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浪石保全寨大门。莫树英 摄

浪石村“得其环中”巷道门。朱锋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浪石村保存完好的古民居。莫树英 摄

《庄子·齐物论》中有文曰:“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在这里,庄子用以比喻祥和安康、无是非之境地。在阳朔县杨堤乡浪石村,其古村巷道门上方现在依稀可见“得其环中”四个大字,想必这里的先人也是要告诉后人,这是一方宝地,只要好好珍惜、细心呵护,定会代有人杰、兴旺发达。

得其环中 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名副其实

浪石村,一座列入广西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古老村落,位于百里漓江景区精华段,地处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距杨堤乡政府所在地约1公里。

沿村中码头拾级而上,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举人卢用世题写在巷道拱门上的“得其环中”几个大字隐约映入眼帘。筑于漓江畔的浪石村真是一方宝地。该村依山傍水,村前漓江碧水缓缓流过,数组礁石江边击浪,其声悦耳动听,浪石村由此得名。此处的漓江两岸青峰壁立、气象万千,移步成景,处处入画。

村对岸有一处如刀削过的临江巨大山崖,山崖下那块大石壁上出现的奇特斑纹,轮廓分明,色彩斑斓,酷似一支神来之笔绘就的硕大鲤鱼挂于崖前;大鲤鱼的头、眼、尾、鳍俱备,生动传神,这就是漓江景区中著名的“鲤鱼挂壁”景观。在“鲤鱼挂壁”下方即是“神笔峰”景点。村落上下,良田千亩,处处水肥草美,时时瓜果飘香。村后尤为奇秀,“童子拜观音”“雄狮跃五指”等景观令人叹为观止。童子山下有一脉清泉流出,专家们检测后,称其为漓江流域最好的饮用水之一……

浪石村可谓典型的鱼米之乡。明代诗人俞安期在经过浪石村时,写下《初出漓江》赞之:“桂楫轻舟下粤关,谁言岭外客行艰?高眠翻爱漓江路,枕底涛声枕上山。”

独得其佑 众多文化遗存令人肃然起敬

据《阳朔县地名志》记载,浪石村建村始于明末天启年间(1621年),迄今已有400年历史,现有人家168户、600余人。自建村以来,该村可谓“得其环中”,虽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可浪石村仍“独得其佑”,各项古建筑、古文化遗存大部分得以保留下来。这些古建筑、古文化遗存主要有:古村门、古民居、古铺台、古桥梁、古村道、古码头、古寨堡等。浪石村至今保留较完整的是古民居,共有24间,占地约2000平方米。这些古民居极富桂北民居特色:小青瓦、坡屋面、马头墙、石板路、天井小院落。

与其他桂北民居建筑规划不同的是:该村在整个村落的建筑布局中,几乎没有防范、抵御外敌入侵的意识,各巷道、各建筑单元相互贯通,不设栅门、炮楼等。据当地村民介绍,该村建村400年来之所以平安祥和,主要得益于村后的观音山和村上方的龙头桥、村下方的龙尾桥。浪石村后的观音山形象逼真,尤其是在清晨朝霞的映照下,几乎使人疑为“真神”,让人肃然起敬,仿佛看到了传说中的观音菩萨在呢喃施法护佑着芸芸众生……村南、村北的“接龙”桥,古朴坚固,其连通外界的重要作用当然不可低估,每每使人怀有感恩之情……可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些都不足以“支撑”浪石村的祥和平安。

代有人杰 红色文化激励后人不断前行

真正能“支撑”浪石村祥和平安的,应该是这座村庄的人们,是这座村庄历代出类拔萃的杰出人才。自建村400年来,浪石村代有人杰。早在立村初期,因“才学超群”,卢著堂就被清廷例授昭武都尉职衔(正四品)。

民国时期,卢必寿、卢德寿都毕业于桂林法政学校,卢必寿曾任广西阳朔县、富川县知事,后为广西著名律师;卢德寿曾任广西邕宁县、兴安县县长。最值得称赞的是浪石村人能顺势而为、紧跟时代发展的思想。卢必寿的二太太易沅清,女儿卢文玉、卢文秀,儿子卢九鼎,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参加了中共广西省工委领导的临阳联队、桂北游击队,投身于反抗侵略、对敌斗争的最前线,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卢文玉还在桂北解放战争中牺牲,成为革命烈士。卢德寿之子卢蒙坚,女儿卢云、卢桦,亦是临阳联队、桂北游击队的指战员。卢蒙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组建临阳联队,后任桂北游击队指导员、政治部主任,桂林师范学院地下特支书记等职,后以厅级干部离休。

浪石村人为弥补建村时御敌设施之不足,曾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投巨资在村后山坳上筑有一寨,名保全寨,为在动乱年代保全全村人的身家性命提供了一处避难场所。“得其环中”乎?优越的地理、自然环境当然会影响、作用于人们的心理及思想,但与时俱进的理念、丰沛的人脉、周全的硬件建设、雄厚的财力,才是不可或缺的保障,即所谓事在人为。诚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缘于此,众多专家学者、中外游客前往浪石考察、观光。

来源丨朱锋 莫树英 卢建平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