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无论对城市、企业、高校而言,人才竞争早已白热化。

自数年前西安等新一线城市开启第一轮“抢人大战”以来,当下不仅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加入队列,甚至已经内卷到县级城市。

而“抢”人的办法,从基础的放宽落户、生活补贴、购房资格等,演进到打造引才、留才、育才的人才链,为人才提供交流、测评、培训、资源等等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让他们看到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随着人才待遇政策的不断加码,“砸钱”之外,政策环境、发展空间、文化认同等综合实力,成为占比更重的人才流向的决定因素。

新一轮的城市人才竞争中,西安对于人才的招引,不仅局限在市级层面,各区县、开发区各出绝招。

作为秦创原“总窗口”的西咸新区,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这一主题,关于激励创新、培育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推出频度、覆盖广度、匹配精度、支持力度、兑现速度等方面做出表率,对人才的号召力不容小觑。

XI

XIAN

政策引人:

实现“55311”目标

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城市,无不在人才建设上聚力发力,深知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

从北京放出“计划单列”式抢人大招,到浙江拿出真金白银为大学生代偿创业失败贷款,再到上海三度降低落户标准,人才竞争仿佛无止境、无上限,并且趋势进一步得到强化。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人才政策“碎片化”“部门化”问题依旧突出,常常令企业、个人摸不着头脑,或者需要花费不小的精力才能“看得懂”。

因而,形成一套成体系、标准化、市场化的专项计划,突破人才工作“体制化”瓶颈,在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内实现人力资源的调配、整合及优化,将是城市人才竞争的重要切入点。

围绕秦创原和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建设,西咸新区不断完善人才认定标准、人才政策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选用机制,制定了“战略科技人才”“科研创新人才”等侧重不同的“6+1”人才认定办法。

今年3月出台的“秦创原创新人才计划”,其中包括个税奖励、科研项目资助、人才创业支持等23条措施的奖励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创新人才,最高可奖励100万元。

系列政策的组合拳,西咸新区已累计引进各类人才2.5万余名,其中省市级高层次人才100余名,已认定秦创原创新人才111名。

6月13日发布的首批“秦创原创新人才计划”入选人员名单中,既有西交大10位战略科技人才,也有来自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科技研发等多个行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超百位企业创新人才和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不断加大人才发展改革创新力度,健全人才引育激励措施,完善政策兑现“一键式”服务,秦创原人才集聚现阶段成果显著。

当然,创新“出彩”、智慧“涌流”的背后,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人才“涌动”。

近日,西咸新区发布《西咸新区建设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打造秦创原人才聚集高地三年行动计划》,定下了下阶段的引才目标:

通过3年先行先试,奋力实现“55311”阶段性目标,将秦创原总窗口打造成为全球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洼地、西部人才发展高地。

“55311”即为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500名,聚集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50000名,培育科技经纪人300名,建设“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00支“新双创”队伍100支

三年行动发布的当天,秦创原人才大市场、西安国际人才港、西咸新区人才集团同步揭牌,它们将共同服务于西咸新区人才引入、培育、流动,促进人才、服务、资本、产业等要素充分融合、高效配置,实现人才集约式服务管理,打造最优生态的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大胆的突破体制框架限制、打破区域引才瓶颈,站在更高维度的“城市HR”,三大平台的全新启幕,将助力西咸新区成为高端人才集聚洼地、创新创业基地和西部人才高地,为秦创原总窗口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XI

XIAN

产业聚人:

构建“大人才”格局

如《襄阳记》中所述“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城市发展中,人才赋能是必须紧扣的一环,尤其对于以创新发展为主题的西咸新区而言,创新需要智力支撑。

而在强化秦创原创新载体建设中,人才与产业是相辅相成的,如何引才留才育才,需要强大的产业支撑。

从长远看,“豪掷千金”揽人才是有上限的,而以产聚才、以产育才,才能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

北上广深等城市之所以更受人才青睐,更为成熟的产业形态、更为前沿的科研技术、更为灵活的创新机制、更加便利的交流平台、更多的选择与机遇等等,都是人才们权衡、选择的重点因素,即便是这些城市也在不拘一格降人才。

而如西安、武汉等崛起的新一线城市,近年来也成为大学生首选的就业城市,与各大城市不遗余力的招引人才有关,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产业结构更加完备,能够提供更多高精尖的就业岗位,布局产业链,引来人才链。

西咸新区在产业体系布局方面,主打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总部经济六大千亿级产业和都市农业为引领的“6+1”主导产业集群,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政策激励等均围绕产业链做大做强精准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西咸新区今年已经吸引了不少产业项目落户。

今年1-5月,新区市场主体增长40.72%、总量达到48.6万户。

华中数控、西部超导等总投资1099.46亿元的80个项目签约落地,三一、创维等一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510个市级重点项目实现投资767.0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总量的30.57%。

这些项目的签约落户、加快建设、建成投产,将持续加成人才的引进与聚集,推动人才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以近期揭牌的西部轻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例。

西部轻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新型铝基合金、镁基合金及金属基复合材料为方向,针对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3C电子和生物医用等领域,开展新型轻质合金材料的设计、加工与产业化技术的研究开发。

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营收15亿元,吸纳专业优秀人才500-1000余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升级,吸引高端制造产业聚集。

联盟的力量远远大于单打独斗,西咸新区立足已落户企业,加快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平台、构建“产业链”精准引才联盟、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社区等7类平台,用载体建设为区域发展筑基。

联合陕汽、隆基、三一等区内核心企业,按照“一链一联盟一平台”模式,构建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等产业联盟,建立秦创原总窗口“企业群”。

发挥重点产业链带动作用,吸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链主”企业在新区加速聚集,加快落地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西部超导泾河产业园等重大项目。

依托“链主”企业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技能人才实践基地。

借力企业力量引才育才,又以人才反哺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把人才落到产业上。

在秦创原“总窗口”,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西咸新区作为创新策源地,将持续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构建立足秦创原、面向全国、联通全球的“大人才”工作格局,为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注入活力。

XI

XIAN

环境留人:

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力场”

承担着创新城市发展方式重担的西咸新区,无论是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或是城市建设,经历着从0到1的积累。

尤其自秦创原这一创新总源头成立以来,西咸新区再次进入上升期。去年新区排名“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全国第一;制定发布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15条政策,去年共兑现政策资金1.31亿元;引进中国联通创新研究院等14个新型研发机构和中国电子西部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等255个科创项目;2217万平米的93个科创载体加快建设,金湾科创区、西部云谷等一批产业平台建成投用。

水积而鱼聚。

聚集起诸多创新要素的秦创原总窗口,着力打造全要素人才创新生态区,既增加了人才的吸引力,也最大程度上释放了人才的创新力,创造着无限可能。

“这里为科研人员、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提供全面保障,能让科研工作者静下心来从事科学研究。我们的学生已经在这里完成了4项科技成果转化,注册成立公司走向市场,还有很多老师的成果也在转化中。未来,我们将依托技术实力,开展技术联动,做行业领先者和标准制定者,让更多的独角兽企业从这里走出去。”

西安交通大学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院长梅雪松如是说。

西咸新区既拿出人才培育机制,也拿出了平台、资金、配套服务等要素保障,可以说是诚意满满。

所谓“漂”而有根,“栖”而有树,能够让人才创新更加踏实。

通过探索实施人才住房分配机制,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营造浓厚的尊才、爱才、惜才氛围,建成秦创原人才公寓等各类人才住房1800余套、在建2000余套。

“秦创原创新人才计划”中,除了对人才予以资金奖励,还包含了针对子女优先就学、购房租房补贴、购车体检补助等数条“额外福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善于打破招才引才的条条框框,为束缚人才发展的繁文缛节松绑,塑造开放的创新环境,西咸新区不仅成为创新策源地,也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力场。

IXIAN.CN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育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西咸新区借助人才大市场、国际人才港等平台的建设,开放人才的招引、储备、流动、服务途径,进一步强化秦创原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虹吸作用和引聚功能。

“人才聚集行动计划”的出台,更是覆盖人才“引、育、用、留”各个环节,围绕人才创业、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精准支持。

西咸新区在招才引智中强势领跑,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数万名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秦创原总窗口,前沿技术、科研成果竞相涌流。

编辑:Lyna

审核:解革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