原因?
数千年前,孔子说:
“未知生,焉知死。”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什么意思?
前两句,是在告诉老百姓,死不是你该操心的事,你不要思考,不要过问。
后一句,是在告诉统治者,管理领地的要义,就是让老百姓敬鬼神而远之。
为什么?
因为,一旦老百姓开始操心鬼神,思考甚至信仰死后的世界,死亡的意义。
那么,统治者的力量就会被削弱,老百姓就会不听话,或者不再努力种地。
打几个比方——
如果你相信,人死之后,会有天堂和地狱。
那么,你可能就不会崇拜皇帝,不会觉得只有皇恩才能救赎你。
如果你相信,你的死亡会对后世造成影响,甚至改写世界格局。
那么,你可能就会拿起炸药包,不顾一切地去做你认为正确的事。
而如果,你什么都不信仰,一心认定人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呢?
那么,你就可能会走向虚无主义,对人间的一切价值产生质疑。
你可能不会再追求功名利禄,因为你死后连一片叶子都带不去;
你可能不会再迎合道德规矩,因为你死后听不见任何闲言碎语。
因此。
若想稳固王业,就必须阻止老百姓对死亡进行哲思。
这,就是被尊为“至圣王道”的儒家,提倡避谈死亡的原因。
这也是为何,受到儒家文化辐射,整个东亚圈的老百姓,都普遍觉得死亡很污秽。
在我看来。
很多入殓师,之所以从事殡葬行业,并不单纯只是因为高工资。
而是因为,他们的思想相对更自由,没有被世俗的偏见所奴役。
而,很多拍殡葬题材的创作者,则都有一种渴望打破偏见的理想主义。
如何才能打破偏见?
要想打破,需先建立。
与没有被植入文化糟粕,内心纯粹且自由的文姐不同——
成年人三妹,一直都想摆脱入殓师身份,不愿意再“吃死人饭”。
直到,三妹用手艺,送走了文姐的外婆。
直到,他对文姐的恸哭,心生了同情和悲悯。
他突然意识到——
原来,殡葬行业的本质,并非处理冰冷的尸体。
而是关乎于一个人的生命,和另一个人唯一的至爱至亲。
他告诉文姐:外婆没有消失,而是被烟囱送上了天空,变成了星星。
文姐信了。
这一刻,他对死亡进行了哲思,并且开始思考自己这份工作的意义。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人生大事》则试图用两个小时,表达五个字:
知死而后生。
电影前半段,尚不知死亡为何物时,三妹的人生充斥迷茫。
对待事业,他不知所以然,一心只想胡作非为,贩卖祖业;
对待爱情,他不负责任,只一厢情愿地凭欲望和情绪做事。
跟文姐产生父女情后,三妹虽渐渐收复了心猿,对人生和感情认真了起来。
然而,文姐的亲妈一回来,他还是违背了真实的自我,选择了与文姐分开。
为什么?
他以为,血缘的关系,社会的规则,是这世上最重要的东西,不该被打破。
说白了,他依然还是被某种观念束缚着,并没有真正解放思想,获得自由。
直到,三妹的父亲去世了。
直到,一生见证过无数葬礼的父亲,留下了这样的遗嘱:
“我死之后,一切从简。”
“把我的骨灰放进这个奶粉罐里就行,省下的钱你们去搓一顿。”
这是在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得到了多少虚名,遵守了多少世俗规则。
而在于,你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实实在在地,感受生活的每一刻光阴。
遗嘱中,父亲告诉三妹:
“我骨灰最后怎么处理,是留给你的一道题。”
三妹几经思索,最终找到了这道题的谜底。
你问,怎么找到的?
由于涉及关键情节,我就不给大家剧透了。
我只能说——
带走父亲骨灰,从殡仪馆狂奔到河边时,三妹彻底摆脱了思想的束缚。
那一刻,三妹违背了世俗规则,却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他终于明白——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被谁看得起,不是面子、形式和被灌输的认知。
而是真实且真诚的爱,和摆脱了一切外部杂音的,义无反顾的勇气。
因为。
这世上最令人痛苦的,不是无论如何,你都无法左右的死别。
而是明明有机会在一起,有可能一起度过许多个美好的日子。
但你却被外界灌输的思想,压制住了追求的勇气,自己选择了生离。
《人生大事》的核心台词和宣传标语,是“人生除死,无大事”。
然而,纵观全片,我却从作品的留白之间,读出了另外八个字:
“人生除死,皆为大事。”
搓一顿馆子,打一场牌局;
办一场葬礼,修一台手机。
只要是为了所爱之人,你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有无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